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筑航天新时代
——2018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首届中国航天大会成功举办

2018-06-05赵聪代振莹宿东

太空探索 2018年6期
关键词:国家航天局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文/赵聪 代振莹 摄/宿东

▲ 航天日主场活动

4月24日,2018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同日,首届中国航天大会召开。今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是“共筑航天新时代”。

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特色鲜明

此次航天日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旨在号召社会各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传承航天精神,凝聚强大力量,加快推动航天强国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国防科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克俭,黑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海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跃,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于新文,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王承文,中国地震局副局长牛之俊,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树权、校长周玉,中国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刘伯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秘书长李新军,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方向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建恒等领导以及院士专家出席开幕式。会议由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主持。

开幕式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嫦娥四号中继星及其搭载的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两颗小卫星名称揭晓,分别被命名为“鹊桥”和“龙江一号”“龙江二号”。计划于今年底前后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将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着陆探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也有新进展。开幕式上,国家航天局、中国气象局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署并发布合作意向书,三方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战略计划,充分发挥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国际领先优势,通过优化配置,提高覆盖率,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天气预报、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 中国航天大会

国家航天局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授牌活动在开幕式上举行,确定江门市新会梁启超纪念中学、海南省卫星遥感科技馆、哈尔滨市第三中学3家单位为新一批国家航天局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由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结果在开幕式上揭晓,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北京11所等单位获奖。为奖励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中国航天基金奖特别奖在开幕式上颁发,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朱广生、中国航天科工三院朱坤等6名专家获奖。

今年的“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主题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内容更加丰富、社会参与度更高、覆盖面更广。科普宣传周、2018阿斯图中俄大学生微纳卫星研习营、航天知识竞赛、纪念马祖光诞辰90周年文艺晚会等20多场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航天院士专家为航天强国建设建言献策

4月24日~ 26日,2018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开幕式结束后,首届中国航天大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成功召开。大会由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航天基金会主办,旨在打造中国航天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和科普传播的综合性盛会。

会上,中国航天领域的多位领导、院士、专家围绕航天产业政策、技术发展和专业前沿热点问题等建言献策,共谋航天强国建设思路。

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田玉龙介绍了航天政策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他指出,未来将完善军民航天资源开放共享的政策环境,营造商业航天健康有序发展的扶持政策,推动航天军民融合走在全国全军前列并率先取得突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介绍了走进新时代的载人航天工程有关情况。

龙乐豪院士介绍了我国未来10年的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计划。

大会主报告还涉及北斗导航系统、高分工程、月球及深空探测、气象卫星、商业遥感卫星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

首届中国航天大会设立了包括“火箭与火箭智慧技术”“小卫星跨越发展”“空间超级工程”“太空态势感知”等在内的代表航天最新、最前沿技术的十几个专业论坛,为与会者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学术交流平台。

猜你喜欢

国家航天局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本刊策划·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微视点
《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发布
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升空
举头望“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携约170余项高新科技成果亮相珠海航展
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取得新进展
嫦娥五号上升器受控落月
工程教育认证视角下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A Book Report of “AGATHA CHRISTIE: AN AUTOBI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