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表现与对策

2018-05-31侯兴蜀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36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职业院校职业

侯兴蜀 梁 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全国来看,“体量大而不强、产教合而不深、体系不完善、吸引力较弱仍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对优质多层多样职业教育的需要同职业教育发展不强不优不活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1]北京职业教育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虽然近年来北京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如探索综合高中试点、开展贯通培养项目、引入胡格教育模式等,但同时,北京市职业教育发展在多个层面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平衡有两种释义:一是指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二是指几个力同时作为在一个物体上,各个力互相抵消,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绕轴匀速转动状态。本文中取第一种释义。不平衡即意味着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不相等或不相抵。、不充分②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充分有两种释义:一是指足够;二是指尽量。本文中取第一种释义。不充分即不足够。的问题,尚未完全适应区域经济、技术、社会、人口发展的新形势与新需求。

一、体系发展不充分

(一)主要表现

1.相对于产业高端化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较高需求,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不充分是北京教育供给侧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

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强烈需求,但供给不足。以电子信息行业为例。2017年对北京市大数据、物联网和集成电路相关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电子信息行业对高职高专及以下学历人员的需求约为40%,对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的需求约为60%。而北京电子信息类高职高专毕业生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10,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只能满足需求的1/3。未来人才缺口每年不会低于10万人[2]。随着智能制造、可穿戴设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高精尖产业的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

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层次结构不平衡。2017-2018学年度,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分别为117所和25所;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分别为92277人和77609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分别为24918人和25664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专科)学校教职工总数分别为12600人和9185人,专任教师数分别为7634人和4823人。由此可见,当前北京职业教育仍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而高等职业教育相对不足,见表1。高等职业教育又以专科层次为主,缺乏专业学位教育和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应用型大学、应用型专业还没有形成规模优势,也没有和中高职专业规模化对接,同时专本衔接和本硕衔接的渠道也比较窄——专科毕业生升本科的比例约为15%。

表1 2017-2018学年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指标对比

2.与对学历教育的高投入相比,非学历的职业培训体系发展不充分,这将影响首都部分民生行业人才供给和城市安全正常运行

教育和培训两轮驱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发展还不充分。多年来对非学历的职业培训体系发展没有给予足够关注,职业院校积累的大量专业教师和设施设备资源没有充分发挥作用。2009-2014年,北京市职业学校年平均非学历教育——资格证书培训和岗位证书培训——毕(结)业生数65306人,仅为学历教育年平均毕(结)业生数的55.6%,见表2。但是,2015-2017年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非学历教育毕(结)业生年平均50623人,超过了学历教育毕(结)业生年平均44839人,也超过了前6年非学历教育毕(结)业生的平均数39402人,见图1。这可能是北京市职业教育规模调控政策的实施、户籍学龄人口数量的持续减少与中等职业学校加大社会培训力度三种因素叠加形成的结果。

表2 2009-2014年北京市职业学校非学历和学历教育毕(结)业生数(单位:人)

图1 2015-2017年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毕(结)业生数(单位:人)

北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急需在职人员和转岗人员提升技术技能,而部分技能人才紧缺的民生行业需要在京进城务工人员通过职业培训满足岗位能力要求。以中初级安保人员为例,根据行业标准和行业发展规划,为实现2020年全面普及初级保安培训教育和新增初级保安100%岗前教育培训,北京每年需补充约10万基层保安员;为实现中级保安员中级教育培训覆盖面达到60%,每年需培训6000人以上。尽管企业和从业人员希望参加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意愿强烈,但安保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优惠政策不突出,职业教育资源有限,导致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安保行业投入职业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3]。

(二)成因分析

北京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不充分主要受限于政教两界对高等教育价值和类型的传统认识以及这种观念影响下的体制机制约束。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北京,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专科以上层次的进一步发展乃至独立形成体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长期以来受到高等教育界的质疑。加之首都高等教育资源过于丰富,政府也限制高等职业学校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普通本科特别是市属本科学校因惧怕招生吸引力下降而向应用型本科转型不力。职业教育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职业培训不足,主要是因为参与培训的教师难以获得合理回报而缺乏积极性。虽然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有意推动职业院校扩大社会培训,但财政部门、人事管理部门、纪律检查部门对此却有不同意见,不愿改革原有机制,难以出台有效的配套政策。

(三)对策建议

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引导一批市属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开展专科与专业学位“3+4”衔接培养试验、专科与应用技术本科“3+2”衔接培养。适应部分现代产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探索高等职业学校举办四年制应用技术本科教育。2020年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完全通过分类考试录取学生,并逐步将通过专升本考试(测试)进入本科高校学习的学生比例从15%提高到25%。

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引导有条件、同质化的职业学校合并重组。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并入专业关联性强的高等职业学校。严格控制新设立中等职业学校。引导成人中专转制为职业培训机构。

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制定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职业院校开展保姆、保安、保洁员培训,开展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面向本科和研究生开展就业与创业指导,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村技术人员再培训,开设社区教育课程服务市民素质提升,选择部分大型企业开展“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改革试点”。允许将培训计入教师工作量,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推进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和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探索基于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课程体系、学习评价体系和学分管理体系建设。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重点提升服务智能制造、现代交通、都市型现代农业、文化创意等产业的专业建设水平。重点支持养老服务、学前教育、护理、城市安全运行管理、传统技艺传承等人才紧缺领域专业建设。在不突破外地招生计划总量的前提下,有保有压,调控专业外地招生计划结构,重点支持服务首都功能实现、现代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的专业发展。加快互联网金融、新能源汽车、物联网、节能环保等专业布局和建设。根据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逐步淘汰或撤并一批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专业,压缩一批重复设置或市场供给可替代的传统专业。以差别化财政拨款机制引导职业教育专业资源市场化配置,探索建立以专业为核心的拨款调控机制,引导高职院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引导城区职业教育资源向外疏解。

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一)主要表现

北京市高等职业学校主要分布在昌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朝阳区、房山区、大兴区。普通中专主要分布在昌平、海淀、朝阳、房山、大兴、丰台六个区。技工学校主要分布在丰台、大兴、房山、海淀、朝阳、顺义六个区。11个区保留一所公办职业高中,东城、西城、朝阳、大兴、房山五个区还分别保留5、4、3、2、2所公办职业高中。虽然北京职业院校空间布局总体上匹配首都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分布在中北部(昌平、顺义、海淀)、中心城区(东城、西城)和南部(大兴、丰台、房山),但仍存在区域间的不平衡现象,比如城市副中心和中心城区职业院校数量相比较而言是“一少一多”,有待于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与此同时,职业院校就近服务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环球主题公园特色功能区、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等重点功能区的能力还不足。此外,中心城区职业教育资源向城市副中心、郊区和河北省疏解与支援合作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协作发展、协同育人和精准帮扶机制需进一步深化。

(二)成因分析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之所以形成源于产业布局、学校空间地理等基础因素和学校隶属关系、投入体制惯性等制度性因素的叠加。因北京土地资源紧张和产教发展规划不同步、不配套,职业院校难以随着首都城市格局和产业布局的调整而及时调整到位。受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的影响,职业教育资源统筹和优化配置难度较大。

(三)对策建议

引导东城、西城、朝阳、丰台等城区中等职业学校向城市副中心、高端产业功能区、产业发展新区和特色功能区疏解。支持其他有条件的职业院校通过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方式向五环外疏解。充分开发利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涿州校区)、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固安校区)等现有五环外职业院校办学资源,建设若干京津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向其重点投放招生计划和经费,引导五环内职业院校向外疏解,推进京津冀职业教育合作发展。

三、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条件不充分

(一)主要表现

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和教学模式改革不深入

职业院校整体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充分、不均衡。2016年开展的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和2017年开展的北京市高等职业学校大规模课堂教学调研活动显示:不少课堂教学内容还滞后于企业技术,教学手段方法过于传统,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组织过程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反映了人才培养方案这个“菜谱”还不适应两方面的“口味”需求——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和学生学习习惯需求。这两轮调研工作推动了北京市“有趣、有用、有效”的“三有课堂”进入教师教学理念,但“三有课堂”标准还需要研制,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改革还需要大力推进。

2.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现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特征还不明显,还不能很好的支撑教学。同时,不同院校、不同专业教师的执教能力差异显著,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足,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大赛和技能大赛发挥的激励作用尚不充分,全面激励和考核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系统化培养与培训职业院校教师的机制和方案还没有形成。专门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院校在北京市还是空白。依托职业院校建设的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师资培训的动力和机制也不完善。虽然创新团队、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现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仍缺少具有深厚行业背景和工匠精神的大师级领军人才。

(二)成因分析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得不到配套制度支持,成果难以固化,工作难以扩展。受人事制度(工人/干部身份)、经济待遇、培养制度等限制,合格的新教师难以大量进入职业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影响因素较多,工作难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成绩难以迅速体现,影响政府的投入热情。

(三)对策建议

教师队伍建设仍然需要加大力度。建立政府购买职业教育师资制度,引导本科院校与企业按北京职业教育新教师标准联合培养合格师资。高标准建设一所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学校,形成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培训机制。设立北京市政府卓越教师津贴,吸引企业高水平人员任教职业院校。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加大职业院校高水平教师引进力度。

四、结语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关系到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其实质上是政府领导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和城市安全运行的一项政治使命。从经济角度看,职业教育是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素质的关键。从北京人力资源市场看,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高技能人才短缺并存的矛盾凸显了高等教育中职业教育成分的薄弱。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北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经济困难家庭或其他问题家庭。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促进教育均衡的重要手段。保证首都的孩子特别是落榜生都有学上,让他们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这正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国际通行做法[4]。

未来北京职业教育要走“(体量)小而精(致、彩)”的特色发展之路。这意味着,要在基础教育均衡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北京教育结构图中合理定位,要在服务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发挥独特作用,要在全国“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探索中勇于走在前列,要形成体系化、融合化、精益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新局面,要尽可能消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各种表现,要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供给与学习者需求、产业发展要求的高度契合。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职业院校职业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职业写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