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手段与评价策略实践

2018-06-05赵显日

神州·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内涵建设评价策略教育质量

赵显日

摘要:在国家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日臻完善,人才队伍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内涵建设角度,结合工作实践,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手段与评价策略,以打造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教育质量;内涵建设;评价策略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外在因素诸多,包括科学的教学内容、合理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实时监控与有效整改等;内在因素有多方面,包括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与科学性、教师的职业素质与教学水平等。在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中如何抽丝剥茧,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评价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1.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不同于以往的学科式课程体系,它从服务企业、立足岗位出发,按照以人为本育人理念,考虑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可持续发展,在充分的调研论证后,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而指导课程体系开发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包括岗位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等,并以此为依据设置技能、知识和人文教育的课程体系,从而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建立课程之间的先后顺序,明确核心课程、拓展知识,制定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等教学计划。在每一门课程中将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落实到每一个学习情境中,并制定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内容、教学标准,并配套考核方案进行考核和评价。

2.现代职业教育的评价手段

现代职业教育的评价方式由传统的考核评价、过程评价到多方评价和即时评价。评价过程的改革创新,最根本的原因是传统教学的考核评价都是教研室甚至任课教师自己制定授课计划和课程标准、自己授课并考核,这样的评价手段存在标准不一、考核随意性大等问题,难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质量。为了克服上述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现代职业教育中引入了第三方评价和即时评价等外部考核评价手段,通过第三方评价能够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自身体会和认可程度,了解本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在同类院校中所处的水平,特别是就业单位对学生的认可度;通过即时评价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响应和处理,对教学实施过程能够进行有效的监控。

3.存在的不足

引入第三方评价和即时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师教学的随意性和个体差异,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第三方评价的数据通常是在学生课程结束和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对教学实施的督导影响甚微;即时评价数据更多反映的是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从教学能力和知识获取上学生还不能够进行准确的反馈和评价。此外,由于教师自身实践工作经验缺乏,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问题很难在教学中及时调整和改进。

4.改进措施

为使教育质量的提升落到实处,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建立“岗位需求,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在企业调研和研讨的基础上明确专业群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要求和技术标准,选择重要性和典型性的任务为载体,根据岗位需求和学生特点将典型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学习训练单元和综合实践岗位,通过单元到整体、简单到复杂的分层次学习、训练、考核和评价,使学生逐步了解、熟悉和胜任岗位工作。以此构成适应岗位需求,技术技能培养逐层递进的“岗位需求,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组织创新。为适应石化企业岗位工作的特殊性,生产实习、专业实习,由生产一线能工巧匠在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指导和企业岗位的“师徒制”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为方便学生在企业实训和实习期间也能参与学习活动,开发课程资源和网络资源,实施开放式学习认证,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和手段,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课程建设。课程建设重点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共同实施课程内涵建设,以优化课程教学项目为核心,将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创业和就业实践融入教学内容。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建设课程标准、校本教材及课程网络资源;结合本岗位技师工作标准和要求,制定专项能力水平测试标准,作为核心课程考核评价依据。课程建设思路为:①确定课程教育目标,即分解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确定课程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②构建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即抽取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行动能力、进行教学加工、选择教学载体、设计教学情境、同时将岗位创新和能力培养融入到课程中;③进行教学设计,即对每个教学情境提出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与训练内容、学时、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教学环境与教学考核评价,同时设计差异化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④建设工匠能力评价标准,即针对课程对接的岗位要求,分项目参照技师职业技能标准,结合本岗位具体工作标准和要求,制定专项工匠能力水平测试标准,对学生的核心专项能力进行考核评价,以培养学生严谨、耐心、专业和敬业的工匠精神。

建立“多元参与”考核评价机制,制定质量跟踪定期检查和反馈制度、专业理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和中介机构评价结合,建立科学完善的专业评价、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的诊改机制。诊断机制实施:①建立系级督导评价组,由专业负责人领导,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督导和评价;②建立学生、教师、师傅教学线上教学反馈小组,对出现的问题实时进行反馈,负责人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和上报;③组织学生、教师参加第三方即时、阶段、期中和期末教学评价调查;④落实诊改改进机制,定期对教学质量评价进行分析和整改,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5.取得的经验和不足

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实践和总结,在提升手段与评价策略实践中取得了以下经验:课程建设中能够针对具体岗位进行课程安排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聘请了能工巧匠指导实践教学,在教学评价中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岗位能力评价,在评价中采用了线上即时反馈等卓有成效的教学和评价方式,确保了教学能够对接岗位,满足企业所需,服务社会。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并非朝夕之事,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如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以及学生个性培养的契合度,以及校企联合评价在基础课中的应用和推广等还存在一定的脱节。下一步将借助我院高水平学校建设的良好条件,按照“工学递进,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提升教育质量内涵建设中,走出一条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学改革新路。

参考文献:

[1]金沙 基于岗位能力的PLC应用技术课程考核评价研究与实践[J]神州,2016(3)

[2]余群 陈建飞 高职生能力评价的若干誤区以及教育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

[3]杜金 高职实施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的策略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12)

[4]陈宇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三大关系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7(9)

猜你喜欢

内涵建设评价策略教育质量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四四模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内涵建设
论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软实力”的思考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
美术作业情感式评价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