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晋南北朝宗师考

2018-05-30朱屺锐

档案与建设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官制宗师宗室

朱屺锐

[摘要]宗师是西汉平帝时由王莽设立的官职,东汉三国时被省并。两晋时再次设立,南北朝时期由单一的官职变成了皇族所特有的宗室官制。宗师官制毕竟是特殊时期社会状态下产生的特殊产物,在南北朝的不同时期体现了不一样的特征与社会现实,并随着乱世的终结于隋唐时期逐渐消亡,不复存在。

[关键词]宗师魏晋南北朝宗室官制

宗师一职,起源于西汉平帝时期,《通典》将它并入九卿之一的宗正卿条目中,[1]703认为宗师一职属于宗正卿。东汉及曹魏时期,宗师被省并。西晋重新设立,北朝自北魏时承袭汉制设立宗师一职,南朝自西晋南渡后不再正式设立宗师一职,但史料中仍有提及,因此也可商榷。及至隋唐之时,宗师之职恢复汉制,最终省并。

一、宗师官制的制度渊源

西汉平帝时期,王莽摄政当权,于平帝五年春正月下诏:“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二千石选有德义者以为宗师。考察不从教令有冤失职者,宗师得因邮亭书言宗信,请以闻”。[2]358而王莽时期担任过宗师一职的仅有南阳人李通,[3]573其后东汉光武帝时以王莽乱政而省并之,三国之时也不复设宗师一职。西汉时期的宗师仅为郡国所置,并非中央官员,也非必以皇族为之,这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宗师是不相同的。

两晋时期,重新设立宗师一职,和汉制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咸宁三年武帝下诏:“今以卫将军、扶风王亮为宗师,所当施行,皆咨之于宗师也”。[4]67历数两晋一百五十五年时间,史料可考的宗师共有五人。与西汉时期不同的是,两晋的宗师人选皆来自宗室,基本都是封王一级的宗室弟子,可以说也是晋皇族的绝对主力。并且,“晋制”宗师的官衔品级有了很大提升。首任宗师扶风王亮时任卫将军,为二品,其后的梁王肜先领太宰一职,再代高密王泰为宗师,[5]1128太宰同样是一品官职。[6]725因此,“晋制”宗师不仅全部由宗室子弟担任,在官职品级上也远高于西汉,这一改变被北魏所承袭,并在北朝发展出了新的官制体系。

《魏书·官氏志》中说:“(天赐元年)十一月,以八国姓族难分,故国立大师、小师,令辩其宗党,品举人才。自八国以外,郡各自立师,职分如八国,比今之中正也。宗室立宗师,亦如州郡八国之仪”。[7]2974这是北魏前期道武帝拓跋珪所设立的宗师一职。北魏宗师的再一次出现是孝文帝时期,[8]703随着孝文帝兴汉制,立朝堂,整个北魏的宗师官制也由此固定下来。前文说到,北魏宗师取法晋室,仅设一人且终身任职。有史可考的北魏宗师共有九人,基本每朝一位。唯一的例外是孝明帝时期的元雍,因其把持朝政,被胡太后所猜忌,“雍遣其阉竖丁鹅,自至宫内,料简四人,冒以还第。太后责其专擅,追停之”,[9]700被害后改换元钦。这次更迭,是因为孝明朝政治斗争,非常制使然。

北齐官制基本沿袭北魏,担任过宗师的共有两人,分别是清河郡王高岳[10]175和平泰王高归彦[11]90。因为北齐朝政纷乱,宗室之间倾轧不断,因此,也无法探寻北齐时的宗师官制情况,只能勉强进行比较。

北周的官制与南北各朝都有所不同,宇文泰虽沿《周礼》设官,但是在宗师官职上进行了改良。根据《通典》记载:“后周有宗师中大夫(掌皇族,定世系,辨昭穆,训以孝悌),属大冢宰(天官)”。[12]703通观北周国祚,任宗师者依次为宇文邕、宇文深、宇文椿、宇文兴、宇文胄、宇文亮和宇文孝伯七人。但与北魏宗师不同的是,北周七位宗师集中在明帝与武帝两朝,其任免情况充满了随意性,这与北周动荡的社会历史现实是密不可分的。

隋唐之际的宗师官制已经再次与汉制统一,《隋书》中可考宗师仅有柳謇之,[13]1275而《新唐书》中则说“(武德二年)丙戌,州置宗师一人”[14]8,“武德二年,置宗师一人,后省”。[15]1251因此,隋唐时期的宗师重又变成了地方官职,不久省并,盛于两晋南北朝一时的宗师最终消失。

二、宗师官制的职能分配

整个宗师官制从西汉一直延续到隋唐,在此大致将其分为三个种类。

其一,地方职官。西汉、隋唐的宗师是毫无疑问的地方职官。从最早的西汉来看,王莽设立宗师,其主要的职能就是针对地方上的刘氏子弟,进行约束、教育以及指导。但汉代的宗师主要负责监察、教育,而实际的处理仍要向中央上书,再由九卿之一的宗正卿负责处理。

隋唐沿袭了这一制度,在各州郡设立宗师一职,但依然只有监察、教育之权,无法直接对宗室子弟进行处理。此时管理宗室的权力已经并入太常寺,从整体官制考虑也无需赋予宗师额外的实际处理权。此时的宗师职权虽小于南北朝,但身为外臣能有资格监管宗室子弟,本身就是一种权力的体现。

其二,中央職官。这是整个宗师官制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宗师作为中央职官起源于两晋,晋室宗师除了中正官以外还有族老的责任,协助皇帝训导宗室子弟,对其进行教育与处理。这里的教育与处理,可以从“小者正以义方,大者随事闻奏”中看出是一种模糊性的职权分配,即宗室子弟如有犯错,大事需要上报皇帝,而小事就由宗师自己负责处理,这与西汉以及隋唐都是不同的。晋以后的宗师在职权分配上是一脉相承的,在北魏尤其被发扬光大。

纵观北魏一朝,宗师都是作为中央职官出现的,彭城王元勰传中说宗师的主要职责是“专主宗制,纠举非违”,这与晋制宗师确有相似之处。而北魏太和以后的宗师也负有协助皇帝训导宗室子弟,对其进行教育与处理的职责。《北史》中说灵太后临朝期间,以元愿平“暴乱不悛”“付宗师严加诲奖”,[16]678此外,北魏宗师同样有召集宗议,协调皇族事务的职责。例如孝明帝时,广阳王元渊与城阳王元徽之妃于氏通奸,时任宗师的元雍就主持了宗议,对元渊行了处理,并协调了元渊与元徽之间的关系。[17]429

其三,礼仪性虚职。随着北魏分裂,北朝政治斗争不断,朝局混乱不堪,有理由推断自北魏分裂后的宗师都已经成为朝中宗室出身的权臣所需要领受的一个礼仪性虚职,理由如下:

(1)宗师的领受具有间歇性,非常设职位,也非终身任职。从北齐一朝来看,仅有宗师两人,且非上下承接。而北周的宗师人数则有七人,多集中在明帝、武帝两朝,他们的任期从一到两年不等,甚至有中途卸任而后复任的情况。例如宇文孝伯,其传中说:“寻拜宗师中大夫。……六年,复为宗师”,[18]717可以看出,宇文孝伯曾经两次担任宗师一职。此时的宗师设立充满随意性,不再是负责皇室事务的固定实职。

(2)宗师的任命与虚职相连。以北齐时清河王高岳为例,他先后担任冀州刺史、西南道大都督、河南总管等地方实权官职,间或担任太尉、尚书左仆射等中央官职,但时间都仅有数月或一年。[19]174-178观察高岳领受宗师时的职位,是“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宗师、司州牧”,[20]175这一系列职位中,基本都是虚职,因此,作为一并分封的宗师,此时应该也是礼仪性虚职。

囿于史料所限,无法对宗师这一官职的具体职能进行阐述,但基本可以推断出宗师在各个时期的职能分配,这与魏晋南北朝特殊的社会环境有关。

三、宗师设立的社会缘由

最早管理宗室的官职记载来源于《周官》“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別,以辨其亲疏”,而秦置宗正卿正式掌管皇室亲属,并延续至东晋。魏晋南北朝设立宗师,与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是分不开的。其具体原因如下:

1.宗室子弟逐渐增多,管理宗室的需要。据《汉书·王莽传》所言:“五年正月,袷祭明堂……封孝宣曾孙信第三十六人为列侯,余皆益户赐爵”,[21]4070王莽在平帝五年曾经有过封爵行动。此外,平帝驾崩后,中央权力被王莽一手掌控,他必须对分布在各郡国的汉宗室子弟进行控制。因此,王莽设立宗师一职也就可以理解了。另外,从《晋书·职官志》来看:“宗正,统皇族宗人图谍”,[22]737此时的宗正已经没有管理宗室子弟的职权,那么就需要新的官制对宗室子弟进行管理。《通典·宗正卿》中“晋兼以庶姓”引用《山公启事》:“羊祜忠笃宽厚,然不长理剧。宗正卿缺,不审可转作否”。[23]703对于外姓担任的宗正卿,显然无法将直接管理皇室的权力交付。特别是继承了晋室官制的北魏等游牧民族王朝,他们的宗室子弟对于汉人的天然看轻,导致了作为皇室贵族的他们不可能接受外姓担任的宗正对其进行训导与管理。而虞信的《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中也说:“伏见诏书,以臣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宗师中大夫……大宗为师,更求同姓之国”,[24]548也说明即使在皇族内部,宗师也一般授予与皇帝血缘较亲近之人。

2.九品中正制的实行,要求皇室向门阀世家作出表率。值得注意的是,宗师官制盛行的两晋以及北朝,九品中正的施行实际上与宗师官制的逐渐发展是相一致的。例如司马虓传中就有:“以宗室选拜散骑常侍,累迁尚书”[25]1099的记载,但根据上文所提,宗正卿在晋朝的职能仅有“统皇族宗人图谍”,因此,此处的“宗室选”实际是由宗师仿照中正对宗室子弟进行品评,再由皇帝对其德才兼备者进行选任。而继承了晋室官制的北魏,在道武帝拓跋焘重设宗师一职时就规定了它作为宗室中正的作用。北魏孝文帝改制以后,虽有吏部对宗室子弟进行入仕考核,但是随着北魏宗室的不断扩大,不可能每一位宗室都能获得官职,而针对宗室内部的品评,仍然需要宗师来对其进行把握,起码对于较为重要的官职或是皇帝血缘较亲者应该是如此的。此外,作为少数民族王朝,北魏等朝也需要遵从汉制,使得原有的部落血缘逐渐贵族化,从而更好地与汉人门阀进行合作,因此,仿照汉族门阀的中正品评,也就成了北魏等朝设立宗师的社会缘由之一。

3.家国天下思想的渊源,皇室作为第一门阀世家的需要。梁满仓认为“皇室宗族随着改朝换代衰落的可能性极大,而士族门阀宗族则更具有稳定性”,[26]因而,对于晋室宗族的司马氏而言,如何保持自己作为第一世家的地位就成了一大问题。特别是永嘉之乱后,晋室南渡,实际上形成了晋室与江东门阀世家共治天下的局面,特别是在世家大族长期把持朝政的情况下,就需要宗师来对宗室进行辅助,从推举人才到协助管理宗室,宗师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皇权在宗室内部的独立性,而宗室子弟的出仕在更好地拱卫皇室的情况下,也离不开宗师的帮助。而到了北朝,少数民族王朝皇室对于宗师的需求比晋室更甚,按周一良所说:“盖北方汉人重宗族,甚于南朝,加以鲜卑氏族部落旧习,故宗师、宗正等具有一定权力”。[27]330一方面,北魏等朝依然需要宗师作为皇室专有的中正官来帮助品评、推举宗室子弟出仕,从而对皇室进行拱卫;另一方面,少数民族部落在汉化的过程中同样也形成了宗族意识,宗师作为协助皇帝管理宗室子弟的官职,实际上就等同于各朝皇室宗族的族老角色。此外,由于少数民族王朝宗室子弟学识浅薄、野蛮粗鄙,整体素养滞后于王朝发展的需要。因此,也同样需要宗师“风标才器,实足轨范”,[28]703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宗室奋发进取。在考虑家国天下关系的基础上,无论是东晋与世家共治天下的情况,还是北朝少数民族王朝逐渐汉化的要求,宗师的出现与盛行都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紧密相连的,因而也就可以理解在魏晋南北朝特殊的社会历史阶段结束后,宗师官制逐渐衰落乃至消失不见的问题了。

四、结语

宗师官制从西汉首创,直至隋唐消泯省并,其全盛期在魏晋南北朝。从西晋来看,魏晋禅代并不代表新生的王朝毫无隐患,缺少了战争的改朝换代,前朝的大多数门阀贵族在西晋仍然拥有巨大的权力。怎样在世家门阀的包围中维护作为皇室的优越性,晋武帝司马炎最终选择了宗师官制,在外姓宗正无法帮助皇室的情况下,宗师就成为了皇帝为发扬宗室而选择的另一种方法。依靠宗室实权大臣,在九品中正制的框架下推举宗室子弟出仕,拱卫皇室,不得不说在晋室衰微的情况下是一步绝妙好棋。而最后宗师被裁撤,宗正被省并,也恰在桓温当政时期,距东晋灭亡已不远矣。

反观北朝的宗师官制,特别是北魏、北周两朝,在继承了原有“晋制”宗师的状态下,不仅拥有品评宗室子弟,推举其出仕的权力,还获得了协助皇帝管理皇室事务、协调皇族关系的权力。北朝的这样一种宗师官制,本质上来说应该是较为畸形的。

北魏后期一直到北周时期,宗师官制在逐渐衰落成为礼仪性虚职的情况下又发展出了新的内涵。对于东魏、西魏而言,宗师已经成为一个观赏性的虚职。而终北周一朝,基本上所有担任宗师一职的都是宗室中的实权大臣,能够主掌朝政的存在。因此,在宗室出身的实权大臣不想篡位的情况下,宗师实际上就成为了他在皇室宗族范围内所能领受的最大官职,毕竟按照传统的宗族观念,即使是皇帝,作为宗族的一员,也是要服从宗族族长的命令的。

而到了隋唐时期,逐渐稳固的皇室已经不再需要宗师这一官制来拱卫皇室,于是重拾汉制,而在宗正都被太常所省并的情况下,宗师作为特殊时期的特殊官制的消亡也就可想而知了。但我们需要承认宗师官制作为拱卫皇室、协调宗室、推举人才的一种方式,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仍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12][23](唐)杜佑撰:《通典》,中华书局1988年。

[2][21](东汉)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3](南朝·宋)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

[4][5][6][22][25](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

[7][17](北魏)魏收撰:《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

[8][9][16][28](唐)李延寿撰:《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

[10][11][19][20]李百药撰:《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

[13](唐)魏征等撰:《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

[14][15](北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18](唐)令狐德棻撰:《周书》,中华书局1971年。

[24](南北朝)庾信撰,倪璠注:《庾子山集注》,中华书局1980年。

[26]朱大渭、梁满仓:《魏晋南北朝宗族组织试探》,《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4期。

[27]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2007年。

猜你喜欢

官制宗师宗室
30万元的MPV搅局者来了!传祺M8宗师系列为什么定价贵?
广汽传祺新一代M8豪华MPV宗师系列
棍法宗师
26.98万元起售,传祺M8宗师系列正式上市
宋代宗室经济状况与宗室政策探析
北宋宗室外出交游受限述论
徐谓礼文书——南宋官制百科全书
金朝酋邦社会形态下勃极烈官制始末
北宋宗室任官制度变迁考
浅谈师兑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