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

2018-06-03邓小娟杨凌鹏

教育界·上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改革

邓小娟 杨凌鹏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在原有教学模式改革和专业特点的基础上,也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在教学内容上,重视旅游专业的理论课程改革;为服务本地的“旅游+本土化课程”,增加了西双版纳民俗风情课程,泰语、老挝语等东南亚课程以及傣医医疗学知识等,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应从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出发,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更新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要精选经典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学科及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是在2003年成立的导游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5年旅游管理专业实行第一次专业招生,至今已有12年的发展历史,通过不断的学习、改革与总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6年被评为云南省重点专业,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特色专业。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专业建设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与革新。

一、改革的背景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过去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模式主要是“2.5+0.5”。2009年对教学模式进行了第一次改革,改为“2+1”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直延续至2017年。实践发现,这两种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知识的积累与整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

二、改革的举措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心理素质、知识水平、业务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为了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做了大量的调查,通过与在校生交流了解其切身需要,与毕业生交流掌握其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与用人单位交流了解毕业和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的匹配性。通过近两年的不断收集与整理,最后决定将旅游管理专业的“2+1” 教学模式调整为“2+0.5+0.5”的教学模式,也就是2年的在校学习,0.5年的学院安排的统一实习(通过这0.5年的统一实习,第一,便于企业的集中管理;第二,便于学院掌握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转化能力情况,对后期的教学能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0.5年的学生自主择业实习(通过这0.5年的学生自主择业实习,可以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通过比较让学生找准自己的毕业就业定位,为后期的就业选择提供参考)。我院将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思想定位为“重视考证,以赛促学,重视实践,服务社会”。

在教学内容上,我院以前非常重视学生对于旅游专业课程知识把握的全面性,所以开设的课程多而散,力求旅游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让学生知晓、了解。开设的课程从基础的理论课到高端的规划、设计等课程应有尽有。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反馈,高职学生学到的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之中的实际非常少。通过不断的调研与总结,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革新,具体措施如下。

(一)增加考证科目的课时

如《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云南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课程》从原来的每周4节调整为每周6节,《旅游政策与法规》《现场导游》从原来的每周2节调整为每周4节。重视学生的考证培养,从师资到课时等方面都给予考证方面很多的政策倾斜。

(二)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学生的礼貌礼节、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培养。《公共关系学》《礼仪课程》《人际关系学》《心理学知识》等课程,课时数从原来的每周2节调整为每周4节。

(三)特色课程与时俱进

结合西双版纳的地域优势及“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围绕“立足西双版纳,辐射东南亚”的发展理念,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建设上也抢抓先机,开设了1.5年的泰语课程,《西双版纳民俗风情》从以前的每周2节调整到每周4节。与此同时,增加了《中傣医养生保健》,每周36节,《游客突发状况的急救自救常识》,每周18节。

三、改革的方法

(一)教学手段由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转变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服务教学,就必须学习和掌握信息时代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技术。为此,本专业特别培训了专任教师编制无纸化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如在《客源国概况》《旅游地理》《西双版纳民俗风情》等课程中,任课教师将在课程准备时查阅的大量资料和收集的大量图片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成了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于认识、了解,增强了趣味性,容易记忆和掌握。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在上课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性化的课堂,学生对这一方式普遍好评。

(二)教师角色的逐渐转变

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导,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为了保障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高效、有序地开展,近年来,本专业在加大引进教师力度的同时,还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政治思想上,教育培养他们热爱教师工作,牢固树立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敬业、奉献精神。在科研上,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水平和素养,创造条件使他们在旅游学科科学研究领域迅速成长。在教学上,制定详细的教学工作规范,采取理论和实践培训以及教学工作压胆子、严要求等措施。在技能培养上,每学期根据计划派出1名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基层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丰富实战经验,使这些青年教师在树立优良的师德、更新和拓展知识以及提高教学能力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为了保障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旅游教研室为每位青年教师指派了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进行帮扶,效果显著。任课教师由知识、技能的给予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比如在《导游业务》和《现场导游》课程中,《导游业务》共108学时,其中理论课占60学时,实践课占48学时,《現场导游》共72学时,其中理论课占24节,实践课占48节。教师在讲授完基本理论部分与实践内容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模拟训练旅游活动中导游与游客的实际状态,进行实际旅游过程的模拟训练。然后带领学生模拟机场接机、迎接服务、首次沿途服务、入住酒店服务、到景点参观游览服务以及送机服务等,让每名学生亲自练、说、讲,进行强化训练,然后返回课堂进行实际体验的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最后再去景点弥补上一次实践的不足。通过这样的几轮实践,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做到了铭记于心,而且实践能力非凡。这种现场模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将课程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同时让学生掌握了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及要点。

(三)学生培养由校内教学向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转变

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导向,师生共同探讨交流。这一改革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每学期的见习周。根据与实习见习基地的协议,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到酒店、旅行社或者景点现场见习一周,然后再回到课堂寻找见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不足后再进行新的理论学习,通过这种循环的“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使学生真正领会所学知识的理論体系与实践内容,达到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

2.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我们签订了版纳地区星级最高的5星级以上酒店共8家,旅行社2家和4A以上旅游景区2家,完全满足了接待我校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要求。第一个0.5年集中安排学生到协议企业进行专业实习,教师找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不足与缺憾,以便后期有针对性地进行填漏补缺式教学;第二个0.5年让学生根据自身喜好有选择性地实习,让学生找准定位,为毕业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四)培养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的探求者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由强调学生统一要求向因材施教转变,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比如在《主要客源国》课程中,这一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向学生介绍我国主要客源国家的旅游资源及旅游景点等相关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所讲客源国的概况等知识,引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想了解更多的内容,从而引起探求知识的欲望。

四、改革的效果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实践显示,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总体来说,改革高职高专教学模式和内容,是随课程体系改革和社会发展模式而不断变化的,是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的。如果一味追求教学模式和内容改革而不重视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再好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也只是一种形式主义,无法实现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内容改革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形式。所以说,我们在教学模式和内容改革的过程中并没有舍本逐末,而是在有利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一种有意义的新时代的现代化的尝试。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改革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