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微课程建设研究

2018-06-05祝庆丽

神州·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机械制造高职院校

祝庆丽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场所,时间上比本科教育要短,而且其目的是要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而这样一来高职院校的理论学习上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们引入微课程建设的概念来进行辅助教学。由此,本文对于机械制造类的微课程展开研究,探索如何建设系统的完善的,微课程,辅助高等职业院校的日常教学,利用碎片化的微课程提高高职机械类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把微课程建设成为行之有效的新型补充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微课程建设

在追求高效的今天,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目的非常明确的职业院校,急需找到新的教学突破点,能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来实现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极大缺口。而微课程的出现,在很多方面都符合高职院校的需求,至于是否真正的合适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一、微课程的概念

微课程是指时间上比较短的小的课程视频。它通过把知识点一一细分开来,完成系列的具体的课程视频。它的优点有很多,首先关注的点很小,一般是一个独立的知识点,这样课程的时间可以压缩,并且内容上也可以比较完整,其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短短的视频要通过一定的趣味性来使学生真正的集中注意力,区别开正式的课程,也吸引学生坚持关注学习,最后,课程的传播方式灵活多样,方便学生下载观看,利用好可以利用的大部分时间。

二、国内的应用现状

微课程概念早在1985年便在国内出现,主要被用来补充中小学的课程内容,普遍是由知名老师对于一个问题的解答来录制一个视频,这样的方式,让微课程成为中小学课堂的一个有益补充。但是微课程的潜力远不止此,目前存在的微课程比较碎片化,没有系统的一系列课程的存在,并且对于国家高层次的内容没有涉及,就比如我们现在在讨论的机械类的微课程就少有人制作,这关系到两个问题,第一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标准,由此相应的微课程制作便存在许多版本问题;第二,机械类课程作为一个发展非常快的专业,它的许多概念和技术都在不断地进步,如何保证微课程的延续性和完整性。这也是我们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三、机械类微课程的具体应用

(一)微课程内容划分

机械类的课程比如工程制图,数控编程,机械制造工艺学等。细化每一门课的内容,比如,我们需要使用数控机床加工一个基础零件时,我们需要完成零件图的绘制,加工余量的确定,加工程序编写,然后实际加工就需要把程序输入机床,对刀,运行程序,最后得到成品。那么每一个步骤就可以做一个微课程视频,所以在机械制造类微课程中,进行微课程内容的划分上,按照实际任务的操作步骤来划分,保证其连续性与完整性,否则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面对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需要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因此微课程的内容主要安排理论结合实际,把具体的工程操作细分为一个个步骤,把教学知识点融入其中,做好对于学生的培养。更重要的还是一直强调的系统化教学,课程内容要以完善的课本知识为依托,碎片化不代表内容的无序与断裂,例如:要进行一份机械零件的图纸绘制,第一步就应该是确定图纸大小与起点参照,如果没有系统学习,等到图纸画完在进行图框的调整就会比较麻烦,也影响效果。所以在机械制造类课程的微学习任务划分上,必须是从课程框架体系出发,以设置项目、设计任务、细分子任务的步骤来完成,否则不能使微学习任务具备逻辑性、系列化特点。

(二)微课程形式设计

微课的传入之后,各行各业对于它的理解利用都各不相同。在我们机械类的理解,主要是对于实际工程操作进行引导与理论辅助,因此在设计上主要遵循知识与技能点要碎片化体现,为了工程需要一定要系统化教学。第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确定课程框架便于在分点教学时保证好系统性,第二,针对框架把课程知识点进行有条理的细分,最后根据确定的知识点录制教学视频。设计一堂好的机械制造类微课程的微课视频,就需要把一些平时课程难以达到的目的实现,这才是微课程的补充意义所在,例如,在工艺课程中,有时候学生无法理解一些工艺的作用,我们又不能每次的通过实物演示来为学生解答,微课程的视频形式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把难以经常操作的内容或者成功率不高的操作通过微课视频来传授,效果就好了很多。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认知过程,不能将学习任务的各个学习环节打乱,没有规律性,使学习者学习起来很费劲,无法形成系统的具备逻辑感的知识体系,要使各个环节紧密相扣,达到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并遵循学习认知规律。

四、结语

机械制造类微课程的建设和其他通识课程的微课有许多差别,最重要的是机械类微课的知识需要有连续性,知识点的划分必须满足一定的框架。其次,对于微课视频的拍摄,机械类微课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因为许多技术操作的环境是真实的车间,声光干扰比较大,对于视频的拍摄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还有就是机械类的知识比较偏向理论化,而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机械工程师,原本只是輔助实践教学的微课程不能用来代替实际的实践,这只是让学生更好学习的工具,使用微课时,要时刻谨记这一点。希望我国高职院校能够为国家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匡露.高职院校推行听力“微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61-63.

[2]胡治民.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13):243-244.

[3]韦辽.微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以《精益生产》为例[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3):25-28.

[4]陈伟珍.基于行动引导实施连环载体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0):63-64.

猜你喜欢

机械制造高职院校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浅论节能设计理念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中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和为来趋势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