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骨散外敷辅助治疗小儿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

2018-06-06熊名副

当代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皮克氏克氏桡骨

熊名副

据相关的临床统计结果表明,桡骨远端骨折在人们全身骨折的发生比重上高达10%左右,且常见于老年与幼儿群体[1]。从临床定义上说,桡骨远端骨折是指在人体旋前方肌远端或近端部位所发生的骨折情况,由于桡骨远端生理结构相对特殊,处于机体密质骨与松质骨的交界处,因此,在外力作用下,该部位极易发生损伤[2]。目前,临床上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通常为手法复位联用石膏外固定,但是这一疗法对于不稳定性的骨折而言,没有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且极易导致多种后遗症的产生,因此,选用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3]认为,骨折能否得到良好愈合,最为关键的是在于其软组织的损伤程度与患处的血供状况;而采用外用药进行调制不失为一种能够显著改善血供情况的方法。因此本研究旨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与接骨散外敷作用下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儿中随机抽选出70例,按照患儿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中患儿年龄7~15岁,平均年龄(11.28±0.10)岁;男19例,女16例;在骨折类型上,有20例患儿为伸直型,有11例患儿为屈曲型,有4例患儿为巴尔通型;观察组中患儿年龄8~16岁,平均年龄(11.34±0.12)岁;男20例,女15例;在骨折类型上,有18例患儿为伸直型,有10例患儿为屈曲型,有7例患儿为巴尔通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用皮克氏针行内固定:首先,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在X线机的辅助作用下进行手法复位的同时联合应用Kapandiji技术。其次,在患者的骨折部位以克氏针进行穿刺操作,将一枚克氏针置入患儿桡侧,此外再以另一枚克氏针自背侧骨折部位直接穿入,从而置入患儿桡骨的近端,以达到防止患儿骨折远端往桡侧或背侧部位移位的手术效果。结束手术后,医疗人员需针对患儿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止血与抗感染治疗,同时采用石膏从外侧将其固定住;1个月之后,可将克氏针取出。

在对照组患儿皮克氏针行内固定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辅以接骨散外敷,其中,接骨散药方如下:30 g大黄、30 g骨碎补、15 g当归、15 g杜仲、15 g续断、10 g没药、10 g三七、10 g乳香、10 g桂枝、10 g土鳖虫、10 g红花。将以上药材一起磨成粉,然后再与酒、适量水一起调制,直至调成糊状,然后将其敷在患处,可以采用胶布或绷带将其进行固定。

1.3 观察指标以及判定标准 以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主要的观察指标;骨折愈合情况的判定标准为:优:局部没有任何疼痛感,对位满意,活动无异常限制,掌屈或背伸的减少<15°;良:局部仍伴有轻度的疼痛感,且不可行剧烈性活动,屈或背伸的减少范围处于15°~30°之间;差:局部疼痛感仍较为强烈,且骨折不愈合或出现异常愈合,屈或背伸的减少的范围>50°。此外,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肌腱粘连、伤口肿胀、压迫性溃疡以及其他不适等。计算公式:骨折总愈合率=(优+良)/例数×100%;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例数/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儿所要进行比较分析的数据均以统计学SPSS 11.0软件进行梳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比较(x±s,d)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ime of fracture healing i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x±s,d)

表2 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情况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fracture healing in the two groups[n(%)]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n(%)]

3 讨论

随着骨折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加之临床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发展,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经皮穿刺内固定以及夹板外固定、固定支架固定等多种手术方案在具体实践应用方面也越来越普遍[4]。从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些治疗方法主要针对的是骨折部位的复位治疗,以固定、复位为主要的目的,没有将过多的影响因素考虑其中,因而使得其整体的治疗效果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状态,且多数还会引发后期的并发症;尤其是对小儿而言,其整体的影响与安全性不容乐观,因而对其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

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展开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中医认为,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不仅打破了局部阴平阳秘的状态,而且还影响了局部气血的平稳状态,因而想要获得良好骨折愈合情况,就要从这两个方向进行[6-7]。既往的治疗手段已经不断朝着修复阴平阳秘的状态发展,因而其重点落在血气平稳的调整上[8]。接骨散是一种由当归、大黄、桂枝、续断等药物组成的药方,其中当归与续断具有补肝益肾、强劲筋骨的作用;大黄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瘀的效果;桂枝具有通血脉、补元阳、暖脾胃等作用;因而诸味药一起作用下即可达到消肿生肌、止血化瘀等作用,从而更好的促进骨折愈合的状态;两种治疗方法一起作用下更加能强其治疗靶向性,且在安全性能上易被控制[9-11]。

[1] 王红继,李如洪.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10):276-277.

[2] 彭健雄.手法复位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5):441-442.

[3] 欧阳振,刘丰虎,杨斌辉,等.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骺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1):1084-1085.

[4] 刘文安.接骨散外敷辅助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6):108-109.

[5] 杨继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骺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53-54.

[6] 郑莉.抗感染药物在治疗小儿皮肤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6,13(2):332-334.

[7] 冯秀英.94例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与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2,21(Z2):384-385.

[8] 杜正通,楼飞龙,田艳冰,等.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分析[J].浙江医学,2013,35(4):277-279.

[9] 叶润轩,袁慧芸,王平山.桡骨远端骨折65例临床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2):101-102.

[10]刘文安.接骨散外敷辅助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6):108-109.

[11]刘勇.接骨散外敷辅助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5,10(10):1529-1531.

猜你喜欢

皮克氏克氏桡骨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辅助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Judet Ⅲ~Ⅳ型儿童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观察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悬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区损伤中的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53例临床观察
C型臂X线介导经皮克氏针闭合固定治疗指骨骨折1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