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效果观察

2018-06-04罗娅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效果

罗娅

【摘 要】目的:探讨间隙蓝光照射、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间隙蓝光照射,对照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持续蓝光照射。结果:治疗后两组TBiL均较之前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改善效果对比P均>0.05;治疗期间研究组蓝光照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应用蓝光间隙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较为理想的有效性、安全性,有利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身心健康。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间隙蓝光照射;持续蓝光照射;临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8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7)11-03--0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多发的临床疾病之一,若患儿未获得及时救治将发生神经功能异常、耳聋、智力低下、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后果。蓝光照射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主要方法,但部分学者对采取何种照射形式具有更优有效性、安全性仍引起较大争议。本文将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间隙蓝光照射、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应用效果,对保障患儿疗效、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男52例、女48例。日龄6-24d、平均(11.06±1.39)d,出生时体重2.2-4.8kg、平均(2.96±0.36)kg。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本次入选的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研究组(n=50)、对照组(n=50),上述一般资料相关数据两组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补液维持体内酸碱度及电解质平衡,重度贫血患儿给予输血补充机体血容量,蓝光照射时长超过24h(累及)者给予每天3次、每次5mg核黄素(停止光疗后仍需继续使用3d),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给予其他对症药物,如尼可刹米、苯巴比妥等。研究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间隙蓝光照射,蓝光箱由郑州迪生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提供(型号:BB-100W标准),每次蓝光持续照射时间3-5h,之后严密监测患儿病情及生命指征,若无异常则间隔3h再次给予蓝光照射,累及照射时长不应大于72h,具体蓝光照射频率、时长均根据患儿病情变化确定。对照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持续蓝光照射,蓝光箱来源、型号同研究组,首先对患儿实施10-18h持续蓝光照射,待间隔12h后再次给予蓝光照射治疗,累及照射时间不应超过72h。记录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机体血清总胆红素(Methods Serum 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变化情况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软件后给予相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上述研究所得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TBiL水平检测值均经()表示,两组不良反应经n(%)表示,数据经SPSS.19软件给予统计学分析(传入Excel表)并实施相应检验(t、),若P<0.05则提示相关数据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顺利完成上述相应方案治疗,无中断、家属自愿退出、中途死亡等异常情况。分析可知两组治疗前TBiL水平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TBiL均较之前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改善效果对比P均>0.05(如表1)。治疗期间研究组蓝光照射相關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如表2)。

3 讨论

新生儿机体胆红素代谢特殊性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研究表明[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是部分新生儿生长过程的正常表现,但若病情较重则需接受临床对症干预。有研究显示[1],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机体中具有较低的血浆蛋白水平,若血胆红素水平较高则将显著增加神经系统损伤风险,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

研究表明[2],蓝光照射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治疗机理如下:机体内胆红素分子可吸收波长在450-460nm的蓝光,因此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蓝光光疗可使机体内间接胆红素由IXaZ型转变为IX轴A型(异构),而上述物质具有水溶性,经胆汁排泄至肠腔或经尿液排出体外,机体内血清胆红素水平随之降低,从而达到一定的疾病治疗目的。但有研究显示[3],由于蓝光照射治疗措施的主要作用部位为皮肤浅表组织,而不断上升至皮肤表面的胆红素经蓝光照射后发生转变的同时,部分患儿可能因蓝光长期照射从而发生腹泻、发热、皮疹等副反应,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本文通过分组研究后发现,经间隙蓝光照射治疗后研究组患儿TBiL水平下降幅度与实施持续蓝光照射的对照组对比并无显著差异,但研究组蓝光照射治疗相关副反应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该组治疗安全性更优,此结论与李国苍[4]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应用蓝光间隙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较为理想的有效性、安全性,有利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肖富明. 不同治疗方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 11(07): 964-965.

郑少茹,马怀宏. 两种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对比[J]. 中国处方药,2015, 29(08): 110-111.

吕红宇,邓常学,王子谦. 观察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J]. 中外医疗,2014, 33(01): 21-22.

李国苍. 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 48例[J]. 中国药业,2014, 23(4): 89.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效果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钛镍记忆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分析
超声诊断应用于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两种方法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对照研究
腹腔镜在粪石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