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汉语儿童“了”字句与“过”字句的习得个案研究

2018-06-05彭小红李菊红

邢台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助词语料含义

彭小红,李菊红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

现代汉语作为分析语的一种,因为词形形态变化极少,其“时制”和“时态”往往需要借助时间词、动态助词、虚词来体现。“时制”主要用来指动作发生的时间。时制一般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事情情状的时间意义称为“体”。时制和体具有密切的联系[1]。高名凯(1986)认为汉语因动词无表时间的语法形式所以不具有时的语法范畴。动态助词“着”、“了”等都是表“体”的虚词,与时无关[2]。汉语中最主要的动态助词“了”作为“体”的标记成分,位于动词的后面或句子末尾。在汉语中除了助词“了”还有助词“过”也是表现动作情况的一种。吕叔湘等人把“了”分为表动作完成但与动作发生时间无关的“了1”和出现在句末表情况变化、即将出现变化的、或者表达语气作用的“了2”。房玉清(1992) 则主张将“了1”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结束性动词后面表完成,一种是在持续性动词后面表实现[3]。

而助词“过”作为现代汉语的另一动态助词,孔令达(1995) 认为“过1”,表示动作完毕;“过2”表示过去曾经有这样的事情[4]。陈小红(2007)将动态助词“过”分为“过1”“过2”,两者都可以表示动作的发生与结束,但不同的是,“过1”是动态助词,而“过2”既不表“时”也不表“频率”且与“了”共现[5]。李宇明(1995) 认为助词“过”表示完成(记作“过1”) 和经历(记作“过2”) 两种语法意义。这两种语法意义虽然都属于语法的“体”范畴,但是和时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实际上任何体都是以一定的时间作为参照的[6]。

“了”字句作为最基本句式之一,在我国对“了”字句的发展研究一直颇多,儿童早期对“了”字句和“过”字句的习得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如李宇明揭示儿童早期习得动态助词“过”的规律:儿童在一岁半时,已经开始使用表变化的“了”,并且能够使用“V+了”的句式,这表明早期儿童已经慢慢认识事物,并为习得“过”奠定了一定的认知基础[6]。孔令达(2007) 也研究了儿童对时间语义的习得,发现时间的语义范畴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且都以“今天”作为基础[7]。而“了”与“过”的语法意义也因时间参照点不同具有不同的语法意义。笔者通过采用吕叔湘的分类标准:“了1”表示动作的完成;“了2”表示情况发生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对儿童了字句进行分类,“过”字句采用李宇明的分类标准表示完成的为“过1”;表示经历的为“过2”,分析研究“了”到“过”的发展,得出儿童在时间语义和结构的范畴上存在不成熟之处,从而帮助儿童掌握“了”与“过”在不同时间参照点的准确语法含义。

一、 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语料主要来自对两名说汉语儿童MHR(女)和ZHZ(男) 的跟踪观察,两名儿童均出生于长沙,均为独生子女,均无语言障碍,父母教育背景均为大学本科及以上,从事职业是教师和国家公务员,与小孩用普通话交流,成长的语言环境良好。本文首先对两名研究对象的语料进行系统整理,后运用个案纵向跟踪观察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对语料进行系统分析。

(二) 语料的收集与整理

本研究采用录音法收集语料,对采访对象与其监护人或同伴的对话在自然环境下进行录音,时间约为一个小时。主要形式是两岁前录音周期为每周一次,两岁后则为每两周一次。然后将录音中儿童与成人交往的言语以及情境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对其进行标记,录音后按照CHILDES(Child Language Data Exchange System) 对儿童语料的转写格式对语料进行文字转写,为保证其准确性,最后由非转写人员核查,本研究所用语料均来源于此。本文个案研究分别选取MHR年龄段 (01;03;26①——03;10;11)48个观察点和ZHZ年龄段(01;05;21——03;11;06)45个观察点进行研究。本研究只关注语言表达层面的习得情况,不分析儿童用非语言手段表达,如歌词等,统计时,儿童反复出现含有“了”字的词只计一次。得出了“了”与“过”的词量,同时对“了”到“过”不同语法意义的句子结构做出整理。

表1 “了”与“过”的始现时间

表2 “了”与“过”的句型次数及比例

二、研究结果

早期儿童习得“了”字的两种不同的语法含义大多以时间作为参考点,并发现儿童在习得“了”字句结构的基础上进而习得“过”字句结构。

从表1可知:(1) 两名儿童习得“了”字句均为一岁半,但“了”字句的始现时间存在差异。(2) 两名儿童习得“了”字的两种不同含义均在一岁半;且习得“了2”早于“了1”(3) 两名儿童出现“过”字句的时间均为两岁左右,

从表2可以看出早期儿童习得“了”字句与“过”字句的规律, (1) 其中“VP+了”与“VP+过”或者“VP+过了”习得较早,且使用次数最多。这表示儿童较易习得简单的句式, (2)“了”字句的各句型的数据都多于“过”字句。

三、研究结果讨论

从朱曼殊等众多学者对时间范畴的三种情况所做研究,[8]并结合语料得出早期儿童对时间词句的理解大多数需要一个较长的阶段,儿童对语义的理解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儿童早期对时间意识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阶段,时间概念对语义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儿童对“了”与“过”字句的习得也是儿童时间意识的另一种表现。

(一) “VP+了”与“VP+过(过了)”的习得

在一岁半左右,儿童已习得“了”字,并在一岁到两岁的过程中学会用“了”字表达对时间的基础认识,为“过”提供语言结构基础和心理基础。我们从习得“VP+了”与习得“VP+过”(过了)的时间点不同来研究儿童从“了”到“过”的过程中“了”与“过”含义的不同。如例1、例2、例3、例4,这时的“VP+了”实际上是作为“NP+VP+了”的一种简略式表述,儿童对这一简略式句式的习得体现两名儿童已经可以初步理解过去时态,并且学会用“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儿童将谈话的时间和谈话之前分为不同的时间,谈话时视为“现在”,谈话前视为“过去”,这一现象体现了“V+过+了”这一结构中,表示完成和表示过去经历存在内在联系。

例1*INE②:哦,今天吃了粑粑哦.还吃了什么?ⅹⅹⅹ吃了没?

*CHI:吃了.(MHR 01; 09; 05)

例2*MOT:爸爸干什么去了?

*CHI:上班了.(ZHZ 01; 07; 10)

例3*MOT:你吃过没有?

*CHI:我吃过.(ZHZ 02; 00; 15)

例4*INI:你去过外婆家没有?

*CHI:去过了。 (MHR 02; 04;10)

(二) “NP+VP+了”与“NP+VP+过(了)”的习得

在一岁半到两岁时,儿童对时间和“了”的认识均已开始,并在此过程中学会了“了”字的两种不同含义,不过还是依赖于成人的追问或者是模仿成人的话语,不过这说明儿童在渐渐的认识“了”的准确含义,“NP+VP+了”与“NP+VP+过”存在着语法意义的联系,我们可以用这些例子中看出“了”与“过”的不同含义的表达,“了1”与“过1”、“过2”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儿童对“了”与“过”的习得与运用大多在两岁以后。

例5*INE:给妈妈打个电话好不好,闪闪.

*CHI:手机也烂了.(MHR 01;10;23)

例6*INC:不用修.

*CHI:这个车子坏掉了.(ZHZ 01;11;23)3

例7*FRI:叔叔阿姨,他在这XXX

*CHI:这边也搞过了.(ZHZ 02;11;00)

例8 INJ:你哭过没有?

*CHI:我哭过啦.(MHR 02;10;25)

(三) “VP+了+NP”与“VP+过+NP”的习得

一岁后期儿童对表示完成意义的“了”已经能准确使用,并且为“过”字句习得提供了认知与心理基础。二岁后期,儿童已经完全熟练的使用对完成意义的“了”字的运用并且可以完整地表述事情的完成情况。但儿童在习得“VP+了+NP”与“VP+过+NP”的过程中,极易出现“过1”的泛化以及用“了1”去代替“过2”来进行回答,因“VP+了+NP”与“VP+过+NP”两者均可表示完成,早期儿童可能会混淆两个句式所传达的准确意义。从例9,我们看出儿童对“VP+了+NP”的含义掌握不够,成人问有没有学跳舞这一经历,儿童却用表示完成的“了1”来回答,受儿童对时间参照点理解的影响,此时的时间参照点已不仅仅以“现在”为参照点,而时间参照点对儿童理解“了”与“过”的准确含义产生重要的影响,正因如此,这对我们研究儿童从“了”到“过”提出了新的问题。

例9*INJ:在幼儿园有没有学跳舞呀?

*CHI:跳了舞.(MHR 02; 09; 27)

例10*INJ:有没有坐过火车闪闪?

*CHI:坐过火车啦.(MHR 03; 02; 15)

(四) “过1”的泛化及“了1”代替“过2”的误用

由于“V+过”与“V+了”的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的不同,我们用“V+了1”表示动作的完成的含义,用“V+过2”表示过去的经历。实际上“了”虽然表示动作的完成,但是其可以和过去、现在、将来发生联系,但“过”强调的是一种经历,是动作发生和结束都发生在过去的一种体现。由“过1”到“过2”期间经历了两个过渡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儿童用“过1”代替“过2”;出现了“过1”的泛化,又因为儿童早期难以区分“了”与“过”的内在联系与不同,极易出现“了1”与“过2”的误用。我们可以从以上例子看出“了”字句与“过”字句的内在逻辑关系。

本研究力求从“了”到“过”的阶段性不同来找出说汉语儿童从“了”到“过”的习得特点,研究结果表示从“了”到“过”的发展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从“了”到“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并且符合从“完成体”到“经历体”的规律。时间意识和认知水平是影响“了”字句和“过”发展因素。因“了”与“过”存在不同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我们应明确两者之间的区别,希望借此来指导儿童更好地习得“了”和“过”。

注释:

①01;03;26表示小孩年龄为1岁3个月26天,以此类推.

②INE表示调查研究者,CHI表示研究对象,MOT表示研究对象的母亲,INC、INI、均为调查研究者代号.

[1]高霞,曹晓宏. 现代汉语“了”、“着”、“过”的相关研究综述[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04):22-29.

[2]高名凯.汉语语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86.

[3]房玉清.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语义特征及其用法比较[J]. 汉语学习,1992,(01)∶14-20.

[4]孔令达.从语言单位的同一性看汉语助词“过”的分合[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3)∶338-345.

猜你喜欢

助词语料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助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把握实数的多重含义
浅析藏汉双语结构助词“的”的共性与个性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