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读也是为自读

2018-05-30肖培东

语文建设·上 2018年9期
关键词:论语板书孔子

肖培东

《<论语)十二章》入选统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从中演化并固定下来的诸多成语熠熠生辉,传诵至今。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学习生活”。《(论语)十二章》承接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阐述了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还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也涉及个人品行和修养,表现了对高尚生命的追求。这一课,是中学生学习《论语》的入门课,教学重在“帮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感受古代思想家和古代典籍的魅力”。因此,教学此课,教师要从深奥中抽身出来,遵循化难为易、由浅入深的原则,不要刻意研讨《论语》思想之博大精深。狄百瑞先生说:“我不是要教学生如何去了解《论语》的话,而是注重学生自己去重新发现《论语》,去体会《论语》的话。经典本身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认识经典,亲自体验经典的话。”《(论语)十二章》虽是教读文本,但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用温儒敏先生的话来说,“教读课也不要老是一套固定程式,应当根据课文内容、文体以及单元要求的教学目标,来设计不同的教案程序,突出每一课的特点和重点”。

一、自读,初读理解

实录一

师:自由朗读课文《(论语)十二章》,读后说说这十二章中哪个字最容易读错。(学生朗读)

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容易读成“音乐”的“乐”。因为这句话是说,有朋自远方来不应该高兴吗?

生:我觉得“逝者如斯夫”中的“夫”容易读成第一声,这里要读成第二声。因为这个“夫”是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生:“吾日三省吾身”,“省”字容易读成“浙江省”的“省”,应该读成“省悟”的“省”。因为这个“省”是“反省”的意思。

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说”不能读成“说话”的“说”,要读成“愉悦”的“悦”,是通假字,愉快的意思。

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中的“肱”字容易读错。肱,这里指的是胳膊。

(学生依次指出容易读错的字,并加以解释,如“不逾矩”中的“矩”、“为人谋而不忠乎”中的“为”、“一箪食”中的“箪”,以及“吾十有五”中的“有”等)

师:好,同学们,你们发现在古文里容易读错的字大多是什么字?对了,通假字,还有多音字。我们把这些字再读读。

(生自由放声读,然后再次朗读课文)

师:真不错,没有一个字读错。那么,《(论语)十二章》里哪个字最容易写错?请提醒给其他同学。

生:“饭疏食,饮水”中的“疏”,这个字很容易加一个草字头,课文里边是没有草字头的。

生:我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焉”难写。

师:你到黑板前把“焉”字写上去。(生板书“焉”字)你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生回答)

生3:“学而不思则罔”中的“罔”字,我觉得很容易写错。

师:对,这个字写错的人特别多。大家一起写写。

(学生陆续找出其他容易写错的字,如“一箪食”中的“箪”、“贤哉”中的“哉”、“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并解释)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了这些字正确的写法。接下来我们再读,这次要默读,默读的过程中思考哪個字最容易解释错误。我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学生默读,读毕举手)

生:我觉得“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字容易解释错误。

师:“殆”这个字怎么理解呢?

生:它是“疑惑”的意思。但第一次读的时候我以为它是“没有立即”的意思。

师:哦,你提醒大家“殆”是“疑惑”的意思。那么前面这个“罔”呢?

生:是迷惑的意思。

师:同学们对这两个字的意思理解了吧?学习但不去思考就会感到迷惑,思考但不去学习就会有疑惑。

生:“为人谋而不忠乎”的“忠”也容易错,是“竭尽心力”的意思,但我第一次以为是“忠实”的意思。

七年级上册的教师教学用书这样阐述此课的教学重点:“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相比现代文的不同特点,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鼓励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并通过查字典、参考其他资料等方法,自主阅读,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初步了解课文含义。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逐步喜爱阅读文言文。”从中,我们可以理解编者对《(论语)十二章》的教学定位和教学思路,那就是鼓励自主阅读。学生要在教师适时、适量、适度的点拨与指导下,自主活动,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对孔子和《论语》的基本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其中倡导的“为学之道”。初读感知是阅读的起点,是深入理解并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多次自读《(论语)十二章》,让学生自己找出容易读错、写错、解错的字词,把研读文本初级阶段的任务放手交给学生自行解决,做到会读、会写、会译,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初读权利,实现充分的初读感知。三次“自读”有序推进。第一次自读,学生找出了“说”“愠”“省”“有”“传”“矩”“夫”等易读错的字,发现这些字多是多音字或通假字,教师要求学生反复读,并在读准音的基础上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第二次自读,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默读,找出“愠”“逾矩”“罔”“殆”“箪食瓢饮”“曲肱”“焉”等易写错的字词,做好书写,并诵读全句,理解意义。第三次自读解决字词释义。初一学生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存在疑难很正常,通过自读自纠可加深印象,教师要适时点拨。重点掌握文本给出注释的字词即可,比如“说”“愠”“省”“日”等,而“而”“之”“于”“其”等文言虚词的含义,课堂上不必讲得抽象而难懂。文言文的学习和所有语言的学习一样,应该是个整体提高的过程,学习文言文,其核心就是“读”。三次自读中,朗读、默读交替使用,以读带悟,以读带记,方法简单,效果显著。

二、再读,读出你最受用的一个字

实录二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论语)十二章》里哪个字你最受用?或者,哪个字深深地打动了你?

生:“信”,教我交朋友要诚信。

(生读句子“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师板书“信”字)

师:你认为这句话教你做人要真诚、要诚信。

生:我喜欢“省”字,“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告诉我做人每天都要检查自己。

师:(板书“省”字)做人每天都要反省、反思,学会自我批评。

生:“忠”字,“为人谋而不忠乎”,教我竭尽心力去做任何事情。

师:(板书“忠”字)忠,尽心尽力,不仅是对朋友要尽心尽力,做任何事都要尽心尽力,有道理。

生:“笃”字,“博学而笃志”,坚定。因为做任何事情都要坚定。

师:(板书“笃”字)尤其是志向方面。所以你说到“笃”字,还可以说到“志”字。大家发现没有,十二章里面“志”字出现得多不多?

(学生读,师板书“志”字)

生:“问”字,“切问而近思”。虚心地向他人请教,有不会的就要问,恳切地问。

师:(板书“问”字)切问,要虚心求教。

生:……忘了(尴尬)

师:怎么了?你一着急就忘了?那你就读读第一则。一着急就忘了,说明你需要哪个字?(生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生:我需要“时习之”,是“习”字。

师:(板书“习”)你还需要多思。大家看看课文中出现的“思”字多不多?你把出现“思”的句子给读出来。

(学生渐渐说出了“仁、立、学、温、乐”等字)

师:“乐”字太重要了,这个字在文中出现过几次?把有“乐”字的句子都找出来,一起来读。(生齐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回也不改其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师:“乐之者”中的“乐”是什么意思?以……为乐,这说明什么?学习要很快乐,你就得有兴趣。

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的“好”。因为我们要以学习为乐,要爱学习。好学是我们成就大业的基础。

生:“择其善者”中的“择”对我很受用。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接纳,我们只接纳好的,不能接纳坏的。

师:这么聪明!选择了一个动词。人活一世其实都是在不断地选择,我们正是在不断地选择中完善自我,择其善者而从之。课文中还有一个字出现比较多。我是你们的老师,这个“师”字多不多?

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这个“师”字说明什么?

生:其他人总有比自己优秀的地方,要去学习。

师: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师:我们说了很多,大家发现了什么?有些字是跟什么有关的?比如“学、思、师、问”,跟什么方面有关?学习。比如“志”跟什么有关?修身。《(论语)十二章》讲的是什么道理?就是学习和修身。一起快乐地把课文读下来。(生齐读全文)

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论语》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文化等学说的重要资料。《论语》中的任何一章,辞约义富,都有着极为丰富的解读,也多有契合当代人心灵需求的创见。一些教师喜欢借助精美的幻灯片对学生宣讲各类解读,大谈儒家思想、礼乐文化等,以此展示《论语》的博大精深。艰深晦涩的诠释,忽略了七年级学生的阅读基础和吸收能力,使得学生对《论语》的学习丧失了信心和兴趣,探赜孔子、追寻精神家园的足迹等课堂教学大目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学中,不仅应当引导学生消除与经典的隔阂,吸取其中的文化营养,而且应该鼓励他们对经典产生兴趣,自主阅读。”可见,对《论语》的阅读产生兴趣并因此自主阅读,是《论语》启蒙课的重要任务。怎样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吸取《论语》中的文化营养呢?课堂教学的这一重点环节怎样实施才更有效果?还是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成功欲望人手,使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再读课文,读出自己最受用的一个字,这不仅是在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还是在考查学生的概括和辨别能力。其实就是对文本内容的探究,但要求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体悟,教师巧妙点拨,不宜过度讲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学、习、思、朋、省、忠、信、乐、矩、师、贤、志、善、择”等有思想意义的字词,联系原句,多次诵读,就会从感性上、直觉上、整体上,去认识、体验并努力占有经典精髓,主動地消化和吸收。

三、选择你的座右铭,感受孔子和《论语》

实录三

师:同学们,今天你读了这十二章,会把哪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次要求你背出这句话。

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能让人多学习。

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我们学习的时候要不断向老师求教,多思考才能学会知识。

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告诉我复习学过的知识还会有进一步的体会。

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爱学习并以学习为乐。

师:找到兴趣所在,就是成绩提高的密码。

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就要思考,思考的过程也是在学,所以我在做作业和学习的时候,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

师:说得多诚恳。这就叫“近思”。

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因为时间像河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生:“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每天不断地进行自我检查和反省,才能找到自己的缺点,从而改进。

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就是学习要按时温习,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也要向孔子那样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把学习当成自己的好伙伴。

师:你看,我们从《论语》中学到了这么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孔子是一位怎样的人?《论语》又是一本怎样的著作?(PPT:孔子和《论语》,齐读,结束课堂)

《论语》论及人类共同的、亘古不变的核心价值。它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日益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中,通过传播、熏陶和教育,在时空中蔓延开来。《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对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有利于我们去重新发现乃至建构属于当下的精神家园和文化自信,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更是有着重要意义。经典是值得一生去阅读的,一节课怎么教读都只能是窥其一斑,而难以见其全部。这些《论语》短章,其实大多已被学生熟悉。读《(论语)十二章》,选择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教学就由受用的字到受用的句。再次回到文本深处探究,学生对文本的价值与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样,学生的阅读也就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又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加深的过程。而且要求学生背诵名句,对其意义作出贴合自我的解释(即便是稚嫩浅薄的),也是在鼓励学生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独立思考,选择取舍,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实现经典阅读的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课文深入研读的兴趣,其终极目标正是叶圣陶先生所言的“教,是为了不教”。语文课堂不能成为限制、阻碍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尽力为学生搭建更丰富、更巧妙的思维训练平台,避免枯燥单调的训练式教学。在别出机杼的阅读教学设计中,哪怕是听说读写等最基础的语文能力训练,也会呈现出思维的张力。化教读为自读,让《论语》进驻学生心灵深处。

猜你喜欢

论语板书孔子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孔子的一生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论语·为政第二》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半部《论语》治天下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