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塞通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2018-06-06黄玉王平艺潘大虎

当代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血塞通肌电图硫辛酸

黄玉,王平艺,潘大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研究显示[1],对于病程超过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约有2/3会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DPN的发生主要与神经的血液供应不足和局部代谢异常有关,病程隐匿迁延,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为特点,在病程末期常引起足部慢性溃疡和坏疽,严重时需要截肢,给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2]。目前临床上对于DPN的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使用一些抗氧化应激和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血塞通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血管扩张剂,通过舒张血管平滑肌来改善缺血区域的微循环血流,在治疗DPN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效果[3]。α-硫辛酸本质上属于B族维生素,在线粒体内的葡萄糖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4],α-硫辛酸能够降低神经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抑制蛋白质的糖基化反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塞通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DPN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DPN提供用药依据。这两种药物的药理机制不同,但存一定的协同作用,二者的联合应用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我们近两年来采用血塞通联合α-硫辛酸治疗了DPN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DPN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符合1999年WH0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选择临床存在不同程度四肢感觉异常(肢体麻木、针刺样疼痛、烧灼感、走路似脚踏棉花感、活动受限等),且经肌电图检查提示神经传导速度减退,符合《临床糖尿病学》[3]中DPN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排除标准:①非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如周围神经炎、骨质增生;②合并严重心、肝、肺及造血系统疾病、肿瘤患者;③认知功能障碍、过敏体质者;④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应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9~71岁,平均(58.7±9.3)岁;糖尿病病程7~17年,平均(8.64±2.46)年;BMI(27.84±3.31)kg/m2。对照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41~74岁,平均(57.34±11.50)岁;糖尿病病程7~16年,平均(8.32±2.09)年;BMI(28.02±3.47)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给予健康宣教,并严格控制饮食、合理运动,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控制在9.0 mmol/L以下。治疗期间每天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 h血糖,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给药方案。合并其他疾病者给予相应治疗,如高血压者口服降血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高脂血症者给予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治疗期间不使用镇痛药物,也不使用除血塞通、α-硫辛酸外其他治疗DPN的药物。①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α-硫辛酸(德国史大德大药厂,国药准字:H20050385)600 mg,溶于250 ml 0.9%NaCl溶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周。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25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0.4 g血塞通(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3020787)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周。

1.3 观察指标 一般情况观察:包括DPN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标准参照文献[4]的方法,得分0~10分,0分无疼痛,10分为最疼痛,由研究者讲解VAS的评估要领之后由患者自行评估,治疗前后各1次。肌电图检查:采用丹麦MEDPR0NIC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进行肌电图检查,主要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同时观察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文献[5]拟定,显效:肢体麻木、疼痛症状显著减轻甚至消失,深、浅感觉基本恢复正常,VAS评估得分下降>80%,肌电图检测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0 m/s以上或已恢复正常。有效:肢体麻木、疼痛症状有所减轻,深、浅感觉较前敏感,VAS评估得分下降20%~80%;肌电图检测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有增加,但不足5.0 m/s。无效:VAS评估得分下降不足20%,肌电图检测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47/50)高于对照组71.74%(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t=7.876、8.428、6.923、7.234,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3.572、3.483、3.413、4.182,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3、3.827、4.634、4.546,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x±s,m/s)Table 2 Comparison of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x±s,m/s)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3例α-硫辛酸和血塞通输注期间出现局部疼痛;对照组2例药物输注期间局部疼痛,经调慢输注速度后疼痛消失。两组输注期间均未发生胃肠道不适、皮疹等,治疗后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DPN是糖尿病三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DPN普遍存在,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9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DPN。但有研究显示DPN的发生可能更早,糖尿病发生后第1周其周围神经系统血流就减少50%,便开始影响到了感觉和交感神经细胞体和细胞轴突,认为DPN贯穿糖尿病整个病程[6]。DPN发病机制至今仍未阐明,目前认为多种因素参与了该症的发生,诸如代谢异常、多元醇途径过度活跃、自身免疫、神经营养障碍以及氧化应激等,其中氧化应激被认为是糖尿病发生并发症的共同机制[7-8],这也是当前临床重视应用抗氧化剂治疗DPN的主要原因。多种因素作用下,神经纤维发生阶段性脱髓鞘改变,神经细胞鞘膜水肿、断裂,甚至细胞坏死,进而出现肢体麻木、针刺样疼痛、烧灼感、走路似脚踏棉花感、活动受限等DPN相关临床症状。因此在DPN的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神经治疗也备受重视。血塞通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其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的功效,药理研究证实血塞通可以有效提高谷胺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从而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9]。本研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4%,显示其单一应用有效,但疗效难以令人满意,考虑与引起DPN的其他因素未能完全缓解有关,应改进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本研究观察组联用血塞通和α-硫辛酸,主要考虑二者作用机制不同,联合应用可综合两者优点,多方位改善DPN。α-硫辛酸属于强抗氧化剂,该药在治疗DPN的作用已被业内广泛认可,研究认为其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周围神经功能:①直接的抗氧化作用。α-硫辛酸在体内转化为还原性二氢硫酸锌后具有清除自由基、调节改善线粒体内氧化应激状态,从而对包括神经元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产生强有力的保护作用,而对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的保护有助于维护神经纤维血供的稳定[10]。②对体内抗氧化系统的作用。诸如谷胱甘肽、维生素C、辅酶Q等体内抗氧化剂在硫辛酸作用下寿命得以延长,并且他们的生成也会增多,这均有利于抑制神经细胞内存在的氧化应激状态[11-12]。③改善周围神经能量供应。其抗氧化作用纠正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0)表达异常,改善心脏N0合成酶的表达并调高其活性,有助于扩张周围神经的营养血管,使神经细胞能量供应得以改善[13]。而其存在的调节Na+、K+-ATP酶活性作用可改善周围神经细胞的能量供应[14]。通过上述途径,α-硫辛酸可保护神经细胞,从而减轻DPN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但文献报道显示并非所有的DPN患者应用硫辛酸后均可取得显著的疗效,文献报道有效率在70%左右[15],也考虑与其治疗DPN的机制未能完全对应DPN发病机制有关。单用神经节苷脂、α-硫辛酸的作用均有限,而二者联合应用可弥补相互的不足,可做到优势互补。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α-硫辛酸和血塞通疗效确切,增效作用明显,观察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且二者联合应用安全可靠,并未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1] Tesfaye S,Selvarajah D.Advances in the epidemiology,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DiabetesMetab Res Rev,2012,28(Suppl 1):8-14.

[2] 赵富利,亓民,刘辉,等.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5):503-506.

[3] 叶山东,朱禧星.临床糖尿病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舨社,2005:212-218.

[4] 崔丽娟,杨云花,韩玉,等.q-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和血塞通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4):398-401.

[5] 张凡,张莉,何军,等.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2):126-128.

[6] 王晓,崔宏曼,任芳,等.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d琉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5,(2):124-126.

[7] Sajic M.Mitochondrial dynamics in peripheral neuropathies[J].Anfiofid Redox Signal,2014,21(4):601-620.

[8] Pesaresi M,Giatti S,Cavaletti G,et a1.Sex differences in the manifestation of peripheral diabetic neuropathy in gonadectomized rats:a correlation witlI the levels of neuroactive steroids in the ciatic nerve[J].Exp Neurol,2011,228(2):215.

[9] 申潇竹,徐保銮,董燕,等.羟苯磺酸钙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9):789-791.

[10]Hauser W,Bartram C,Bartram-Wunn E,et a1.Adverse events attributable to necebo 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drug trials in fibmmyalgia syndrome and 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systematic review[J].Clin J Pain,2012,28(5):437-451.

[1I]陈莉峰,李小强.硫辛酸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5):3934-3935.

[12]Khan MI,Siddique KU,Ashfaq F,et a1.Effect of high-dose zinc supplementation with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on glycemic control and inflammation in type一2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J].J Nat Sci Biol Med,2013,4(2):336-340.

[13]Zhang W,Fu F,Tie R,et a1.Alpha—linolenic acid intake prevents endαhelial dysfunction in high—Ifat diet—‘fed streptozαecin rats and undedying mechanisms[J].Vasa,2013,42(6):421-428.

[14]唐果,张蕾,曹秀堂,等.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2,9(1):12-15.

[15]岳梅枝.a一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c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5):4161-4163.

猜你喜欢

血塞通肌电图硫辛酸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强电场对硫辛酸分子性质的影响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联用血塞通与天麻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棓丙酯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