APP下载

PDCA循环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分析

2018-06-06郑云英

当代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依从性用药

郑云英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等,也是引发肝源性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需加强治疗[1]。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以药物为主,但患者可能因为疾病和心理因素导致用药依从性差,难以充分发挥药物效果,继而影响治疗效果,降低生存质量,而通过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则利于提高患者配合度,确保疗效,且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生存质量[2]。为此。本次研究对PDCA循环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进行了探讨,并选择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资料,详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资料均选择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间,随机选取102例在本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满足《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相关诊断标准[3]。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1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6.53±5.71)岁,男28例,女2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6.08±5.67)岁,男29例,女22例。排除肝癌及认知障碍患者等。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其中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含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生活习惯调整及注意事项嘱托等。

1.2.2 观察组 对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计划,患者入院后结合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及社会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其对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具有治疗信心;评估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其对患者整体状况的了解程度,是否完善健康教育等。②执行,患者入院主要目的为治病,因此需要将疾病治疗作为重点,从生理上改善患者状态,由主治医生及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疾病发病原因、危害及有效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系统化讲解,促使其了解到治疗的有效性及配合治疗的作用,促使其保持积极的治疗态度;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如通过组织病区会议和乙型肝炎专题讲座等方式,确保护理人员能够进一步提升疾病理论水平和护理操作水平,且可以采取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其工资奖金挂钩,避免其工作懈怠,继而提升科室整体护理水平[4]。③检查,针对护理期间每个环节均需加强监督,记录出现的状况,并评价实际护理效果,同时加强监督,确保该环节护理质量满足计划目标;针对患者制定个体化评价方式评估实际护理效果;针对护理和管理中发生的问题,定期进行会议讨论和总结。④处理,结合实际护理效果和会议讨论结果等,分析危害因素,及时进行纠正,并在下一循环中实施纠正的措施,循环前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用药依从性进行比较分析。生存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定,从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等项目进行评价,各项目分数均为100分,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好。用药依从性评价标准,完全依从:患者完全依据医嘱(用药次数、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完成用药,且全力配合护理工作;部分依从:(用药次数、用药时间、用药剂量)至少一项未完全依据医嘱用药,较配合护理工作;不依从:(用药次数、用药时间、用药剂量)至少2项未依据医嘱,且护理配合度较差。用药依从性=(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将数据均输入到SPSS 20.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比较 观察组患者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价分析(x±s,分)

2.2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价比较 观察组用药依从性98.04%与对照组82.3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P=0.007),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价比较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作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对其的治疗需要以长期用药和控制为主,但由于很多患者会因为疾病因素、自身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等,出现强烈的焦虑情绪,继而出现用药依从性差问题,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生存质量作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产生的新的健康指标,体现出患者的心理状态、健康状况、治疗效果等,将其作为衡量治疗及护理效果的指标具有较高的价值。而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需以其心理、用药、健康教育等为主,而为了确保各护理环节和措施的落实,应针对患者个体实施[5]。PDCA循环式护理主要针对过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患者个体制定护理计划和目标,并执行落实,同时加强监督,可循环再次完善,将其应用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结合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通过与其沟通交流,分析其家庭环境,社会状态等,是否存在异常歧视、是否存在经济压力等[6]。在治疗期间需平等对待患者,降低其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主动与其沟通交流,疏导其不良情绪,消除护患隔阂,提高其对护理的认可和依从性等[7]。随后通过护理过程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及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并在下一循环中,可不断完善护理操作,提高护理整体水平[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98.04%与对照组82.36%相比,明显更高(P<0.05),表明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可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角度改善患者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同时改善其用药依从性,确保发挥药物效果,获得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应用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1] 孙利红.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0):3412-3414.

[2] 王兴蕾.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甘肃科技,2017,33(1):95-96.

[3] 勇伟娜.PDCA循环式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8):171-172.

[4] 王莹,付建军,张巧玲,等.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1):1370-1373.

[5] 李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5):152-153.

[6] 王晶滢.PDCA循环式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222.

[7] 邱燕燕,陈少华.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7):175-177.

[8] 翟小荣.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J].当代医学,2014,20(33):106-107.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依从性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