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危机管理体系中的心理干预机制

2018-06-05乔宇任现华

神州·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危机管理对策

乔宇 任现华

摘要:高校是为社会输送高精尖人才的主阵地,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而高校管理相对自由的形势下,突发事件也时有发生,不仅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人身和财产伤害和损失,对心理也会有所影响。本文从心理干预机制实施的必要性出發,分析了在危机管理体系中如何做好心理干预。

关键词:危机管理;心理干预机制;对策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高校也正处于从理论型校园向社会型校园转变的转型期,而与社会联系加大的过程中,危机事件发生也相对增加,急需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而且不能忽视对学生的信心理疏导。对此,高校必须重视心理干预机制的实施和管理。

一、高校心理干预机制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教育在近些年逐渐放宽了招生的限制条件,机上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每年各高校招生的数量都呈指数上升。根据实际的调查报告来看,高校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在40%以上,面对危机时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可以占到百分之五十左右。而高校内危机管理人员在设置上,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且能够进行心理辅导的工作人员更是稀少,无法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心理伤害存在时间长。同时,高校危机不仅包括物理性伤害,思想上受社会功利思想影响,道德缺失、心理失衡以及意志信念薄弱等问题也是大学生面对的问题之一,一旦信心理干预不及时就使学生与社会和学校形成潜在的矛盾。高校危机管理体系中心理干预机制的落实还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发挥高校协调利益关系和教育的作用,也能够在网络社会发展时代应对不实反动言论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影响[1]。

二、危机管理体系中心理干预机制的落实措施

从高校心理干预机制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之所以会出现诸多问题,与对心理咨询和治疗存在误解、人员、物资配置不足以及重视程度不高等因素都有直接的关系。为了应对和解决心理干预机制无法顺利推行的状况,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措施。

(一)做好预防和应急工作,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目前,高校的心理干预机制还是以事后的疏导为主,常常出现干预滞后的问题,且没有专业化的应急系统,无法第一时间地发现和解决遇到危机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以,高校必须做好预防应急工作,可以从以下步骤进行。

一是,建立完整的危机管理组织。大学生的危机管理不是仅依靠学校就可以解决地,尤其是在的心理干预上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医师进行,这就要求高校要与相关教育部门、医疗机构以及心理协会组成全方位的危机管理组织,形成三级管理模式。上层管理是由学校、政府、医疗机构以及心理协会构成,主要是对心理干预工作进行协调和统筹管理,以便应对突发事件。中间管理组织则是由学校管理人员、心理咨询室等机构组成,对学校内发生的危机事件和心理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分派,属于应对危机的一级管理组织。下层管理组织是更细致的划分,将管理人员落实到院系团委、学生干部、党员和心理委员,对班级和院系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提高应对问题的反应速度和质量。这三级管理组织之间要将职责分配和落实好,并保证信息共享顺畅,形成宏观管理和微观协作的危机管理组织结构,为心理干预机制的进行提供规范化的环境。

二是,心里干预机制的建立。目前,高校危机管理系统中,心理干预机制并没有得到重视,甚至并没有提及,影响了危机心理引导工作的进行。因此,学校要研究和借鉴先进的心理干预机制模式,结合高校实际危机管理体系,建立符合自身的学校到院系再到学生个体的由上至下模式的心理干预机制。学校方面要配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组成应对危机心理问题的专业化组织,院系要发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心理干预作用,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疏导,提高危机管理和应对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干预机制建立后,要利用网络和电话的信息交流通道,全天候的为学生的服务,并且要定期地举行相关的活动,逐渐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减轻学生的抵触心理[2]。

(二)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善后工作质量

大学生在面对危机事件后,未必能够及时地对自身的心理问题有所认识,这就需要高校重视危机管理心理干预机制的宣传工作,让学生意识到的危机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扩大影响范围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反馈渠道。学校可以在原有的教学网络平台上,增加危机管理系统,并将心理干预机制单独地列出,让学生在进行网页搜索时直接看到,相关的危机管理人员和心理教师要定期地将相关的资料发布到平台上,并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地对工作效果和进展进行了解,保证工作的有效进行。并且,可以使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广播、电视、热线电话等形式,有效宣传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此外,心理干预机制的善后工作也十分重要,可以采用心理调适将心理咨询人员辅助和学生自行调整相结合以及句型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课的方法,保证心理干预工作的质量。

(三)提高相关人员素质,进行专业培训

相关危机处理教师和心理咨询教师是工作的主体,在培养学生的心理干预上发挥着主导、引导和激励的作用,而能否做大程度的发挥出工作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的素质,尤其是在思想、职业能力、性格以及行为等方面。负责危机心理干预工作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这方面的专业能力,也要能够将心理干预教育融合到工作中。在提高危机管理工作的教师素质上,学校方面要调动各种资源,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再学习,定期开展交流会和培训班,邀请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和研究工作人员,通过交流和培训丰富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除了对校内的有关教师进行再培训外,也可以外聘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这样既能够提高危机心理干预工作的水平,又能够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另外,教师要利用空余时间增加自身心理健康知识的脑内存储量,主动地获取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危机管理中的心理干预机制是维护大学生在经历危机后心里健康的保障,也能够让其他学生对危机心里问题有清楚的了解,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借鉴文章提到的三个措施,保证高校的和谐。

参考文献:

[1]王国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危机管理的挑战与对策[J].江苏高教,2015,23(02):51-53.

[2]曲明,聂法良,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构及对策初探[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7(01):107-110

猜你喜欢

危机管理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论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
网络舆论危机下的高校形象塑造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危机管理视角下我国出版经纪人的发展前景
浅析我国民族企业品牌发展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