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战东线战场概况

2018-05-30苏嘉睿

大东方 2018年1期
关键词:沙俄集团军东线

苏嘉睿

一、东线大势简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大陆风起云涌,在马恩河战役后,西线转入了阵地战,德国的施里芬计划宣告失败,西线战事陷入了僵持。而在东线,则是另一番光景,运动战仍然占有相当一部分市场,1915年战争重心转到东线,年底,东线也转入了阵地战,战场形势变幻莫测,双方互有攻守,下面就简单介绍交战双方的计划和一战中的几场大战役,并结合一些图片来对东线战场的情况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德国、俄国的战争计划

德国:德国的作战计划是著名的《施利芬計划》,在计划中,德国取道比利时迅速攻入法国,迅速拿下巴黎,从而在短时间内击败法国,继而挥师东进,再击溃沙俄,可由于对很多客观因素的忽视,比如俄国的动员速度、英国是否参战、比利时的抵抗等,再加上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以及小毛奇指挥不当,德军这一计划注定不会成功,在马恩河战役后,西线转入阵地战,施利芬计划失败。在东线,俄国没有完全动员就投入了作战,使德国进入了双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沙俄帝国:沙俄在一战前制定了《第19号作战计划》,计划中,俄军在西北侧布置了2个集团军攻击德国,在西南侧布置了4个集团军攻击奥匈,为了树立沙俄在巴尔干的霸权,沙俄将主攻矛头对准了奥匈。

三、主要参战国军事基础

四、东线主要战役

将目光转向1914年的东线:

6月28日,斐迪南大公遇刺。

7月23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

7月25日,塞尔维亚开始战争动员。

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30日,俄国和奥匈帝国开始战争总动员。

7月31日,德国向俄国、法国发出“双重最后通牒”。

8月5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8月6日,塞尔维亚向德国宣战。

8月10日,奥匈帝国攻入塞尔维亚。

8月16日,俄军入侵德国东普鲁士。

由此,东线战争大幕拉开。

东线第一战:1914坦能堡战役

俄军第一和第二集团军入侵东普鲁士后,德军第八集团军高级参谋马克斯·霍夫曼(Max Hoffmann)提出了对俄军实施逐个击破的战术,被保罗·冯·兴登堡将军(Paul Ludwig Hans Anton von Beneckendorff und yon Hindenburg)及其副手埃里希·冯·鲁登道夫(Erich Von Ludendorff)采纳,在战争开始前,德军就已经在东普鲁士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俄军前进到马祖里湖时,就会被分割成两部分,德军遂引诱俄军第二集团军深入,之后对其两翼实施了钳形攻势将其主力围歼,俄军第二集团军司令员萨姆索诺夫自杀,9月2日,俄军放弃进攻,坦能堡战役以俄军惨败收尾。

1914加利西亚战役

1914年8月中旬,德军正在大举进攻法国,俄军在此时响应盟国要求,发动加利西亚战役,一是为了缓解英法英法在西线的压力,二是沙俄也企图占有加利西亚。在战役中,俄军大败奥匈,利沃夫要塞失守,奥匈军队退守喀尔巴阡山脉,随着俄军援军增多,奥匈军队再次撤退,加利西亚大部分都落入了俄国之手。俄军直接威胁到了德国的重要矿区西里西亚,德军第九集团军在九月末集结到克拉科附近,但随后德军对奥匈的支援遭到了俄军的有力反击,德国迫于东线压力,抽调兵力补充东线。

在此次战役中,俄军伤亡23万人,奥匈伤亡40万人,遭遇战成为这次战役的主要形式,双方都没有实现歼灭对方主力的计划,奥匈帝国的实力遭受重大削弱,德军被迫东援,俄国间接配合了西线英法的行动。

1915德军的戈尔里采-诺塔攻势

1915年,德军在马恩河战役中失败,施利芬计划破产,于是改变作战计划,将东线视为主要战场,希望迅速击败俄军,使俄国投降,再调集优势力量应对英法。

1915年5月,德奥利用西线战役的间隙,集中18个师兵分两路向俄军发动进攻,企图将俄军歼灭在“波兰口袋”内,之后将东线兵力调往西线作战。在德军的优势兵力下,俄军一系列的反攻失败,先后退出了加利西亚、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地,损失惨重,德军虽然取得一些胜利,但兵员装备消耗极大,而且忽视了迂回包围,未能实现消灭俄军主力并迫其投降的目的,东线战场并没有出现较大变化。在此战役中德军伤亡25万人,奥匈帝国伤亡71.5万人,俄军伤亡250万人(包括100万被俘)。

1916俄军的布鲁西洛夫攻势

1916年,俄军了解到在凡尔登的法军濒临崩溃后,决定将东线的袭德计划提前。俄军在春季调集了3个方面军,共计200万人的兵力向德奥发动进攻,俄军重新占领加利西亚东部,并将奥匈军队重新打回喀尔巴阡山地中。德、奥遭受重大打击,分别损失35万人和150万人,奥匈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但俄军也损失了约50万人。这次进攻是俄军在一战中取得的最大胜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战役中,俄军在漫长的战线上实施多点突破的战术,这种战术后来在1918年的西线发挥了重大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战初期德国的闪击战。

1917克伦斯基冒险

一战使俄国不堪重负,经济凋敝,人民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战争伤亡数字不断上涨,1916年底,俄军的伤亡及被俘人数已达660万人,与此同时,罗曼诺夫王室仍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不久,二月革命爆发,统治俄国数百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灭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政权。

此时的俄军已经无心再战,而时任临时政府总理兼陆海军部部长的克伦斯基仍坚持将一战继续下去,企图用外部战争来转移内部矛盾。他联合布鲁西洛夫将军共同制定了作战计划。7月1日,俄军开始进攻,在俄军短暂的胜利过后,德奥军队调整过来,一举突破俄军防线,并在俄军阵地上撕开了一个40公里宽的缺口,俄军战线崩溃,许多部队自行逃亡,德奥联军短短几天就推进了145公里。在这次战役中,俄军彻底被打垮。

1918德国对俄突袭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政权,而此时,布尔什维克党要面临国内的内战,还要兑现对人民作出的停战承诺,遂与德国展开和谈,双方一致同意停火并就停火条款进行交涉,而俄国此时故意拖延,希望奥匈也爆发革命,这样就可以免去自己付出的停战代价了。

德国急于将兵力转入西线,于1918年2月17日对俄发动袭击,德军在两天内突进了240公里,迫使布尔什维克在两天后接受了和平条款,3月3日,双方签署《布列斯特一立托维斯克条约》,俄国失去了乌克兰、芬兰、波兰及波罗的海诸国的大量领土。至此,东线战斗结束。

五、东线战场总结

俄国:沙俄初期在东线屡屡惨败,虽然在后期占据了一定优势,甚至能够发动布鲁西洛夫这种大攻势,取得大胜,但是仍然改变不了对其国内经济的拖累,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各种罢工、起义频繁发生,以至于最后接连发生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使罗曼诺夫王朝终结。

德国:德国低估了沙俄的动员速度,以至于在战争开始时有些慌乱,但随后就进入了状态。奥匈在加利西亚的惨败,使德国意识到,奥匈明显靠不住,东线的大梁还得自己来扛。1918年2月,德国在东线为了逼迫苏俄退出战争,对苏俄发动了“佛斯特查拉格行动”,其最初目的是想击溃苏俄,使其退出一战,从而德国可以抽出军队加入西线,结果占领的大片土地反而需要大量军队来防守。最后德国一战战败,布列斯特和约也被废止,得不偿失。

奥匈帝国:奥匈帝国本身的民族矛盾已经积重难返,军队战斗力下降,战术落后,指挥不当。由于东线调转军队匆忙,导致东部大部分铁路线瘫痪,又抽走了南线兵力,结果遭到塞尔维亚的反攻,此时奥匈国内的斯拉夫人分裂倾向更加严重,南线作战失利,这些问题都最终导致了奥匈帝国的分裂。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第一中学高三十九班)

猜你喜欢

沙俄集团军东线
东线混战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沙俄势力研究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
春节期间习近平视察慰问第65 集团军
“八路军”为何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八路军”为何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三姓地区赫哲族的安边政策
中俄伊犁交涉清廷成功原因探析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境内段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