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约边防民族工作因素解析

2018-06-05杨四宝

神州·上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

摘要:边防官兵长期驻守边疆民族地区与民族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熟悉边境敌、社情,在对敌斗争和遂行多样化任务中受到民众的帮助和支持,合力固边成效显著。但也因其工作所在地特殊,工作面临诸多挑战,查找制约因素,探索提升边防官兵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对边疆安全和民族地区稳定至关重要。

关键词:民族工作;制约因素;提升重点

边防官兵长期驻守在敌社情复杂,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同时也是西方敌对势力妄图入侵和分裂的边疆民族地区,担负着维护稳定、卫国戍边的重任。

为应对复杂的社情敌情、敏感的民族宗教,边防官兵始终把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始终牢记“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能谋全局”,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熟悉当地情况、了解民族风情,及时解决诉求,与民族群众建立了良好关系和深厚情感,在维稳、戍边和对敌斗争中赢得民族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帮助,维护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薄弱环节,维护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

一、制约因素分析

边防官兵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必须担负起宣传群众、引导群众的重任。正因边疆民族地区具有迥异于内地的特点,决定其所要具备的理论素养不同,必须着重强化其对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内容的系统学习、把握和运用。遗憾的是,绝大部分官兵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培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成效。

(一)缺乏系统理论支撑

“7·05”事件后,有的地方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上,采取“关门的”态度,人为地设置壁垒和隔阂,这是极其危险的。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折射出在开展民族群众工作中有一定的问题存在,即缺乏理论指导与支撑,对重大问题的理解、把握不全面,导致工作出现偏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不能把某个民族自治地方局部出事同这个民族自治地方整体捆绑在一起,不能把某一少数民族中极少数人闹事同这个民族全体捆绑在一起。”[1]

上述问题虽未发生在官兵身上,但作为开展民族工作的主力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引以为戒,必须清醒认识到在开放、交流、交融成为主流的今天,如果把个别人发生的问题与本民族全体等同起来,一味的封堵、隔离,不仅不利于民族群众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打击敌对分子,而且有可能导致矛盾扩大甚至制造出新的矛盾。因此,官兵必须吃透理论精髓,掌握工作方法,加强对民族群众的引导、说服教育,积极化解矛盾,争取做到团结多数,孤立少数敌对分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果断措施严厉打击,彻底避免因工作简单化把民族群众推向对立面,把矛盾扩大化等类似情况的发生。

(二)错误思潮批判不足

当前,对民族地区和民族群众影响最大,最容易受到蛊惑的是“民族自决权”理论。民族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打着“民族自决权”理论的旗号,以民族自决为借口,蛊惑和动员民族群众,制造混乱,行分裂国家之实。在打击“三股势力”过程中,就曾出现过个别民族干部被暴力恐怖分子拉拢、利用,充当了暴力恐怖分子保护伞的情况,其民族干部身份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影响力和蛊惑性大。究其原因当然与个别民族干部自身素质有关,但也与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教育缺失息息相关,存在对我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理论渊源和政策实践过程阐释不够、宣传不够,对错误理论、错误思潮的实质和危害批判不足。

在开展民族教育过程中,重点突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系统学习,厘清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适用条件,理直气壮阐释其它理论的错误实质,坚决肃清“民族自决权”理论的影响,提高民众思辨力和鉴别力,避免人云亦云和盲从。

(三)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性

边疆民族地区地是边防工作开展的主阵地。这里世居民族多,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千差万别,长期以来与境外交往较为密切,受内地影响相对较小,呈现出迥异于内地的特点。

一是自觉为我的意识较强。边疆民族地区,民族群众与外界接触、交流较少,受本民族的影响较深,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对本民族有强烈的认同感,对本民族的利益、民族的地位、民族风俗习惯极为关注,十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自觉为我的意识较为明显、强烈,对一些饮食、言谈、举止和动作非常忌讳,一定程度影响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和交融。

二是民族意识较强。民族群众有共同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审美标准和心理状态,在与本民族成员交往、交流中,过于依赖、信任,民族成员间极易达成共识。而对汉族却存在着戒备心理,不愿与他们接触、亲近,感情沟通较为困难,不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心灵沟通和真诚团结。

三是受外界影响较大。边疆民族地区地处国家开放前沿,与外界接触、交流频繁,容易受到境外势力的影响。同时也是境外势力渗透的首选之地,对敌斗争形式复杂。

四是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加之有的民族地区汉语未得到普及,依然存在书写和交流困难等因素。

在此条件下工作,把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群众整合在一起,共同维护边疆安全与稳定尤为重要。

二、突出重点,提升水平

特殊的环境决定了工作关注重点也应有所侧重。小平同志说过:“少数民族问题解决得不好,国防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单就国防问题考虑,也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2]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对国防稳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能做民族工作,善于做民族工作的边防官兵“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任务仍然迫切。

我党长征途中提出的“不懂得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不配当一个共产党员,不了解争取少数民族的重要性和不参与这一个工作,不配当一个好的红色战士。”[3]这些要求对边防官兵开展好民族工作同样适用。

(一)强化理论学习,牢牢掌握主动权

在我国解决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过程中,曾经尝试过采用联邦制、民族自决权理论解决和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但都沒有成功,最终被历史和现实所摒弃,现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和现实抉择的必然结果。周恩来曾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总结:“我们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既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也不是单纯区域自治,而是实现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结合,实现了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结合,这是我国民族理论和政策的伟大创举”[4]。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民族关系进一步融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民族工作的核心是争夺人心。边防官兵必须熟悉、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政策,清楚我国现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渊源,坚决批判境外民族分裂势力摇旗呐喊、大肆鼓吹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渗透、拉拢不明真相的少数民族群众,妄想建立所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5]的实质和危害,抢占舆论阵地的制高点,打好舆论战和人心战,自觉抵制不和时宜言论的渗透和侵蚀,彻底根除植根于人们头脑中的错误思想和错误观念,维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权威性。

(二)有效解决矛盾和分歧,最大限度增进团结

一是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6]。任何人在社会中生活都会与周围的人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人际交往过程中,少数民族特点较为突出,这就有了差异性,有了差异性就有产生矛盾的可能,要妥善处理矛盾,防止扩大化。特别强调的是必须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民事和刑事问题归结为民族问题,不能把发生在民族地区的一般矛盾简单归结为民族问题。凡属违法犯罪的,不论涉及哪个民族,来自哪个地区,都要依法处理,不能以民族划线搞选择性执法。对于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恶意事件的犯罪份子,坚决予以打击。

二是充分尊重民族习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尊重民族特色。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独特的特点,生活禁忌多,与民族群众间的交流、交往和执行任务过程中,要时刻警醒不能碰触禁忌,对拿不准的事,要多请教,做到入乡问俗、入乡随俗,避免与民族群众发生不必要矛盾和摩擦。

三是进一步强化各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认同教育是多民族国家的永恒主题。教育中必须突出“五个认同”[7],讲清楚认同危机对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及时消弭认同危机的方法。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进行批判,突出整体利益观的教育,使官兵懂得,伟大祖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缔造,每一个民族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一个整体不容分离,让“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和“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自觉摒弃狭隘的民族意识、民族利益,杜绝“人为地”强化民族意识,“人为地”制造民族差异。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任何民族只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才能发展,才有希望,祖国统一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8]

(三)筑牢稳边固防合力

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认识大多是通过驻扎在身边的军队来认识的。作为民族工作的参与者、实践者,发挥边防官兵战斗队、宣传队、工作队、生产队作用深入田间地头从点滴入手,深入群众,边防官兵凭借长期与民族群众打交道的优势,积极、主动服务民族群众,是民族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对民族群众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按照民族工作见人见物见生活的要求。日常工作中,关注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亲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宣传对民族地区群众的关心、帮助、支持,宣传“兴边富民”、“扶贫攻坚”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和民族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民族群众深信,只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才能实实在在得到实惠,才能共享经济建设成果,自觉维护边疆稳定和边防安全。

三、结语

“治国先治边”,经略边疆、稳定边疆、繁荣边疆已成为定国安邦、复兴崛起之基。诚然,边防官兵为稳边固防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破解制约条件仅仅依靠官兵的努力远远不够,还不能完全应对和处理面临問题,必须集全国之力,更加注重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投入,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筑牢稳边固防根基。

参考文献:

[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习近平 2014-09-30

[2]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4

[3]《红军长征的胜利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J]熊坤新,严庆:《中国民族》2006年第11期

[4]《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R]周恩来 1957.08

[5]《民族和民族主义》[M]厄内斯特·盖尔纳,韩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年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56页,人民出版社 1995.06

[7]“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习近平 2015-08-24

[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R],习近平 2017-10-18

作者简介:杨四宝,男,云南大理,白族,1971年12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公安边防部队士官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教育、民族发展。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