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日语基础阶段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8-06-02张冬梅

教师·中 2018年4期
关键词:日语人才培养应用型

摘 要:我國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导向,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此为目标,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从新生入学教育入手,从基础阶段开始改进教学方法,优选教材,改善教学条件,改革考核方法,促进优良学风,完善教学体系,以赛促学。学校通过多方位、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治学方略,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关键词:应用型;日语;基础;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15

作者简介:张冬梅(1981—),女,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近现代文学及日语教育。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对学科布局、专业设置、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引导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国家“十三五”发展战略也已确定: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必须“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从这些方针可以看出,国家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导向,“要适应就业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基础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出了很多尝试和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一、新生入学教育,树立正确目标

进入大学前12年的应试教育,深刻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导致其对大学学习的理解、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思路等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误解。

因此,针对刚入学的新生,我校开展了一门课程“新生入学教育”。该课程由外国语学院教学院长、各系部主任、年级教学组长及资深老教师担任。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对学生大学学习和高中学习有何不同,大学阶段应该树立怎样的目标,以及应该发展和培养什么方面的能力、学习方法、职业思考和规划等方面进行引导。从问卷反馈可以发现,“新生入学教学”课程的设置受到了学生非常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学生认为该课程对于改变自己以往的认知、确立正确目标、掌握学习方法、树立专业学习的自信心等各个方面都大有裨益。

二、改进教学方法,优选教材,改善教学条件

2006年至2016年,十年间我校先后进行了多次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精读课程变革为综合日语课,经历了从翻译法到直接法的改革、翻译法和直接法的结合的改革,使学生既能准确地掌握语法要点,又获得了最大限度的语言锻炼;日语听说的课程经历了从日语听力到日语视听说,从视听说重新分为日语视听和日语会话的改革。从“眉毛胡子一把抓”,转变为利用不同课型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视听、会话的能力,收效较好。在学时分配上,由以前的精读课占10~12学时,听力和会话每周仅有2学时,一年级没有会话课,最后调整为综合日语课6学时,视听每周4学时,会话从第一学期就开设了,每周2学时。另外,还加大了听说能力等应用练习课程的比重,从时间上保证了学生应用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在不断地对教学法进行改进、优化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优选一套合适的教材至关重要。我们最终选定了《新经典日本语》,该教材对基础知识的说明简单易懂,且在设置上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练习,使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相辅相成、匹配得当,在使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校日语专业在2013年辽宁省普通专业高等学校专业综合评价中获日语专业排名第二,2015年又成为辽宁省首批100个优势特色本科专业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使我们在专业建设上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我们用这些资金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目前我校外语教学实践中心有多媒体教室2间、语言实验室3间、同声传译室1间,12间日语专业专用教室已经全部安装触摸一体机,将教师从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为教学改革提供了硬件支持,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打造了良好的教学基础,大大提高了教学的交互性,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良好。

三、改革考核方法,促进优良学风

外语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坚持不懈的学习过程,而高校的教学考试形式比较单一,多采用期末闭卷的笔答。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平时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综合日语”“日语视听”等课程的考核上都设置了2~3次单元考试,每次单元考试的成绩占期末成绩的一定比例(约10%)。平时的努力与成绩直接关系到期末是否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和动力。

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坚持晨读,教师每天检查出勤情况。晨读的情况占学生期末成绩的10%,学生只要坚持出席,学习态度端正,就可以保证拿到10分。这对于优良学风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鼓舞了一部分基础较弱、学习能力相对差的学生。

四、完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在积极改进基础专业课的教学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益的语言实训活动。我校日语专业旨在培养方案中特别设定了“语言实践模块1—7”,共7学分,要求学生必须选修满6个学分。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科研及兴趣等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实践科目,涵盖了语言、文学、翻译、文化、商务礼仪等多个领域,有很多生动有趣又能受益匪浅的课程,如影子跟读、日本歌曲欣赏、商务礼仪实践、时事新闻视听说、情景会话练习、配音练习等。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轻松的实践过程中,提高了语言水平,增进了对日本的了解,也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实训环节,我们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大型的活动,强调学生全员参加,每人都要负责一部分工作。如在日语戏剧节期间,以班级为单位表演日语剧目,学生从选择剧目、改写剧本、选定角色、准备道具、排练演出、片头片花的制作等,完全是自主进行。各班班导师负责剧本语言方面的修改、在比赛时进行评分等工作。这是学生自己的节日,至2016年已经连续举办12届,每一年都会产生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等奖项。有一些剧目得到了多次演绎,如《春琴抄》《萤火虫之墓》等,成为非常受欢迎的“保留剧目”。实训活动大范围、极高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开展多样竞赛,以赛促学

在日常有条不紊的学习中,我校日语系根据各年级不同的阶段特点,定期组织日语书写大赛、听音辨音大赛、日语歌曲大赛、日剧配音大赛、日语知识大赛、日本文化展示等活动,或是个人参赛、或小组参赛、或以班级为单位参赛。丰富多样的比赛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从多角度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促使学生在对比中找到差距,积极思考学习的方法,更高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除了校内竞赛,我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校外比赛,如“中华杯”作文比赛、“佳能杯”演讲比赛、“永旺杯”全国口译大赛、“日本全国簿记竞技大赛”,等等,我校学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2013年日语专业崔星同学在国际日语能力测试一级考试中取得了满分的成绩;2016年10月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举行的“永旺杯”第九届全国口译大赛中,日语专业3年级马晓骞同学获日语交传组全国三等奖。

在一系列切实有效、脚踏实地的改革措施下,我校日语系基础阶段的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优良的学风,为其打下了扎实的日语基础。经过基础阶段的学习,学生的基本功很扎实,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为高年级阶段的进一步提高、考研深造、出国留学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朴美颖.谈日语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环节[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5):70-73.

[2]李小俞.动感教学 动态管理——基础日语教学改革探微[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论文版),2010(5):52-53.

猜你喜欢

日语人才培养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