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模式,让教育扶贫造福千家万户

2018-05-31本刊报道组

老区建设 2018年5期
关键词:兴国县营养餐供餐

□ 本刊报道组

自上任以来,李文涛就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勉敬业、率先垂范、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全省树立了学生营养餐对接精准扶贫的典范;在全国打造了推进贫困村校舍建设的典范;针对红军后代贫困学子和孤儿特困生,首创了兴国县“红军后代贫困学子和孤儿特困生”关爱工程,掀起了教育脱贫热潮,造福了千家万户,扮靓了兴国教育。

营养餐更美味——“让全县共享脱贫大餐”

2012年秋季,兴国县被列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县。实施初期,学校采取“牛奶+X”课间餐和“学校自行采购的食堂供餐”的模式运行。试运行下来,却暴露出了学生厌食、自行采购食材存在安全隐患、供餐质量不达标等问题,无法达到学生营养改善的目标。

面对试点中存在的问题,李文涛陷入了沉思:“这是一个涉及千家万户的国家级民生工程,必须把它做好。”他决定大胆尝试,勇辟新路。从2014年开始,他多次往返于贵州、成都等地考察论证更加安全、可靠的供餐模式。2015年5月,兴国县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确定了一家有实力、有经验的现代化配餐服务企业--成都金源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开始对学生营养餐实行“统招、统购、统配、统送”的“四统”企业配餐服务模式。

新供餐模式运行以来,效果显著。各类食材从种殖基地直送企业配餐中心,统一加工成“净菜”,再直接配送到学校食堂下锅炒熟食用。“四统”模式的创新,既提高了菜品的质量,又降低了部门监管难度,控制了食品安全的风险,一年试运行下来,即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肯定。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县25个乡镇424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约10万学生全部享受学校食堂供餐及“四统”企业配送服务。

李文涛,男,1968年11月生,兴国县鼎龙乡人,199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兴国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四统”模式的运行不仅让学生享受到了更美味、营养的营养餐,更是让全县人民跟着享受了一顿“脱贫大餐”。李文涛算了一笔账:按照配送约10万名学生营养餐食材来计算,每天约需6000公斤肉类,每学年约需猪肉、禽肉类120万公斤;每天约需2.4万公斤蔬菜,每学年约需蔬菜480万公斤。面对这一巨大市场需求,李文涛积极协调配餐公司对接兴国县当地的蔬菜种植基地,推动兴国县蔬菜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在李文涛与配餐公司的共同协调下,兴国县建立了埠头垓上车田蔬菜基地、潋江镇杨澄村蔬菜基地两个企业自建基地,基地总面积1710余亩。同时还引导配餐公司与兴国县绿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1个蔬菜产业合作社、埠头乡官桥蔬菜基地等多个基地合作,签订订单合同,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极大地带动了兴国县农业产业的发展。2016年,该县发展商品蔬菜4.8万亩,新增了农民合作社 217家、家庭农场62家,被评为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据不完全统计,“四统”企业供餐模式的实行,直接带动了近500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李文涛创新的营养餐“四统”企业配餐模式助推脱贫攻坚做法,得到了江西省委、赣州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全省及全市营养餐推进现场会分别在兴国召开,教育部多次在网站、简报、现场会上表扬推荐兴国县营养餐管理模式,省教育厅在全省组织推广“兴国经验”。他还作为江西省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国家疾控中心及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学生供餐交流会,并在会上作经验交流。

贫困村大改变——“让最漂亮的房子在学校”

6月1日,在兴国县梅窖镇黄沙村和目教学点里,曾清华老师组织学校仅有的5名孩子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汇演。

梅窖镇黄沙村和目教学点距离梅窖镇约20公里,距离兴国县城一百余公里,是兴国县最偏远的山区学校。即使偏远,学生不多,却从未被遗忘。学校教学楼外墙贴上了瓷砖,篮球架、乒乓球桌一应俱全,浓厚的校园文化活跃于校园的每个角落,俨然是一座现代化的学校。从高处俯瞰,学校成了整座深山里最漂亮的房子。

像梅窖镇黄沙村和目教学点这样的一师一校教学点在兴国县有150所,近年来都得到了蜕变。

2013年底,李文涛履新兴国县教育局长时,把足迹遍布了兴国县的304个行政村,踏进了贫困村的每一所校园。破烂的教学用房,简单的教学设备,一一记在了他的心里。

“一定要让学校成为当地最漂亮的房子!”李文涛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在他的力推下,教育公平向“最后一公里”延伸,创新了贫困村学校建设模式。

一是摸家底建台账,精细化管理校建。兴国县教育局组织200余人,分成30个调研组,深入全县435所义务教育学校,对照基本办学标准进行逐项摸排,把每一所学校的校园、校舍、教学设备、生活设施、师资等方面现有和缺少的数据进行逐一登记,并拍摄好学校现状图片,做到家底清,任务明。根据调查摸底掌握的情况,以校为单位,分全县总卷、乡镇卷、农村初中卷、县直学校卷、农村中心小学卷、农村完小卷、农村村小卷、农村教学点卷等八个类别建台账。再按类别在每个学校醒目位置公示,同时,安排专人对台账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台账内容。

二是广筹资金,校建投入创下历史之最。为筹措校建资金,李文涛主动争取县级投入、中央和省级奖补支持,广开门路吸引社会捐资助学。2014年以来,投入校建资金达12.6亿元,创下了历史之最。其中投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资金9600万元,改扩建村小、教学点271所,实现了最美的房子在学校的承诺;投入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资金4.39亿元,规划改扩建农村学校170所……一连串数字的背后,带来的是一所所山村学校的巨变。

三是标准配备教育装备,让山村孩子享受现代化教育。如今,计算机、图书、信息化设备、实验器材等现代化教育设备,走进了兴国县的每一所农村学校。据统计,近年来兴国县投入的装备资金高达1.35亿元。

兴国县的校建工作也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认可,2014年6月,兴国县代表江西省在全国“全面改薄”工作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2016年6月20日,兴国县大力推进全面改薄工作的经验还登上了国家教育部官网。

教育扶真贫——“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没想到出生在大山里,不仅能进城上学,而且还不要钱。”在兴国县第三中学七年级的教室里,来自均村中洽村年丰组的雷广连笑嘻嘻地说。

前几年,受益于“红军后代贫困学子及孤儿特困生”关爱工程,雷广连从乡下来到县城实验小学读书,崭新的学校和完善的保障照亮了她的求学路。2016年秋季,像雷广连一样从乡下免费到县城中小学集中就读的贫困学子还有835名。

贫困学子的就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兴国县又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烈士县,这些红军后代贫困学子的成长更是万众瞩目。兴国县针对已纳入城、乡最低保生活保障待遇的红军后代及孤儿特困生,首创了“红军后代贫困学子及孤儿特困生”关爱工程,旨在帮助其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学习。

对于享受关爱工程的学子,主要采取四至九年级集中免费就读(小学在实验小学,初中在兴国三中),一至三年级学生在原校免费就读的方式。对四至九年级集中就读的学生每人每年给予4000元的生活补助、对高中生每人每年给予4500元的生活补助,对分散就读的小学1-3年级学生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的生活补助。近三年来,兴国县共投入资金1065万元,资助学生2543人次。

该县不仅让学生生活无忧,还探索建立了全县领导干部与贫困学子实行结对帮扶制度,充当起了孩子的“亲人”,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自活动启动以来,该县每名县领导帮扶2-3名学生,副科级以上干部及县直中小学校长帮扶一名学生。除每年帮扶资金不少于600元外,还要常与学生见面,关心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学校对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还制订了教师辅导“一对一”的帮扶机制。生活上,从饮食到住宿都作了精心的安排,专门聘请了生活辅导员、校医和心理辅导师进行生活、生理和心理上的帮助与辅导。

以“关爱工程”为切入点,兴国县积极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关爱工程’把帮助送到每个学生头上,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从而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李文涛同志说。2015年,在他的统筹引领下,该县出台《兴国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按照精准扶贫定点、定向相结合的原则,对全县贫困家庭子女完成了构建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资助扶贫脱困体系,按奖、贷、助、补、免等资助政策,对符合资助政策的贫困户子女做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精准资助。仅2016年,资助困难学生达41418人次,发放资助金4984余万元。

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面对教育扶贫所取得的系列成绩,李文涛仍语重心长地说:“万里长征才踏出了第一步,现在最令我牵肠挂肚的是该如何帮助那些残疾的贫困学子。”如今,投资4000多万的江西省首家残教融合的特教康复中心——兴国县特殊教育学校正在建设之中。未来,他希望这些孩子都能在那里通过接受教育走上脱贫之路。

猜你喜欢

兴国县营养餐供餐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学校校外供餐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 发文加强学校校外供餐管理工作
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加强学校校外供餐管理工作的通知》
美味营养餐
营养餐“溢出垃圾桶”,谁之过
高速动车组厨房布置及设计原则探究
“营养餐发霉”可以扔,良心发霉了咋办
兴国县精准扶贫中金融支持路径探究
晚粳品种对比试验
兴国县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