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面源污染控制的浙江省温黄平原农业绿色转身创新实践

2018-05-30陈海生郭令威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温岭

陈海生 郭令威

摘 要:位于浙江省温黄平原的温岭市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生产发展模式正在加快实现“绿色转身”。其经验主要是通过肥药双控、源头管控的方式,力控农业面源污染。该市以“三化”目标推进畜禽养殖专项整治;以“三全”模式打造智慧施肥植保体系;以“三促”措施强化农业污染源头管控;大力实施病虫综合防治工程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

关键词:绿色转身;农业面源污染;温岭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8-0001-02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1-3]。近年来,针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尖锐、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浙江省温岭市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注重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4],农业生产发展模式正在加快实现“绿色转身”。

温岭市位于温黄平原腹地,属于浙江省的经济发达地区,其农业面源污染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畜牧养殖粗放现象严重,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率低,化肥、农药使用率高,造成土壤和水环境污染严重。为保护农业生态、保障农业供给、守护舌尖安全,温岭市自启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以来,特别是开展“五水共治”以来,积极探索平原地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成效。他们以畜禽整治为切入口,通过肥药双控、源头管控的方式,力控农业面源污染。目前全市共发展绿色食品19个,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60个,其中17个粮食生产功能区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证,创建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2个,示范性生态牧场4家,推进畜禽粪便利用率达98%以上。

1 以“三化”目标推进畜禽养殖专项整治

1.1 力促病死动物无害化 投资3400万建设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引进国际先进的高温干化制技术,有效破解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难题。目前共建成10支死亡动物收集队覆盖全市,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440t,无害化收集处理率达100%。

1.2 力促畜禽排泄物资源化 在农业“两区”内实行养殖场自行消纳与协议消纳,通过“猪-有机肥-果(菜)”、“猪-沼液沼渣-果(菜)”等生态循环模式,推动农牧有机结合、资源循环利用。没有条件就地消纳的,由政府主导实行异地消纳[5,6]。目前共推广有机肥4300t,落实生态消纳耕地2733.33hm2,完成沼液利用量10万t,9支沼液运输服务队运送异地消纳沼液3.5万t。

1.3 力促规模养殖场标准化 加快推进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以畜禽龙头企业引领,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推动企业与农户精准对接,打造高标准、上规模、原生态的畜禽精品基地。目前全市共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9个,标准化水禽场5个,考核验收畜禽精品园5个。

2 以“三全”模式打造智慧施肥植保体系

2.1 全方位推广,实施“智慧施肥用药” 通过“施肥咨询+营养诊断”的测土配方配肥咨询系统,帮助农民了解土质并对症对量施肥。农民通过点击触摸屏,就能查到自家田块的土壤养分等数据,同时系统自动导出各种作物测土配方实施方案。目前全市16个镇(街道)以及2个农资网点已配备测土配肥触摸屏20余台,辐射带动测土配方施肥40000hm2,实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0%左右。

2.2 全覆盖运行,开展“智慧土壤监测” 建立以农业“两区”为重点、覆盖全市永久基本农田的土壤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并探索建立标准农田地力监测网,基本掌握土壤污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目前,全市已建成5个省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在16个库区和280个市级标准农田开展动态监测。

2.3 全领域保障,狠抓“智慧虫害防控” 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大力推广各类绿色防控设施装备。目前共建立22个“肥药双控”示范区,安装太阳能杀虫灯306盏,使用应用性诱剂1180个,实施绿色防控示范面积3733.33hm2,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6200hm2,实现农药减量8%以上。

3 以“三促”措施强化农业污染源头管控

3.1 畜禽网格化巡查促长效 按照“控制增量、消灭存量”的总体要求,实行以镇、街道领导成员包工作片区、驻村干部包村、村两委成员包养殖场户的监管网络,每月3次巡查,及时有效防止和杜绝畜禽养殖回潮。今年以来,共关停养殖场144家,督查回访435家。

3.2 农业“绿剑”执法促规范 对经营高毒限用农药的农资店登记备案,实行实名销售,农户凭证明購买,严防使用到瓜果、蔬菜等农作物上。今年以来,共开展2次“绿剑”执法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60人次,对373家农资企业进行检查,立案查处违法行为22起,查获假劣农资2800kg。

3.3 新型主体培育促转型 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家庭农场,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大力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组织,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目前全市共培育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2家,家庭农场302家,其中示范性家庭农场25家,股份合作农场8家,建成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29家。

4 实施病虫综合防治工程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

目前已经完成水稻病虫综合防治16700hm2,其中早稻3600hm2,单季稻8800hm2,连作稻4700hm2,在泽国、新河、箬横、松门等乡镇开办4个千亩示范方。其他主要农业镇开办百亩示范方,计37个。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11700hm2,辐射面积13300hm2,建立示范区28个,示范面积2400hm2.

5 结论与讨论

温黄平原历史上一直是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农业高产区域,位于温黄平原腹地的温岭市,目前是浙江省的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一个瓶颈。

近年来,温岭市农业围绕“绿色转身、科学赶超、生态惠民”行动,在扎实推进“五水共治”中,保护农业生态、保障农业供给、守护舌尖安全,积极探索浙江省平原地区生态循环农业先进模式[7],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进行畜禽养殖专项整治时,力促病死动物无害化,力促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力促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在建立智慧施肥植保体系时,坚持全方位推广实施“智慧施肥用药,全覆盖运行开展“智慧土壤监测”,全领域保障狠抓“智慧虫害防控”;在污染源头管控强化过程中,通过畜禽网格化巡查促长效,通过农业“绿剑”执法促规范,通过新型主体培育促转型。

今后应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花更大力气从污染源源头来控制,减少化肥农药用量,避免不可降解农膜弃于田间、露天焚烧秸秆等,努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技术。同时,通过建立人工湿地、水塘消纳生态系统、加强养分循环和优化养分管理来控制面源污染[8],积极促进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涓,谢谦,倪九派,等.基于农业面源污染分区的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建设研究[J].生态学报,2014,34(9):431-2441.

[2]尹建锋,刘代丽,习斌.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市场主体培育及国际经验借鉴[J].世界农业,2017(8):25-29.

[3]罗付香,秦鱼生,林超文,等.四川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07):76-78,114.

[4]薛中翠,李小刚,张庆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措施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04):53-54.

[5]罗宏伟,陈志科,张斌,等.三亚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的创建思路[J].农业科技通讯,2017(5):9-11.

[6]崔艺凡,尹昌斌,王飞,等.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践与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7):101-107.

[7]顾掌根,王国峰.浙北平原创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选择和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01):203-205.

[8]吴俊,王桂良,张家宏,等.高邮市稻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及成效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5):882-884.

[9]黄小洋,姜光明,管永祥.江蘇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11):185-188.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农业面源污染温岭
温岭嵌糕
甬台温高速至沿海高速温岭联络线大溪枢纽设计
让新闻动起来,快起来——以温岭日报“微直播”为例谈融合发展
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设计与创新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危害分析
浅谈利用生态农业产业链技术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浙江温岭无人机植保服务步入常态化
温岭前溪小流域“7.26”洪水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