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光利:墨融长白雪,丹青入画笺

2018-06-02刘潆尘

东西南北 2018年8期
关键词:长白瓷瓶画法

刘潆尘

毅然放弃擅长的人物转攻山水,他人或不解其意,但韩光利其实只因着自己生长在长白山脚下,却从没画过自己热爱的这片土地,这岂非人生憾事?

韩光利自幼酷爱自然,钟情绘画。在画长白山之前,韩光利是画人物的。直到有一天,他遇见画家黄秋实,聊天时其说道,“我们的长白山很美,但吉林画家这么多反而没人把长白的美画出来。”黄秋实老师的一句话,如醍醐灌顶,让他一下子找到了方向,并在这条道路上奉献所有的力量。

新在外,古在意中

风景非千里以外去寻,亦非黄道吉日才有。故乡长白山时时刻刻在韩光利心中,似乎信手可拈来,从未远离。这和他从小生长在长白山区有莫大的关联,即使后来到省城长春工作,一得空也会回到长白山转悠,长白山的景物、事物、植物、动物早已被他“征服”。可是,即便这样,真到拿起笔画长白山却还是不容易。起初,他总是画山不像山,眼中与心里的长白山虽与他只隔一支画笔,却不知从何下手。

改画山水后韩光利多年访求名师不得,近天命之年遇机缘拜著名画家戴成友先生为师。蒙恩师言传身教,指点迷津,技艺猛进。初画人物,其造型能力日渐老成;后攻山水,其笔墨技法也日趋成熟。

人生往往碌走冗来,经历了部队、文化馆、报刊社、机关等人生诸业,无论距美术或远或近,或即或离,一支毛笔总是如椽在手,如珍在心,仿佛与他的生命结了缘。从传统画法到现代画法,辗转《芥子园》的传统与恩师戴成友先生的“创新”,韩光利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看似任意挥洒,实则胸有成竹,简约中不乏细腻,浓淡中可见疏密。胸藏古法,却超越古法;大胆泼墨,再悉心点缀。变化无穷而隐秘含蓄,空间幽邃而造化神驰。可谓“造理入神,回得天意”,境界浑然而诗意绵绵。黑、白、灰的墨色演变,在笔下通过浓淡、疏密、真假、虚实、有无的关系,创造出长白山的大气,更原始,更粗放,更深邃,更豪迈,因而也更有韵味。

韩光利不再拘泥于画派和画法,只循着内心对故乡的热爱,一点点地琢磨,一点点地进步。当心手合一,他笔下的长白,终于有了长白的味道:时而山林宁静,雪韵悠然,如歌如诗;时而山舞银蛇,浓云翻卷,豪情万丈,画中的情感似要溢出来,行笔运墨隐然间已透出了大家气象的沉稳与泱然风范。当“我思我意图腾,我绘我心山水”的意念升级为画理,自然胸有沟壑,笔下自行成岭。

意在外,境在物中

诗画是同道的,都出自灵魂,出自喜怒哀乐,而形式不过是诗,不过是画。最值得称道的是,韩光利在画外诗亦能吟。早在上世纪80年代,韩光利就经常发表自己对故乡的感怀,这份情怀随着岁月的流逝依然不减,都融入到了画作之中。

王国维《人间词话》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韩光利的画作取材长白,画法多融民族传统与北派之风,恣意挥洒,承续雄浑厚重阳刚之风,画面结构完整,局部特写精微,虚实相间,疏密得当,远近互补,主次有序,深得长白意境之美。

从“匠气”脱生到“大气”,是每个从艺者的心愿,实际达到的却寥寥无几。以山为乐、以水为知、以空为悟、以远为觉,师古破“格”,循法求“新”,这是韩光利多年来从艺的要领。他能把长白山画得这样几近完美,虽与他的“尊重”和“效法”有关,但成就却来自于更高一层的艺术追寻。从前他聆听黄秋实先生的教诲,后来戴成友先生面授机宜。现在再看韩光利的画,简中求丰,宁中求动,心景交融,气韵无穷,更上层楼。恍惚之中,隐约迷漓,然不失宋元之清雅,亦显明清之逸韵。用笔多为侧锋,用墨干湿浓淡错迭,蒼润之处,一派氤氲淋漓,观之则生清峻秀拔之美感。

物在外,画在其中

近年来,韩光利并不满足于在纸上描摹长白,跨媒介作画,变成了他的新乐趣。

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长白瓷器的创作,这令他兴致满满。在瓷器上呈现长白,让长白瓷器这种艺术品熠熠生辉,对韩光利来说绝对算得上新挑战。当大美长白的气势恢宏与瓷器的千年神韵相恋,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此灵动演绎。

把宣纸换成瓷瓶,从平面转向立体,变传统水墨为釉下彩,这对画家来说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考验。宣与瓷,像松水与白山,一个柔软一个硬朗,如何转换画法?很多画家都曾尝试着将画作转画到瓷器上,因瓷器的釉质特殊,加上后期的烧制,大多画家此举均以失败告终,仿如发现了新世界的韩光利,埋头研究,不到半个月,就琢磨出了自己的方法。

一副笔墨,一个瓷瓶,在韩光利老师的手中却能呈现出别致的风情,在细腻的白瓷上,他精湛的技法与长白山景致无缝链接,他将自己的构思、情怀融入作品,在瓷器上表现出水墨晕染般的山水意境,使瓷器拥有了深刻的灵魂,画家的深厚功底为瓷器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成为文化产品里独树一帜的存在。

韩光利没有特意粉饰最初遇到的困境,他笑着说:“第一次尝试时觉得特别难,因为他用的颜料都是基础颜料,用油墨调,不像在宣纸上表现浓淡干湿那么容易,所以画了将近半个月,第一个瓷瓶和最后一个瓷瓶截然不同。”而且在瓷上作画完全没有参照物,只能是边思考边画。在绘画时,韩光利考虑的是整个画面的布局。“在瓷瓶上作画更加复杂,瓶子是圆的,画起来有时候不能确定后面还有多少空间,画面要是一个整体,还要保证瓶子的每一面都是一幅画。这需要极高的立体构图能力。”

韩光利喜欢造型简约的瓷器,融入他凝炼的笔墨,那种“天人合一”的想象力和美感,层次分明的远山近水,让一件简单的瓷器,也有了超然于世的宁静感。长白山风景与景德镇瓷器的结合缔造出的“长白瓷”作品,在“吉美2016吉林省传统工艺及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暨工艺美术大展”上受到高度的关注。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吉林省书画院特聘理论家于维范老师曾为韩光利画册作序中写道:“光利的山水画充满了本我意识,即吾绘吾山,吾绘吾水,那烟雨苍茫的远境与雾霭缭绕的近景,皆出胸襟,儿时记忆中的山石草木,成就了今日的点染皴擦。”

对于韩光利,他在诗里歌颂长白,纸上画长白,在瓷器上描摹长白。他用这乡情做笔墨,于白山松水、小河溪流中展现生活无穷之美,让故乡的风情变得亲和生动。

韩光利,号三泉斋主人,师承著名画家戴成有先生。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美展,作品《鹏程万里》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2届冬运会金奖。现系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国书画家协会理事,画圣吴道子艺术馆中国书画艺术家创作中心理事、艺术顾问,戴成友书画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长白瓷瓶画法
鳄鱼的画法
瓜里绘客厅
爷爷的瓷瓶
白瓷瓶
秘密
这一瓶
多变的形象
助学老人马长白
多一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