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误读现象研究

2018-06-05张庆明

神州·上旬刊 2018年5期

张庆明

摘要:自建国以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誤读现象就屡见不鲜,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他民族对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的误解。本文主要针对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误读现象以及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化误读的修正策略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云南地区;民族电影;文化误读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内容中有许多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误读现象,观众最为常见的就是电影中的人物虽然穿的是少数民族的服装,但是电影的内容却与该少数民族的文化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样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缺失了自身本该拥有的特点,那么长此以往,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阻挠。因此,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化误读的修正成为一项必要的工作。

1.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误读现象

1.1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之初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那段时期,国家为了促进我国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利用民族题材的电影来进行民族团结的宣传,在这段时期里,很多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被相继拍摄出来。而关于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第一部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也在这个时候诞生于导演王为一的镜头下,这部电影与后来的《神秘的伴侣》以及其后的很多相同题材的电影虽然都为全国的观众介绍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民族习俗和文化,但是事实上,这些电影篡改了真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不仅如此,电影的演员、编剧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人真正了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观众通过对电影的观看,从根本上受到的还是爱国教育。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对于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误读现象开始出现。

1.2“双百方针”时期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在毛泽东主席就我国文化发展进程提出“双百方针”之后,国家对于电影的题材就有了更为严格和详细的要求。在这段时期里,有不少较为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出现在大荧幕上,例如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芦恋笙歌》讲述了阶级矛盾之下的年轻一辈的浪漫爱情故事,这部电影当时倍受年轻人的喜爱。但是,继《芦恋笙歌》之后的几部电影,例如《边寨烽火》《两个巡逻兵》等电影,其内容都是在歌颂党和国家的伟大民族政策,为观众进行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而后来再出现的电影,除了有小部分内容涉及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风貌之外,并没有对其文化进行更深一步的展现,因此,这个时期里,并没有出现真正表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的电影。

1.3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高潮时期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周恩来总理对于国家的电影创作方面十分的支持,这时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进入了创作的高潮期。电影的代表作有《五朵金花》,当时的文化局副局长直接介入到这部电影剧本的编写中,他对这部电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尽可能不出现政治特征明显的内容,但又能实现政治目的。经过认真的筹备,最终《五朵金花》展现在了全国观众的眼前。在这部电影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神秘传说和优美的民歌民谣都被收录进去,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成为了这部电影的亮点之一。这部电影的导演和主演因为电影的热映和好评在当时获得了很多的奖项。但是,这部电影隐藏着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误读现象。在电影中,与当时政治不相符的民俗和文化遭到了大量的删减,除此之外,电影中还出现了一些与真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相互矛盾的地方,例如,少数民族白族的婚礼当中,根本不可能出现“证婚人”这一说法,但是在电影中,却出现了“证婚人”这个角色,而且据调查,由于电影的热播,在这以后白族地区竟然也逐渐出现了“证婚人”这一个外来的风俗习惯。总之,虽然《五朵金花》能够代表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高潮期,但是终究因为对云南地区文化的误读而留下些许遗憾。

1.4目前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国家对于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关注度明显也降低了许多。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开始朝着“商业化”发展,但资金的短缺导致电影最终只能走向“艺术化”。在众多的电影中,“红河三部曲”最能代表这个阶段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特点。电影的成功与失败,都说明了要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完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那么剧本的创作、电影的拍摄等一系列工作都应该由少数民族自己来完成。

2.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化误读的修正策略

2.1要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局限性进行深度挖掘

导演在进行电影拍摄的过程中,要做到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真实。除此以外,为了让电影更加吸引观众,就应该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局限性进行挖掘。其中,局限性主要表现民族地缘性和文化限制性在两个方面,优秀的电影一般都有很强的民族地缘性和文化限制性。因此,要对电影的误读进行修正,首先就要深度挖掘文化的局限性。

2.2要注重云南少数民族中的仪式文化

仪式文化是一个民族社会文化形态的浓缩表现,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中,哪怕只是能体现出真正的仪式文化的一个微小的细节,那么也能够表现出这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和风俗。因此,在进行电影的拍摄时,应该注重云南少数民族中的仪式文化,这样才能够让观众体会到少数民族的风情,起到激发观众观影兴趣的作用。

2.3修正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误读

在进行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剧本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首先要注重民族的自身具有的感受,而不是将自身的主观感受加入到作品的创作中,其次,要对少数民族地区中的文化事实进行精准的提炼,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不会被误读。

3.小结

按照时间顺序来对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误读现象进行梳理,其中重要的时间结点分别为: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之初;“双百方针”时期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高潮时期;目前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化误读的修正策略分别有:要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局限性进行深度挖掘;要注重云南少数民族中的仪式文化;修正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误读等。

参考文献:

[1]陈金春.云南民族电影历史评价[J].大众文艺,2015(12):200-201.

[2]马曼书.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误读现象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