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学老人马长白

2009-12-27僧月门

环球慈善 2009年11期
关键词:武训瑶民长白

僧月门

1991年8月14日,45岁的福州人马长白在广西南宁出差期间,随手翻开了—份《广西日报》,正是这份报纸上的一则报道让他的人生轨迹从此改变。

马长白至今清晰记得当时报纸上的那篇报道。广西平果县16岁的中考状元林文丹连续两年考上重点高中和重点中专,因家中只有70岁的跛脚老奶及一个年幼的弟弟,家庭极其贫困,无力缴纳学杂费,两次失去上学机会,又将面临失学。

贫困、失学两个字眼撞痛了马长白的心。因为对于苦难、对于贫苦,马长白有着深切的体会。马长白,1946年出生在福州市鼓楼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 964年高中毕业后到武夷山市农村务农,1 974年底返城到福州第二化工厂工作。他的前半生正是那一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生于苦难却不堪命运的摆布,因此他深深理解林文丹的境遇。

经过周折他找到了林文丹的地址,然后给林文丹写了一封信。马长白在信中说:“我从报上看了关于你的报道后,心灵深深地被震痛了……希望你要为振兴中华而发愤,而不仅仅是为了将来的就业而学习。……我向你保证,我将无偿、无条件地供给你全家三人的生活费用和你在学校念书的一切费用。”

从广西回福州不久,马长白从单位“内退”了,专心致志搞起了助学扶贫。这让家里人很不理解。

因为马长白的家里并不富裕。马长白“内退”后,每月退休金仅230元,妻子郑天悌打工每月工资也仅有四五百元,还要供一个女儿上学。全家的开销也不小,还要省下了去接济大山里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扶贫助学要花费他很多精力,这方面的投入让他对家庭少了更多照顾,家庭的重担落在了妻子身上,女儿大学期间的费用大多是靠自己勤工助学挣来的。另外,马长白80岁的老母亲患有重病,母亲就希望他能多呆在身边。对此,马长白很愧疚,他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我要为山里的孩子奔波,就把家里的事丢在了一边。自己也不能守在床边,因为我要经常去广西的大山深处考察,决定款项的去处,决定下次为这里的人带来什么东西。”

1997年7月,马长白从福州坐车来到厂西平果县榜圩镇福吉村伏灵屯孤儿文雅家乡考察后,便辗转来到了刚刚成立9年的大化瑶族自治县。在这里,他了解到了大石山里瑶民艰难的生存状况,深感震惊,也坚定了他助学的决心:“给这些想上学又没钱上学的孩子一个希望。”此后,马长白每年都用几个月时间自费坐车到大化来进行考察,了解贫困生具体情况,收集贫困生资料。他独步行程超过了1万公里,有时一天内走三个村。几乎走遍了山里的每一个村寨,每次都要走烂一双廉价的塑料凉鞋。有几次,下雨路滑,他跌倒了,摔伤了。可他擦擦药水,稍作疗治后又往深山里跑。大部分时间,都是他独自一人穿行在瑶山的穷乡僻壤。

由于他长期投入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跑助学的事,不但没有收入,还要投入大量的钱,所以从1 997年就开始向亲朋好友借钱。十几年下来,累计欠了几万元的债。为了还债,他只好在1 994年、1 997年和2003年三次变卖了500多平方米的住房,现在唯一的一套60多平方米的住房也几乎没有装修。古有清朝武训靠乞讨来集资兴办义学,马长白可算是当代的武训了。为表彰马长白的特殊贡献,七百弄乡人民政府特授予马长白荣誉乡民的光荣称号。瑶民创作《爱心老人马长白》、《爱心永恒》、《善良的心》等歌曲传唱,颂扬他的美德。2007年马长白还获得了感动福州十大人物的称号。但是与外界的表彰比起来,最让马长白欣慰的是,老婆和女儿虽然有怨言,但一直在支持他。马长白的妻子还和他一起来过广西大山深处,一起去看望那些贫困的孩子,一起在福州与马长白发起筹款筹物活动。

2009年4月,马长白的老伴身患癌症去世了,助学路上的夫妻档自此只有马长白一人。

猜你喜欢

武训瑶民长白
长白老林
明清时期桂北瑶民起义与朝廷治边策略的调整*
“千古奇丐”: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载入正史的乞丐
长白落叶松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百年来“武训”形象之变迁与建构
长白松在辽西地区引种试验
瑶民为何迁而复返?
——太和新农村系列调研
新中国“第一场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的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