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1”在解题中的精彩表现

2018-06-05李光平

神州·上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运算量登顶分母

李光平

摘要: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经常发现数字“1”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许多原来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却由于“1”的催化和纽带作用,使问题变得简单易操作.每每回顾整个解题过程,常让人有一种“望断天涯路,蓦然回首,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奇妙感觉,令人茅塞顿开,回味无穷.本文选择了几个例子和大家一起分享数字“1”带来的精彩表现.

关键词:数“1”

一、数“1”作引,一路登顶

例1求值:C 32+C 42+C 52+…+C 102

本题学生基本上采用将每个组合数的数据算出来再加在一起的方法,过程繁琐,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如果考虑引进数字“1”,并想到“1=C 33”,则

原式=C 33+C 32+C 42+C 52+…+C 102 -1,结合组合数的性质2:,可以发现C 33+C 32=C 43,而C 43+C 42=C 53,又C 53+ C 52=C 63,依此法重复使用组合数的性质2,即可一路登顶,快速化简解决问题.解题过程如下:

解:原式=C 33+C 32+C 42+C 52+…+C 102 -1=C 113 -1=164

二、数“1”搭桥,可比大小

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教学中常会遇到比大小的问题.当出现两个指数或者对数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不能操作时,引进数字“1”往往能起到承上启下,出奇制胜的效果。

例2比较log 33.1与log 54.9的大小

分析:由于两个对数的底数不同,故不能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可以考虑用“1”作为中间媒介。

解:因为log 33.1 > log 33=1=log 55> log 54.9,所以log 33.1 > log 54.9

三、数“1”转化,柳暗花明

例3求值:

此题大多数学生利用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先求出tan15?的值,然后再代入原式进行计算,而这样做题的缺点是运算量大。但如果能考虑到把分子中的数字“1”和分母中tan15?前面的系数“1”都转化成“tan45?”,则可以顺利逆用两角差的正切公式解决问题.解题过程如下:

解:原式==tan(45?-15?)= tan30?=

例4已知tanα=2,求sinα·cosα的值.

此題学生一般选择由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建立方程组,

分别解出sinα和cosα的值再求它们的乘积。但是解题过程中涉及角α的象限没有给定,所以需要根据tanα=2>0,分角α在第一或者第三象限进行讨论求值,整个解题过程繁琐且运算量大,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做错的机率增加。如果采用引进数字“1”进行转化的方法,则能快速解决,且避开了讨论象限的烦恼.解题过程如下:

解:sinα·cosα====

=

四、数“1”铺路,极限可求

例5求

分析:当时,分子分母的极限均为零(呈现“”型),不能直接用商的极限运算法则进行运算,这时可以考虑分子有理化,给原来的代数式乘以,然后再求极限。解题过程如下:

解:=

=

===

猜你喜欢

运算量登顶分母
尼泊尔向导26次登顶珠峰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登顶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用平面几何知识解平面解析几何题
登顶乞力马扎罗
吴燕 福建女子登顶珠峰第一人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让抛物线动起来吧,为运算量“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