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关系

2018-06-05贾雅茹

神州·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孟子论语

贾雅茹

摘要:伟大的传统文化必然有深远的智慧。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族精神;论语;孟子

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像大篆、小篆、隶书等独具特色的文字,有《孙子兵法》、《史记》、《本草纲目》等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有如四大发明等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还有像戏剧、诗词等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更重要的是那么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譬如《论语》、《中庸》、《孟子》等经典著作,它们当中蕴含的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以及反映出的各种中华民族精神,指导着中华民族克服重重困难,指导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二、蕴藏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

(一)传统文化告诉我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论语·为政》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大意是:“温习旧知识就能用新发现,可以成为老师了。”现在很多人学习,旧的东西还没有掌握,就急于去学习新的东西,结果很费力,常常学到半中间就已经气喘吁吁了。而少数人将旧的东西学的很清晰,当他们再学习新的东西时,就不会很费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温故方能知新。在一定程度上,“慢”就是“快”,随着经验的增加,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你自然有了更好的方法。“温故而知新”的心理学原理为美国认知心理学集大成者奥苏伯尔所证实:原认知结构中旧有知识的清晰程度和巩固程度,决定了掌握新知识的速度和程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大多数的人将这句话理解为“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而我认为,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知道自己知道什么,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知道自己知道的,并将其加以反思,去从中悟出新的东西;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并去学习实践,将其掌握。知道的话,不能骄傲,要虚心思考;不知道的话,要进行探索发现。这是正确学习的方法。

(二)传统文化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方法

与人交往,要了解交往的对象。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句话的大意是:“看他的所结交的朋友,观察他的行事方法,了解他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他能隐藏自己吗?他能隐藏自己吗?”要想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得看他的行为。要善于观察,观察之后才能决定是否能与之为友。

当然,交友要遵守交友的原则,不能违背道德、违反法律。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句话的大意是:“进信用必须符合道义,才能履行承诺;恭敬必须符合礼的要求,才能远离耻辱;据此行事能使亲人和睦,也就值得效法。”《孟子·离娄下》中说:“夫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由此看出,讲信用和恭敬都是有底线的。讲信用必须符合道义,恭敬必须适度。

(三)传统文化教会我们自我提升的方法

《论语》中有很多话可以启发我们如何做一名君子。“君子不器”,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是的,君子不是工具,而是运用工具的人。所以,我们要想成为君子,就不能给自己设限,我们要努力拼搏,登上属于自己的高峰。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为了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而今天的人学习,多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或赞扬,或为了炫耀自己。后者往往无法影响他人,无法贡献社会。

三、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偉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为全体民族成员所接受和认同,并成为民族进步和发展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

(一)自强不息

《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的大意是:“天道运行刚健,君子应该学习天道而自强不息。”这句话启发我们要具有一种宇宙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一切靠自己的努力,要自强,不停止。依靠别人没有用,一切要自己不断努力。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强的人同样需要战胜自己。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人应该努力不懈地去奋斗,战胜自己才能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这是实现中国梦所必需的。

(二)厚德载物

《周易》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的大意是:“大地博厚宽广,君子应如是容载万物。”一个人在为人处事上,应该懂得宽容忍让,要心胸开阔,懂得让人。《论语》中也说:“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我们要像海一样能容纳各处流来的水,要像高山一样能用自己的德行来承载万物。

(三)天下为公

《礼记》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体现了一种家国情怀。《孟子》中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续。《大学》中也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所以,要有天下为公的精神,就必须有家国情怀,人人都有家国情怀,这样才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从孔子的“和为贵”、墨子的“兼相爱”,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能反映中国先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四)博爱泛众

《论语》中说:“泛爱众,而亲仁。”我们要博爱而亲近有仁德的人,这强调我们首先要做一个仁德的人,这样就能达到“德不孤,必有邻”的效果。“博爱泛众”在新中国的体现就是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因此,我们要传承这种精神,为人民、为国家作出贡献。

(五)艰苦奋斗

《尚书》中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无论家事国事,都应勤劳俭朴。艰苦奋斗,既是一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的生活作风和道德品质,也是一种不畏艰难、坚韧不拔,奋发图强、拼搏创业的精神状态和高尚情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将其弘扬,否则铺张浪费的人越多,对未来的破坏性更大!

由此可见,中华文明教给我们的东西数不胜数,我们应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历史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做中华文明的继承者、精神家园的守望者。中华传统文化必将在新时代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绽放出瑰丽厚重的异彩!

参考文献:

[1]《论语心读》柳恩铭.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南怀瑾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孟子论语
磨刀不误砍柴工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漫画《孟子》(一)
漫画《孟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