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工学一体化在机电教学中的应用

2018-06-05孙楠陈晨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应用

孙楠 陈晨

摘 要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教学过程中逐渐被应用,而机电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之一,其适合应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文章就此对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运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以期促进机电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而促进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 工学一体化 机电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为了适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专业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目标,以校企融合为基础,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岗位为本位,突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的专业建设思路。

1工学一体化与机电专业教学环境要素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需要有合适的教学资源,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专业设备。一般来讲,专业设备分为教学设备和生产设备,而两者之间虽然有着一定的共同点,但是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的。教学设备主要用途为展示,生产设备主要用途则是生产。机电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甚至消除两种设备的差异,而“校中厂与厂中校”的整合,能真正使得教学设备和生产设备相融合,让学生接触到实际投入生产的设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生产现场氛围会使教学成效明显。

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教学资源就是师资力量,这是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更是直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灵魂人物。机电专业教学的特点对师资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除了需要有高等专业教育背景外,还应有一定的工厂生产经历,或者以下厂参与生产锻炼作为必要的补充。教师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维修技术,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能够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操纵技能,使学生们尽快地融入到企业生产的第一线。

除了教学资源之外,生源质量和数量也是教学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职业院校机电专业的生源水平同师资力量的水平所面对的问题基本上是一样的。为了满足社会劳动力市场需要,今年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因而职业院校的教育准入门槛也做出相应调整。这一方面体现在招生过程中没有对学生作专业成绩的要求,使得所招收生源的专业素质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体现在具有工厂生产经历背景的教师不多,部分教师只能靠参加下厂锻炼作为补充,未能更好地充分发挥应有的教学水平。

而针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模式,不仅能够使职业院校的教学方式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目标相一致,还能够适应机电专业在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生源水平等环境要素的特点,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2工学一体化在机电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2.1教学目标

国家教育督导部门对于职业教育指出: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实践能力,以顶岗实习作为关键的环节,强化顶岗实习与专业教学的有效结合,强化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强化配套政策与保障措施的落实。工学一体化教学是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两者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工学一体化是建立两者统一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生产和教学两种教育资源和环境资源共享,发挥校企人力资源优势,打造出强强联合的品牌,从而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达到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2.2资源配置

在机电教学过程中,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重要的环节。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学校必须有配套的机房、加工车间以及相关的实验实训基地。对校外实训基地的要求是必须每学期提供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参观实习,定期为学生和老师做各种培训。提供与现代制造相关技术的实验内容作为学生的实践性教学课题,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职业素养,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2.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实际,根据教学要求,有效组织生产和实训,产、学、用相互作用形成“做中学,学中做”,达到“实训室即车间、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学徒、实习即生产、作品即产品”的有效交融,实现教、学、用有效对接。

2.4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学校需要始终坚持把“标准引领,项目驱动,教——赛——产多轴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且,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还可以围绕国家经济重点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4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对全院多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制定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更合理。

2.5实施小组合作教学

在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形式是有效的学习形式。每一小组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选择3-5人,并設小组长1名,让其兼任小组的质检员,作为教师的教学助手。教师利用课内外固定时间提前为质检员讲述工作要求与技术要点,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质检员负责本组组员答疑和技术协助,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体作用,教师更多时间是巡视和发现问题。由于课程实训内容与职场实践接轨,学生需要查找资料、手册、国家或者行业标准,计算、绘图,像材料选型、采购议价、工具使用更能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按照电房值班员、地网施工员、触电救护员等角色进行工作,循序渐进掌握职业工作内容,职业素质通过工作任务完成而获得。工作中的角色互换进一步锻炼了个人综合素质,学生职业实践的工作经验增多,同事间的配合就会越来越默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施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了学习和工作的距离。

3结束语

总之,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从而为社会生产和发展提供对应的人才,促进我国现代化发展和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安永.工学一体化在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4(11):84-85.

[2] 刘明.基于工学一体化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105+107.

猜你喜欢

工学一体化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