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EGA2注释的技术性错误及体例局限
——以MEGA2 II/10A关于“工厂视察员报告”的注释为例

2018-06-04相秀丽

现代哲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引号德文资本论

相秀丽

一、引 言

《资本论》第1卷出版已逾一个半世纪,这部经典在编注方面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资本论》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圣经,也是全人类的精神遗产。只要人类尚未真正解放,它就仍是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振聋发聩之声。相应地,有关文献上的编、校、注也就会一直进行,原文以及不同语言的译文也就会处于不断趋向精良的过程中。《资本论》第1卷出版时即带有大量作者脚注,大多数这类注释为的是提供必要的文献信息说明。随后,该卷的第2版以及法文版,不仅正文有修订,还带有新加的一些注释。作者身后,在恩格斯主导下,《资本论》第1卷的第3版、英文版和第4版的注释又有改动或增加。恩格斯去世后,《资本论》第1卷(以及第2、3卷)的注释连同正文一起进入了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经典文献编校的范围。在这方面,曾经的苏联、东德都有重要业绩,如两版俄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德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国的《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版和正在陆续出版的第2版也有自己独特的贡献。

随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以下简称MEGA2)的陆续完成和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的编、校、注等工作进入新时代,达到了新高度。其中,MEGA2第二部分,即“《资本论》及其准备著作”共15卷23册已于2012年8月全部出齐。这部分的编辑成就巨大,正如徐洋所赞叹的:“MEGA2给人的第一感受是巨大的学术冲击力。MEGA2的读者仿佛置身于无边无际的珍宝中,在其学术上的壮丽和纤美面前目瞪口呆。”*徐洋:《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5期,第76页。

MEGA2在《资本论》编、校、注方面成就斐然。就《资本论》第1卷来说,MEGA2第二部分包括全部6个早期重要版本——德文一至四版、法文版和英文版。在各版本的资料卷中,有校勘表、异文表,还有细致的说明和注释等。资料卷中十分珍贵的是,给出了与《资本论》的大量引用相关联的原文,这类注释极大地方便了学术阅读和研究。

学术界在受益于MEGA2的成果并且日渐熟悉MEGA2工作方式的同时,也出现了从某种角度或某个层面来说具有自身特点的一些批判性研究。本文即以MEGA2II/10A*MEGA2 II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部分,MEGA2 II/10指该部分的第10卷,即《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四版。本文用MEGA2 II/10T指该卷的文本册(Text),用MEGA2 II/10A指该卷的附属资料册(Apparat)——其中包括“注释”(Erläuterungen)。对《资本论》引用“工厂视察员报告”的注释为例,试对MEGA2的注释做一简要评论。“工厂视察员报告”是简称,其全名是ReportsoftheInspectorsofFactoriestoHerMajesty’sPrincipalSecretaryofStatefortheHomeDepartment,即“工厂视察员向女王陛下内务大臣所作的报告”。《资本论》高度重视这一材料。该“报告”是系列性的,一般是一年两期,截止于6月底或4月底的一期当年出版,截止于当年12月底或10月底的一期多在次年出版,前后持续数十年。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44卷和第46卷的文献索引粗略统计,《资本论》第1卷引用了1842-1867年间出版的“工厂视察员报告”共计34期,《资本论》第3卷引用了1846-1864年出版的“工厂视察员报告”共计26期。

MEGA2II/10A对《资本论》第1卷第四版引用“报告”的注释,主要是给出对应的“报告”原文。对照第一手的报告原文,可以肯定地说,这类注释绝大部分都是准确的。不过,作为对相关原文的转录,也还存在少数文字上的技术性错误,以及由MEGA2II/10A注释体例本身所引发的其它问题,现将这些问题缕述如下,以就教于方家。

二、常规性错误

这是一类文字标点方面的错误。原则上,这也是所有文献编校出版工作都会努力避免但又很难完全避免的共性问题。只是,对于考证版著作集而言,人们自然有更高的期待,希望它的差错越少越好。MEGA2作为考证版,离应有的标准尚存差距,在趋于完善的路上,还有不少这方面的学术工作要做。据笔者管见,此类技术性错误大致包含4种情形。

1.缺漏标点。例如,在MEGA2II/10A第861页,205.19-21第3行的“parents conceive”之间丢掉了一个逗号,按原文,正确的文字是“parents, conceive”。同时,由“205.19-21”所标记的整个注释,其实是原“报告”的一个直接引用,MEGA2在所给的注释中应再加一个层次的单引号,才能使读者清楚这是转引。应该说,MEGA2所给注释中缺漏引号的问题不少,表面上这只是一般的标点问题,实质上还是一类特殊问题,其意味下文将讨论。此外,在准确给出单引号的转录中,也存在时而用德文引号时而用英文引号的标准不一情形。

2.字词错误。例如,MEGA2II/10A第987页,390.27-23第2行的“if in fact”在“报告”原文中为“is in fact”;MEGA2II/10A第997页412.11-18倒数第3行的“they”原文为“the”;MEGA2II/10A第999页,413.27-46u第2行的“and”原文为“an”;MEGA2II/10A第998页,412.28-29第2行的“surat cotton”原文为专名“Surat cotton”,等等。

3.转录串行。例如MEGA2II/10A第987页,390.19-26中的“…in the jack frame and drawing frame room, about one-third less in hands; in the spinning room about one-third less in expense, and likewise one-third less in expenses”,“报告”原文则为“…in the jack frame and drawing frame room, about one-third less in expense, and likewise one-third less in hands; in the spinning room about one-third less in expenses”。

4.注释形式不统一。MEGA2II对“报告”的注释中,对“报告”的称谓在形式上并不统一,有些一并给出了“报告”截止日期的信息,有些只称“报告”。此外,对于“报告”的原页码,有时给出,有时则不给出,而且看不出有一致的区分性标准。

在某些学术讨论中,MEGA2已经成为最终文本权威,前三类错误在一定条件下显然会误导其使用者。

三、引用层次问题

这主要是指引用层次不分明的问题。众所周知,在现代学术规范中,如果作为直接引用的内容还包含直接引用,习惯上常用双引号中再加单引号的方式进行层次区分,“工厂视察员报告”本身就是这么做的。MEGA2II注释对“报告”原文的转录,大多数也进行了这种区分,但仍存在不少没有应有区分的转录。虽然这本可视为缺漏标点,但因为这类错误较其它技术性错误多,且引发的含义混淆问题较大,所以在这里特别指出。这类错误居多的原因。一方面是“工厂视察员报告”中使用的直接引用数量本来就多,基数越大,错误的概率也往往越大。另一方面,“报告”的体例和排版方式,容易使转录者忽视原文中的引用,致使错漏增多。下面稍做进一步说明。

“工厂视察员报告”一般由几位视察员共同署名的联合报告(joint report)和若干个负责各地区的视察员单独署名的分报告组成。联合报告往往很简短,分报告则相对较长。在当年的技术条件下,较为正式的信息沟通多依赖信件,因此分报告的叙述,经常大段或整篇引用助里视察员或工厂主的信件。对其中的直接引用,“报告”主要采取两种版式:一是不用引号,独立段落,以小一个字号排版;一是直接引用,字号不变,夹杂在报告叙述中,由前引号领起,后面每行开头都带有前引号,直到引用结束再施以后引号。

粗略统计,《资本论》第1卷对“工厂视察员报告”的直接或间接引用总计200多处。MEGA2的注释卷对这些报告几乎都给出了“报告”原文,其中大多给出报告年份、页码和长短适当的原文,极少数给出更多原文。因为这样的注释体例,而且MEGA2在排版上并无大小字号之别,所以MEGA2给出的部分注释,缺少对原文所包含引用层次的充分标示。以MEGA2II/10A为例,第861页205.19-21、第896页242.26-28、第998页412.20-22和412.24-28、第1007页428.41-42和429.5-10、第1008页430.32-33等注释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只给出报告原文,却没有明确标示这些内容本是原文中的引用。

显然,这样的注释一方面很容易误导读者,使读者以为原文如此;另一方面,如果《资本论》本身的引用没有区分原文的不同层次,那么,通过MEGA2这种同样缺漏引用层次的注释,读者根本无法看出《资本论》所引用的究竟是什么人的话。MEGA2在注释上总的原则是:“注释提供一切理解正文所需要的说明和提示……注释中很大的篇幅是标明著作中所引用或提到的著作和文学作品的出处,凡涉及理解著作所必需的档案或稀有的、不易得到的文献,还将引证原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原文版总前言》,《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第29卷,刘仁胜主编,佐海娴译,马兵校,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第22—23页。韦建桦发挥说:“MEGA版编者编写注释的指导思想是要向读者‘提供一切必要的参考资料’,使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读者基本上不需要再去查看工具书和参考书。”*韦建桦:《MEGA版注释管窥》,《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第29卷,前揭书,第650页。既然如此,那么就上述实例而言,MEGA2尚未达到所设的标准。

这里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44卷的一个引用为例。该卷是以《资本论》第1卷第4版为底本的中文版,其第8章脚注160所对应的正文,是对一份“工厂视察员报告”的直接引用,内容如下(为便讨论,简称这一案例为“法官引用”):

工厂视察员豪威尔叫道:“这种审判把戏亟须改革……或者是使法律适应这种宣判,或者是让一个犯错误较少、能使判决适应法律的法院去执行……在一切这样的场合都多么需要领薪水的法官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334页。

1.MEGA2II/10T第261页,德文第4版原文如下:

2.MEGA2II/10A第916页给出的注释是:

3.“截至1849年4月30日的工厂视察员报告”*Reports of the Inspectors of Factories to Her Majesty’s Principal 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Home Department, for the Half-Year Ending 30th April 1849, London, Printed by William Clowes and Sons, 1849.第22页报告原文如下:

材料1是中文版所依据的德文第4版的MEGA2版式,这里且忽略关于其它引用问题的讨论(该引用确实存在其它问题),仅从引用符号上看,可以说中译文如实地尊重了材料1,把属于直接引用的内容都放入了引号内。既是如此,那么按说引号内的内容都应属于视察员豪威尔所说的话。然而,材料3即“报告”原文显示,事实并不是这样。

材料2是对材料1的注释,它只给出了较为简单、信息不足的“报告”原文。材料3是本文所截取的相对完整的“报告”原文,由此可以一窥“报告”原文的一种含有引用的版式。从材料3出发看材料2就会发现,在材料3中,用小字号排版,本应属于视察员所引用内容的“When these cases are brought forward I always long for a STIPENDIARY MAGISTRATE”,在材料2中并无相应的引用符号标示。因此,如果只看材料2,是无法发觉材料1中存在的引用问题的。其实这里的“I”(我)并不是视察员,而是一位“gentleman”(绅士),因此把这句话当作视察员的话显然是不对的。

可见,材料2对材料1的注释,缺少与原文相对应的引用层次,因此转录失实,并未真正尊重“报告”原文,而且对信赖且只能看到材料3的读者来说,MEGA2的注释以自身的法度和声誉,客观上遮蔽了材料1本身就存在的引用问题,也可以说材料2反而支持并巩固了材料1的失误。

四、某些体例局限

目前MEGA2的注释体例,使《资本论》引用“报告”上某些更复杂的文本关系无法得到呈现或澄清。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44卷第477页的另一个引用为例。该卷第13章脚注170所对应的正文是对一份“工厂视察员报告”的直接引用,其相关内容如下(为便讨论,称这一案例为“工程师引用”,尖括号中的内容为笔者所加):

1852年,曼彻斯特附近帕特里克罗夫特的著名土木工程师詹姆斯·内史密斯,在给伦纳德·霍纳的一封信中解释了1848-1852年蒸汽机的改良。他指出,在官方的工厂统计中,蒸汽马力仍然是按1828年的功率计算的(169),这种马力只是额定马力,只能当作实际马力的指数。他还说:

“毫无疑问,重量相同的蒸汽机(往往就是只经过现代改良的同一些机器),比以前平均多做50%的功;在许多场合,同一些蒸汽机,在速度限制为每分钟220英尺的时候,提供50马力,现在则提供100马力以上,而且耗煤量减少了 〈引文A〉……同一额定马力的现代蒸汽机,由于构造的改良,锅炉容积和结构的缩小等等,能比以前发出更大的推动力〈引文B〉……因此,虽然同额定马力比较起来,使用的人手数量和过去一样,但是同工作机比较起来,使用的人手数量则减少了。〈引文C〉”(170)

4.MEGA2II/10T第373-374页,德文第4版原文:

5.MEGA2II/10A第970-971页给出的注释是:

6.“截至1856年10月31日为止的半年工厂视察员报告”*Reports of the Inspectors of Factories to Her Majesty’s Principal 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Home Department, for the Half-Year Ending 31st October 1856, London, George E. Eyre and William Spottiswoode, 1857.第14页和第20页共三段报告原文如下:

材料4是“工程师引用”的德文第4版原文,材料5是对材料4的注释,材料6是“报告”原文。这里且不讨论该引用的其它复杂问题(的确存在其它问题)。中译文根据材料4,把材料4显示为属于同一直接引用的内容,放入同一个引号之内。从材料4和中译文可以看出,这一直接引用由引文A、引文B和引文C三段内容组成,它们都由“他又说”来统领,看来它们都属于“他”——工程师詹姆斯·内史密斯之所言。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从材料5给出的注释来看,373.31-33u所标示的是对“引文A”的注释,374.5-8所标示的是对“引文B”的注释,374.8-10所标示的则是对“引文C”的注释。幸运的是,从373.31-33u所包含的层次分明的引号,还是能看出这是对“报告”原文的引用的再引用。材料5虽是对材料4德文引文的原文注释,但这些内容是否都属于那位工程师所言?这通过材料5是根本无法判断的。材料6本身虽然也无法让人们直观到问题的答案,不过,它是第一手材料的片断,进一步观察它的上下文不难看到,“引文A”确实属于那位工程师所言,而“引文B”和“引文C”却并不属于工程师所言,它们是“联合报告”作者们的一般性陈述。有关蒸汽机的知识由工程师来表述大概更具权威性,但是,从这里具体的表述看,它们却属于“联合报告”作者们之所言。

从“工程师引用”案例可知,就大多数严谨的引用来说,MEGA2这种只提供对应原文的注释工作基本就够了;但对实际有更复杂文本关系的引用来说,像材料5这样的注释,首先未能澄清文本关系,其次客观上使某些引用问题隐而不彰了,遑论确证此类问题了。

综上所述,常规性错误、层次不分明、体例有局限,是笔者基于MEGA2II/10所见的问题,且集中在与“工厂视察员报告”相关的注释方面。显然,这些问题不必然存在于MEGA2II/10对其它材料的注释中,也不必然存在于MEGA2所有的已出卷次中。本文之所以聚焦于MEGA2II/10,是因为它编注的是《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四版,即《资本论》最著名最有影响的版本。原则上,毕竟不是所有读者都方便随时查阅原始史料,MEGA2II/10的上述注释问题也就构成了某种天花板,制约着学界的理解和研究,事实上也制约着例如中文版《资本论》的文献学水准。在这个意义上,通过独立的学术研究,使MEGA2本身的有关工作更加精确和完备,使MEGA2未曾涉及的文献学问题多少得到呈现乃至解决,就是在受惠于MEGA2的成就和示范的同时,增益MEGA2的一种好方式。

猜你喜欢

引号德文资本论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引号的用法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咕咚”为什么加引号?
徐德文
吴德文国画作品选
我们的树
野性的面目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