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怎么把握好“讲”的度

2018-06-06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正确处理满堂坐标轴

王 莉

(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初级中学 215600)

初中数学课堂上该怎么“讲”,“讲多少”最为合理,是课改观念转变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它将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教师说得头头是道,但一做就变样.“满堂灌”的现象仍然严重,或者认为数学课堂改革就是要变讲为练,于是搞成“满堂练”.按照课改的要求,笔者认为要把握好课堂上讲的度的关键是,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满堂讲”与“精讲多练”的关系

“满堂灌”受到批评后,部分教师打着“精讲多练”的口号,主张一切都要“精”讲,甚至规定一堂课的“讲”不能超过15分钟,某个环节只能讲几分几秒,其余的时间都应该让学生练,数学课几乎变成了解题训练.有的老师竟然总结出“教不会就练会,练不会就考会”这样的奇谈怪论.事实上,教学中也有许多内容,如果教师不讲够,学生是领悟不到其中的奥妙的!另外,教学本身是一种双边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很多“互动”,但如果为了遵守规定的讲课时间,就必然会把教学“活动”变成了单边的“知识传授”.

由此可见,“满堂讲”与“精讲多练”的提法都有失偏颇,重要的是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把教学看做学习活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

二、正确处理好“深讲”与“精讲”的关系

例如求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时,除按“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大思维讲解外,还应抓住该内容自身的特点,把问题讲得更有层次和深度.比如在研究求内角和的方法时,关键是要抓住从一点出发与各顶点连接,转化为求三角形内角和来研究(未知到已知的转化思想),那么这一点怎么取(实际上是任意取)于是尝试,点取到形内、形外、形的边上及形的顶点处.通过探索研究我们就会把教材上的知识学活,就能简化解题思路,甚至总结出最优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结合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优生还可让他们去探索更深层的问题(留有余味,留有悬念),如研究练习题中的问题:“在一个多边形中,它的内角最多可以有几个锐角.”讲解这些内容时就要深讲,甚至不惜多用课时,因为这样的研究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达到“以一当十”的效果.而在求多边形的外角和时,虽然解决问题仍有一定难度,但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潜意识的存在需要自己体验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因此,学习这个内容时,就要精讲(进行提示、引导、适当的帮助等).

三、正确处理好“精讲”与“阅读理解”的关系

新课标以来,中考题型越来越活,阅读理解题变成了一大亮点,它的结构为:给出一段阅读材料,要求通过阅读,将材料所给的信息加以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推理解答.阅读题的内容丰富,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活于课本.

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一点分别作坐标轴的垂线,若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周长与面积相等,则这个点叫做和谐点.例如,图中过点F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OAFB的周长与面积相等,则点F是和谐点.

(1)判断点M(1,2),N(4,4)是否为和谐点,并说明理由;

(2)若和谐点F(a,3)在直线y=-x+b(b为常数)上,求a、b的值.

从这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理解题的确是考查学生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的一种好的题型.

四、正确处理好“课标、教材要求”与“讲到什么程度”的关系

总之,教学与训练、活动与传授应辩证、灵活、恰当.当一个新概念或一个难以接受的概念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试图使学生讨论时,一般都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造成混乱,老师应该说得够多,说出来,甚至不惜付出代价(当然,这会有很多师生互动).为此,教师要带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多讲解是不可避免的.在处理教材中的一些较简单问题或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或较简单的阅读理解问题等内容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推动和促进信息,处理信息,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晰,构建的认知结构更加合理和稳定.这些内容应该少谈或是不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正确处理满堂坐标轴
正确处理余数
用坐标轴平移妙解斜率和(或积)为定值问题
正确处理余数
幸福满堂
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节选)
幸福满堂
关于满堂支架受力验算的探讨
巧用仿射变换妙解高考解析几何题
满堂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