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研究

2018-06-05赖晓昌

神州·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民群众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

赖晓昌

摘要: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人民群众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个科学理论在真理、影响和传播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个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过多影响的理论。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力量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进步和发展的当代,学习和研究当代世界的马克思思潮对我们有积极的影响。

一、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涵

(一)整体性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马克思主义更严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完整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仅完整严谨,而且使人类在全世界得到发展和进步。整体性应以全世界的观点为基础。

(二)独特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独特性。同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精髓。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独特性。另外,这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区别的重要标志。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能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特征,才能够为更好地引领自身发展奠定基础和前提。因此,独特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涵。

(三)革命性

在政治立场上就能够清晰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该原理的革命性就是指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更加鲜明地阐释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革命立场。

(四)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体现出一定的实践性,并携带唯物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我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正确的发展思路。同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充分地展现了中国革命和现代建设的实践性。

二、推进大众化的途径和方法

在现代中国,如何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我以为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一)处理好大众化的对象问题

在当今社会结构多元化的社会中,对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社会群体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同一阶层和同一群体的成员,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教育程度、职业特点等,有所区别。这种差异是不能搞一刀切。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党的领导干部的要求,就是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和实践者,系统、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这一理论的来源和形成过程。运用这一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够识别和抵制各种违背这一理论的错误思想,同时应总结新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创新。对于群众,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尽可能地了解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科学依据,明白只有用这一理论为指导,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

(二)处理好大众化的内容问题

一般说来,大众性既然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大众化又是實现马克思主义大众性的无可代替的方法,那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就应当涵盖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的全部成果,不能说马克思主义只有一部分需要大众化。但是,就当前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大众化的重点应当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当前中国人民最迫切需要掌握的思想武器。这个理论也是最贴近中国人民大众的需要、最为人民大众密切关注的。

理论要掌握群众和武装群众,成为群众的思想武器,必须坚持理论的彻底性。马克思说,“只要理论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如果理论是彻底的,它能说服人。所谓彻底性,就是把握事物的基本原理。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因此,什么样的理论是一个彻底的理论?”要彻底透彻,就是要把握事物的基本原理。任何不掌握事物基本原理的理论都不是一个彻底的理论。事物的根本性是指事物的本质和整体性。凡事都有自己的根本。,只有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正确认识事物,从多方面把握事物的总体关系,从而有效地指导实践,这个理论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当然,如何抓住事物的本质,怎样才能做到理论透彻,怎样才能说服他人呢?人是根本的人,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多种利益的总和。因此,如果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掌握,必须把握群众的基础,必须以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反映现实的方式和顾及现实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群众的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快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这里的“人”不是少数高层领导人,而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参考文献:

[1]罗会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30年的回顾与总结,社会主义研究,2008(6),28-32

[2]程建军,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8(3),183-186

猜你喜欢

人民群众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天长市人民群众看军队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当代价值研究
网络党建工作研究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