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竹类资源开发利用及笋用竹丰产培育技术

2018-06-04廖国华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竹类竹种竹林

廖国华

[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福建 三明 365000]

福建地处中亚热带至南亚热带,水热资源丰富,地形复杂,生态多样,适宜各类生物繁衍,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得竹类资源极为丰富,竹林面积居全国之冠[1-3]。竹类种质资源是世界植物资源和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竹子不仅经济价值高,观赏效果好,而且生态效益佳,是典型的集经济生态观赏效益于一体的多功能植物材料。

当前我国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对竹子多元化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保存、培育与开发高产优质竹类资源,加强竹类资源利用,对振兴山区经济,实现竹业可持续发展和山区人民小康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5]。

1 竹资源开发利用

竹子开发领域很广,据调查,目前国内外开发的笋、竹制品有数千种之多,主要体现在10个方面。

1.1 竹纤维的开发利用

1.1.1竹纤维制浆造纸 竹类纤维较草质纤维好,与阔叶树材相近或略优,差于棉麻类、针叶树纤维。可生产各种中高级纸张,是优良的造纸原料。

1.1.2竹三醋酸纤维素脂的开发利用 竹三醋酸纤维素脂是由醋化级竹浆粕经脂化而成,主要用于感光基片、人造丝、香烟滤嘴、反渗透膜、超滤膜、透明薄膜等。

1.1.3人造丝的开发利用 竹人造丝是竹材纤维制成脂化级竹粕浆,经抽丝而成,人造丝可织成各种纺织品。

1.1.4其他方面利用 直接利用竹纤维制成绳索、门垫或地毯等。

1.2 竹质人造板的开发

竹质人造板强度大,可作工程结构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家具材料、车厢及船舶材料、包装材料,既具有钢材强度,又有竹感纹理,很受用户欢迎。

1.2.1竹材胶合板 是整竹水平展开经热压胶合而成的一种板材,可用于建筑、造船等方面。

1.2.2竹编胶合板 竹篾经编织、涂胶垫压而成,可用于家具面板、房间装饰、包装板、车厢板、模板等。

1.2.3竹篾胶合板 竹篾不经编织直接浸胶组坯、热压而成,可用于汽车底板。

1.2.4竹刨花板 用竹材加工的下脚料经切片、压碎、筛去粉尘、拌胶、铺装、热压而成,可制作家具和室内装饰。

1.2.5竹中密度纤维板 将竹纤维打散、筛选、拌胶、热压而成,其工艺与木材中密度纤维板相似,是人造板中档次的一种产品。

1.2.6竹材旋切片开发 竹材加热软化,经旋切成薄片,可用于表面质感差的人造板贴面用,有全面贴、局部贴、拼花贴、也可压模成竹碗、竹盘、竹椅、书架、桌面、竹盒、竹碟等。

1.2.7竹片拼合胶合板 由竹片拼合热压而成,有平拼与竖拼两种。用作地板、室内装修、车厢板等。

1.2.8竹木复合板 基材为竹编胶合板或竹刨花板加木质单板贴面而成,可用作家具、室内装修。

1.3 竹质家具开发

竹质家具是以竹为原料制作的各种家具,也有以竹为主的竹藤结合家具、竹木结合家具、竹大理石结合家具、竹塑料结合家具、竹不锈钢管结合家具。其优点是轻巧别致、典雅清新、雅朴结合、物美价廉、原料易得、制作容易。

1.4 竹编工艺品开发

竹编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已从传统的竹篮、竹盘、竹盒等日用品发展到屏风、动物、人物、家具装饰,日用品装饰等十几大类,既实用又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我国竹编工艺在世界范围内居于较高水平,许多竹编珍品为无价之宝,如在美国白宫存放的“山鹰”,故宫存放的“昭陵六骏” “九龙壁”“麻姑献寿”“老寿星”等竹编工艺品,其工艺水平达到登峰造极地步。

1.5 竹雕工艺品开发

我国竹雕工艺历史悠久,但发展较慢,难以作为一种产业发展。近几年已有长足发展,现代的竹雕有竹头雕刻、竹鞭雕刻、竹管雕刻、竹片雕刻、竹笋雕刻、竹胶合板材料雕刻,并有刀雕、烙雕等工艺。另外还有利用丛生竹的头做成的根艺品。

1.6 日用竹制品开发

日用竹制品开发项目极多,比较大宗的有竹凉席、卫生筷、香棒、牙签、肉串签、棉签、鸟笼、竹筏、滑雪杆、钓鱼竿、竹拐杖、竹赶鞭、茶具、餐具、毛笔杆、捕鱼具、竹篓、竹框、竹篮等。其中最大宗的为竹凉席,有卷筒席、竹丝席、麻将席、竹珠席等。

1.7 特种竹产品开发

利用某些竹种杆形奇特或特殊颜色制作日用品、工艺品或室内装修材料等。如方竹、紫竹、罗汉竹、肿节竹、节竹、龟甲竹、箬竹等。有的采用人工措施使某种竹成为人们所需杆形,如毛竹可用钢套使毛竹成为四方毛竹、六方毛竹等。

1.8 竹食品开发

1.8.1食用笋开发 竹笋富含食用纤维,营养丰富,味美可口,为绿色健康食品。古代文人对笋评价极高:“客中常有八珍赏,那及山家野笋香”。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笋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食用笋开发最大宗为毛竹笋,其次为绿叶笋、麻竹笋,今后应注意“什竹笋”的开发。各种“什竹笋”不仅笋质优、风味独特,且可错开季节,经济价值高。目前笋开发项目主要有保鲜笋、罐装笋、笋干、方便笋等。

1.8.2竹酒、竹饮料开发 嫩竹材经糖化、发酵可生产竹酒、竹饮料和饲料等。糖化过程是通过生化糖化或化学糖化方法使竹纤维素、蛋白质、脂肪、半纤维素分解生成具有特殊香、甜味的糖化液,然后再通过酵母发酵酿造,制出不同风味的竹酒或竹饮料。糖化液还可直接作为甜味剂或加入二氧化碳成碳酸饮料。所制成的竹酒有一般酒的醇味,对人体有保健作用。

1.8.3竹食用菌或药用菌的开发 竹林食用菌的开发主要以竹荪为主,竹荪又名竹参,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素有“菌王”之誉,人工栽培的有长裙竹荪、短裙竹荪和红托竹荪等。竹荪营养丰富、食味鲜美、脆嫩爽口、别具风味,经常食用对高血压、高胆固醇、体胖者均有一定疗效,还可防癌、调节人体新陈代谢。药用菌有“竹花”“雷丸”等,均是竹株上寄生真菌的子实体,为较名贵的中药。

1.9 竹林生态环境的开发

竹子挺拔秀丽、质朴无华、枝叶青翠,观赏价值较高,深受人们喜爱:竹子同化作用强烈,二氧化碳吸收效率高,对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作用明显。竹子地下径发达,根系庞大,对固土保水、固堤护岸、净化水质有特殊功效。所以竹子是园林绿化的理想材料,也是护岸、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重要植物。既可开发竹林环境,又可林下开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经济效益可观,如竹下种药材、种花、养牛等模式值得推广。竹林旅游逐渐兴起,日本竹林20世纪50年代从“竹用竹林”转为“笋用竹林”,70年代从“笋用竹林”转为“观光竹林”,我国井冈山、莫干山竹林开辟为“清凉世界”旅游避暑胜地,北京紫竹院公园、成都望江楼公园、广州晓港公园都是以竹为特色的公园。

1.10 竹枝、竹箨、竹叶与整竹开发

竹材伐后有大量的竹枝、竹梢;新竹有大量的竹枝可以加工为“二黄”和“金枝”,可制作扫把,也可作为人造花的骨干。竹叶可加工为饮料、中药、粽叶或包装材料。竹箨纤维好,可加工为门垫、地毯或直接用制浆造纸。竹整杆使用范围很广,如脚手架、工棚、温棚、食用菌培养棚架、瓜豆扦插、支架、围篱等。

2 福建省竹子物种资源分布及种质资源保存现状

2.1 竹子种类及其分布

世界的竹子种类有70属1 200多种,中国的竹子种类有40属500多种[6]。据多年调查,福建省常见竹子种类有20属158种,竹种资源也较为丰富。

福建省是我国竹子分布的中心产区,竹子资源十分丰富,竹林面积居全国榜首,其中散生竹占绝大多数,分布于全省各地;丛生竹以绿竹、麻竹等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江河下游两岸的河谷、平原,以南亚热带为主。

2.2 竹子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

福建竹子种质资源保存始于20世纪60年代,莘口林场收集了30多种竹子,建立莘口林场竹子分类园;厦门万石公园建立竹子分类园,该园特色是以丛生竹为主,其种类达百种之多;此后福州树木园、莱舟林场、华安林业局、龙岩林业科学研究所、永安大湖、福建农林大学也建立竹子分类园[7],并在屏南、尤溪、武夷山、建阳、建瓯、顺昌等地建立了优良竹种筛选基地,极大推动竹子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其中,1992年创建的华安竹种园是目前规模较大竹类植物园,现有30属、330余种,占地约67 hm2[8]。竹子种质资源保存是一项细致的工作,管理费工费时,管理人员也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做好竹子种质资源保护与建设工作,对深度开发竹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3 福建省优质笋用竹种的筛选

竹笋是我国的传统佳肴,也是一种绿色健康食品,富含食用纤维,市场需求量大。因此进行优质笋用竹种筛选,推广栽培技术,对促进竹农增收具有现实意义。笔者采取对各种笋品尝、访问与市场调查的方式,初步筛选出15个竹种作为福建优质笋用竹种开发(表1),这些竹种为丛生竹、散生竹或混生竹,有大型竹,也有中小型竹,且各竹种的出笋期错开,既可实现全年市场均衡供应,又为笋加工企业提供常年生产的原料。

(1)林地选择:山地、丘陵或平原均可,肿节少穗竹要求海拔较高山地,早竹、红哺鸡竹、石竹、方竹等要求海拔较低的丘陵或平原。要求土层厚、质地较疏松、肥力高、富含腐殖质、水分适中的地方。地形上宜选在中下坡、山坳或平地,也可以村前屋后,或作为庭院经济的主栽品种。

4 优质笋用竹种培育技术

竹子的干物质(笋、材)绝大多数是光合产物,少部分来源土壤中的矿质营养,因此提高光能利用率至关重要,这主要依靠林分结构的调整。此外,立地条件的改善,增加无机养分供应,提高经营集约度,也是提高竹林产量的主要途径。

4.1 散混生竹培育技术

筛选的优质笋用竹为13个散混生竹品种,培育技术相同或相近,按株高分为3类:株高9 m以上者为大型竹,如毛竹;株高5~9 m为中型竹,如早竹、红哺鸡竹、乌哺鸡竹、红壳雷竹、石竹、台湾桂竹、花哺鸡竹、白哺鸡竹、黄甜竹;株高在5 m以下为小型竹,如肿节少穗竹、方竹、苦竹。

表1 筛选的福建省优良笋用竹品种特性

(2)整地:劈草炼山,块状整地,种植穴规格大型竹150 cm×60 cm×50 cm、中型竹120 cm×50 cm×40 cm、小型竹60 cm×40 cm×40 cm,表土与心土分开置放,下基肥。

(3)初植密度:大型竹种500株·hm-2,株距5 m×4 m;中型竹825株·hm-2,株行距3 m×4 m;小型竹 1 100株·hm-2,株行距3 m×3 m,或1 650株·hm-2,株行距3 m×2 m。

(4)造林时间:12月至翌年3月,出笋早的可早些,出笋迟的可迟一些,阴雨天气造林为佳。

(5)造林方法:母竹移栽造林为主,少部分可实生苗造林。实生苗造林,种植穴可适当小些,以减少投资。

(6)母竹选择:母竹应选一年生、健康、粗度适中竹株,带鞭大型竹来4去7(来鞭40 cm、去鞭70 cm);中型竹来3去4(来鞭30 cm,去鞭40 cm);小型竹来2去3(来鞭20 cm、去鞭30 cm)。轻挖掘,不伤鞭,用利刀切断,竹杆有盘枝利刀切断。

(7)栽植技术:垫表土与基肥拌匀,母竹放鞭一端顶穴壁,覆土踩实,母竹比原入土深5 cm。幼林抚育:一年抚育3次,即12月至次年1月、4月至5月、8月至9月,锄草松土,并轻施肥。留大壮笋养竹小弱笋除去。留笋养竹,出笋盛期:大型竹留10~12 cm,壮笋30个,分布均匀;中型竹留6~8 cm,壮笋100~120个,分布均匀;小型竹留2~4 cm,壮笋200~250个,分布均匀。深翻除草:每4年翻土1次,大型竹翻深20~25 cm,中型竹翻深10~15 cm,小型竹翻深5~10 cm。每年锄草松土2次,一般4月至5月1次,8月至9月1次。

(8)成林施肥:一年至少施肥3次。第1次施孕笋肥,施氮磷混合肥或有机肥,促进芽多转化,笋多出土;第2次施笋期肥,在出笋期间施速效氮肥,促进笋多出土,笋生长健壮,减少退笋;第3次施笋后肥(俗称鞭肥),每次施尿素40~50 kg·hm-2,并加适量磷钾肥,施肥方法应以沟施或穴施为主。散生竹与混生竹多是笋后长新鞭,此时施肥可促进新鞭生长。

(9)竹林采伐:大型竹采伐年龄6年生,中型竹采伐年龄5年生,小型竹采伐年龄4年生。采伐季节一般以秋冬为宜。要求竹株齐地伐倒。

(10)竹笋生产:可挖地下笋(冬笋)、地上笋(春笋)和鞭。挖冬笋要挖大留小,不伤鞭伤根,挖后覆土,挖春笋大中型笋出生20~25 cm即挖,小型笋30 cm左右即拔。挖或拔春笋应考虑留笋、养竹需要,挖、拔后覆土。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早防早治。

(11)丰产指标:伐后成林立竹量为大型竹2 250株·hm-2,中型竹6 000~7 200株·hm-2,小型竹8 000~11 000株·hm-2。大型竹每年笋养竹450株·hm-2,1~5年生竹各占1/5;中型竹每年笋养竹1 500~1 800株·hm-2,1~4年生竹各占1/4;小型竹每年留养竹3 000~3 750株·hm-2,1~3年生竹各占1/3。大型竹平均胸径10~12 cm,中型竹平均胸径6~8 cm,小型竹平均胸径2~4 cm。

(12)预期产量:笋大中型竹15 000~22 500 kg·hm-2,小型竹1 200~15 000 kg·hm-2;竹材生产大、中型竹12 000~18 000 kg·hm-2,小型竹8 000~12 000 kg·hm-2。

4.2 丛生竹培育技术

福建省优质的笋用丛生竹主要是麻竹、绿竹,在福建栽培面积较大,栽培历史长,竹农种植经验较为丰富。

(1)林地选择:福建省属于南亚热带地区,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肥力高、质地松、酸性土壤的山地。

(2)整地:劈草炼山,块状整地,种植穴麻竹80 cm×80 cm×50 cm,绿竹60 cm×60 cm×40 cm,表土与心土分开置放,下基肥。

(3)初植密度:麻竹390~500株·hm-2,株距5 m× 5 m或5 m×4 m;绿竹600株·hm-2,株行距4 m×4 m。

(4)造林时间:在2月至3月的阴雨天气造林。

(5)造林方法:主要移母竹造林或插枝育苗、扦杆育苗造林。

(6)母竹选择:选择生长正常的一年生母竹,杆柄处利刀切断,切口要平,竹杆1~2 m处斜向切断,切口朝杆柄弯曲方向。

(7)栽植技术:垫表土与基肥拌匀,母竹顺向斜放,培土踩实,母竹比原入土深5 cm。幼林抚育:一年抚育3次,并轻施肥。每丛母竹每年固定留笋养竹3株,第3年投产。扒土:绿竹每年2月进行扒土晒目,环沟深宽各30 cm,晒白10~15 d,施人粪尿或有机肥,与土拌匀覆盖培土。

(8)成林施肥:每年5月、8月各进行1次锄草松土培土,松土深5 cm,注意不伤笋。2月结合扒土施有机肥20 t·hm-2,5月发笋前结合锄草松土施氮磷肥450 kg·hm-2,8月发笋渐多,施尿素300 kg·hm-2,酌情施磷钾肥。采取穴施,注意不能施在笋芽上。

(9)适时割笋:麻竹与绿竹不挖笋,割笋可将笋基以上割去,笋基留下,笋基上的芽可以继续发笋,笋刚出土即割去。出土过长,笋质老化,品质差。留笋养竹:每年每丛均衡留3个壮笋养竹,留笋养竹时间以出笋高峰期为宜。太早养竹消耗养分多,影响后续笋增大出土,产量下降;过迟,新竹越冬过于幼嫩,易受冻害,而且后期的笋也太小,养竹不适合。淘汰老竹:每年每丛淘汰4年生老竹3株,伐后最好一起挖去基竹蔸与老笋蔸,淘汰老竹时间在1月至2月间。

丰产指标:老竹伐后麻竹3 900株·hm-2左右,绿竹5 400株·hm-2。每丛每年留养3株,1~4年生各占1/4,1月至2月淘汰4年生竹。麻竹平均胸径9~10 cm,绿竹平均胸径7~8 cm。预期产量:麻竹22 500 kg·hm-2,竹材150 000~22 500 kg·hm-2;绿竹竹笋15 000~18 000 kg·hm-2,竹材10 500~15 000 kg·hm-2。

5 小结

竹类植物以其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用途广、一次造林永续利用等优点,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及文化活动得以广泛的应用。福建省竹资源的利用涉及各行各业,广泛用于建筑业、轻工、家具、食品中、装饰、运输、工艺、服装等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大对乡土竹种开发力度,并积极引种优良竹种,改变了人工经营竹种单一的状况,建立一批绿竹、麻竹、黄甜竹、苦竹、早竹、台湾桂竹、红哺鸡竹等竹种园和基地,丛生竹的规模栽培和天然混生竹林的垦复改造也取得较大进展[9],尤其是在中小径竹开发方面效果明显。在福建省常见158个竹种中综合评选出15个优质笋用竹种,均具有笋质优良、产量高的优点,且出笋期基本错开,为市场及笋加工企业提供常年的竹笋供应。

优质笋用竹种的丰产栽培应围绕调整林分结构,改善立地条件,增加无机养分供应,以及提高经营集约度等四方面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彭镇华.海峡西岸现代林业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2]熊德礼,郑清芳.福建省竹亚科植物区系及其研究进展[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1,21(2):186-192.

[3]《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第六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马乃训,陈光才,袁金玲.国产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策略[J].林业科学,2007,43(4):102-106.

[5]李华,辉朝茂.中国竹类多样性特征及其保护研究进展[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 (S1):443-445.

[6]江泽慧.世界竹藤[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7]吴继林,林海青,刘荣峰.福建省永安市大湖竹种园竹子种质资源收集初报[J].世界竹藤通讯,2010,8(1):12-16.

[8]庄裕根.福建华安竹类植物园建设成效与问题剖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1):235-238.

[9]方栋龙.福建省南平市竹类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11,9(4):16-20.

猜你喜欢

竹类竹种竹林
园林绿化竹种生态适应性评价①
聚类算法在竹种造纸适应性判定中的应用1)
广西干热河谷地带引种竹种适应性及其出笋特性
寻访竹林隐士
竹林奇俊
簕竹属10个竹种净光合速率和固碳释氧能力分析
楼顶竹林间
竹材在现代家具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竹类研究成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