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心得

2018-06-06刘瑜玲

当代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夹层主动脉病情

刘瑜玲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要是由于动脉壁内膜出现中层壁内出血现象所致。此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1],临床可见肺梗死或者心肌梗死类似表现,极易出现误诊事件,导致病情延误,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极有可能导致死亡,其48 h内死亡率甚至可达50%,故临床加强病情观察,配合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预后、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本文旨在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43例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本科就诊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根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8~69岁,平均年龄(56.19±3.82)岁;其中12例伴有高血压史,3例动脉粥样硬化。观察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50~71岁,平均年龄(56.30±3.95)岁;其中13例伴有高血压史,5例动脉粥样硬化。

纳入标准:积极配合此次研究者;经CT、彩超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疾病者;年龄≥48岁;出现胸部疼痛、气短、晕厥等相关症状。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操作,确保急性期绝对卧床,禁止探视,病房温湿度适宜、安静舒适,训练床上大小便,适当予以按摩等操作,避免便秘,针对烦躁不安者可适当予以药物镇静,消除心脏负荷增加因素,避免瘤体破裂。

观察组加强临床观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涉及:①疼痛观察,此疾病以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可累及肩胛、前胸、咽喉、颈部以及下颌等部位,误诊为心肌梗死、急腹症等疾病概率较大,护理人员应掌握疾病特征,此疾病特点为发病与起病时疼痛严重程度一致,表现为刀割样、撕裂、持续疼痛,并可向其他部位迁移;迅速予以药物缓解疼痛,以防病情加重,如哌替啶、吗啡等,针对持续疼痛者予以人工冬眠。②血压监测,采取持续血压监测,至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时间,根据结果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及时记录血压变化,明确疼痛与血压的关系,若出现血压骤降则应考虑瘤体破裂,配合医生完成输血等操作,做好用药反应监测及记录。③心电图监测,针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拟诊者应立即转入监护病房,并予以血压、心电持续监测,通常患者不存在梗死或缺血等现象,予以密切监测可排查心梗等疾病,便于进一步明确治疗方案,减少危险事件。④心理护理,疾病的突然发作及病情的严重性均有可能导致患者烦躁、恐惧等情绪,在左室射血速度及血压降低方面均有不利影响,故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疏导,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及家庭背景等差异,选择合适护理语言,做好知识普及工作,消除患者心中顾虑及认知误区,采取抚触、心理暗示等增加其安全感,针对病情稳定及隐性疼痛者,详细讲述疾病原理,促使其了解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引起其重视,便于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同时还应告知患者血压对疾病发展的重要意义,嘱咐其保证健康饮食、遵医嘱使用药物、适当运动,提高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压、心理状况变化及住院时间。

心理状况采取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均为100分,得分越低表示情况越佳,50分为临界值,采用四级评分法,表示总是如此、经常、有时及没有或偶尔,分别包含20个条目,最后得分与1.25相乘即为标准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变化及住院情况对比 结果可知,两组干预前舒张压、收缩压对比性不佳;干预后,两组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好转,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78.91±4.76)mmHg、(120.40±6.54)mmHg,住院时间为(13.19±0.85)d,相比对照组指标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住院时间(x±s)Table 1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systolic pressure,diastolic pressure,and time of hospitalization(x±s)

2.2 两组心理状况变化情况对比 研究发现,干预前,两组心理状况评分不具高度对比性,观察组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6.15±2.24)分、(27.11±3.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x±s)Table 2 Compared two groups of anxiety scores and depression scores(x±s)

3 讨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通常予以手术治疗,可获得一定效果,但存在一定危险因素[2-3],造成严重后果,故在予以治疗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极为重要。

本文观察组通过加强临床观察,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予以疼痛、血压、心电图等监测,明确疼痛部位,便于合理使用药物[4-7],安全有效缓解患者痛苦、减轻病情,同时还能及时排查其他疾病,科学调整治疗方案,另外,配合心理干预,加强术前评估,了解患者内心感受[8],并予以针对性疏导,以心理暗示、知识普及等措施消除其认知误区、不良应激,以自身专业性获取患者及家属信任,不仅利于原有疾病的治疗,且能促进医院良性发展。

此次结果可见,两组干预前心理状况、血压均无对比性;干预后 ,观察组舒张压(78.91±4.76)mmHg、收缩压(120.40±6.54)mmHg、焦虑评分(26.15±2.24)分、抑郁评分(27.11±3.03)分、住院时间(13.19±0.85)d,相比对照组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加强临床观察的同时,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配合度等,利于预后改善。

[1] 周润,李淑兰,赵初环,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7):647-648.

[2] 钟小娟,李英茹,朱颖,等.主动脉置换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海南医学,2013,24(2):305-307.

[3] 许建芬.循证护理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9):34-35.

[4] 王燕.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58-1860.

[5] 冯丽萍,武丽娟,李爱霞,等.28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护理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52-154.

[6] 毛华娟,张雷,毛燕君,等.多层自膨式裸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术中配合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8):56-58.

[7] 陈景侠,倪红霞,孙友芳,等.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9):1493-1495.

[8] 詹惠敏,袁静,陈新梅,等.系统护理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514-2515.

猜你喜欢

夹层主动脉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MRVE夹层梁随机振动的最优跳变参数控制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护理干预预防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后感染并发症救治一例
MSCTA与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