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竭散外敷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癌性疼痛临床研究

2018-05-30马继恒王国方戎云霞

新中医 2018年6期
关键词:癌性癌痛恶心

马继恒,王国方,戎云霞

丹阳市中医院,江苏 丹阳 212300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癌痛患者具有局部疼痛点或引起疼痛的肿块;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40分;年龄18~85周岁;预计生存期>3月;外敷治疗至少2疗程;能自我表述疼痛情况。

1.2 排除标准 皮肤破损不能敷药;局部皮肤过敏;不能配合治疗者及其他不能接受中药外敷的患者。

1.3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4年6月—2017年5月在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肿瘤科门诊及住院部住院的具有癌痛症状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经病理确诊)患者,共87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4例,男31例,女23例;年龄38~80岁,平均54岁;KPS评分平均(81.11±5.94)分。对照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36~79岁,平均53岁;KPS评分平均(80.61±7.82)分。2组年龄、性别、KPS评分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规范化癌痛治疗。依据《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2]为治疗规范,具体采用三阶梯癌痛给药。

2.2 观察组 在给予规范化癌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龙竭散外敷。龙竭散处方:血竭、乳香、没药、三七各5 g,青黛、冰片各3 g,天龙6 g等按一定的比例研成超细粉,取50 g该粉末,以蜂蜜或温开水调匀后覆盖在清洁敷料上外敷于疼痛处,每次外敷时间6~12 h。龙竭散外敷治疗为外敷10天,停4天为1疗程。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1)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0~10分评分;(2)止痛药用量增减情况;(3)恶心呕吐及便秘症状情况:①恶心。0度:无恶心;Ⅰ度:能进食,食欲正常;Ⅱ度:食欲明显下降,但能进食;Ⅲ度:不能明显进食。②呕吐。0度:无呕吐;Ⅰ度:呕吐1~2次/天;Ⅱ度:呕吐3~5次/天;Ⅲ度:呕吐多于5次/天。③便秘评分为自觉症状评分:0度:无便秘症状;Ⅰ度:难排出,无需辅助药物治疗;Ⅱ度:不能排便,辅助药物治疗后缓解;Ⅲ度:药物辅助治疗仍排便困难。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表1 2组疼痛N R S评分比较例

4.1 2组疼痛NR S评分比较 见表1。治疗前,2组疼痛NRS评分各级评分情况、平均评分等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NRS评分各级评分、平均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疼痛控制更好,提示外敷治疗具有较好的辅助止痛效果,能减少疼痛的发生率及降低疼痛评分。

4.2 2组止痛药物使用量情况比较 见表2。2组止痛药物使用量情况比较,经χ2检验,χ2=24.95,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外敷治疗能减少止痛药物的用量,并具有一定的止痛效果,能起到辅助止痛的作用。

表2 2组止痛药物使用量情况比较 例

4.3 2组恶心或呕吐症状发生率比较 见表3。治疗前,2组恶心Ⅰ度患者各有1例。治疗后,观察组恶心Ⅰ度2例,呕吐Ⅰ度1例;对照组恶心Ⅰ度7例,Ⅱ度1例,呕吐Ⅰ度1例。治疗前,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观察组5.56%,对照组27.27%,2组比较,经χ2检验,χ2=8.124,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规范化止痛治疗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有增高,观察组的发生率较低,提示外敷药物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表3 2组恶心或呕吐症状发生率比较 例

4.4 2组治疗后Ⅱ~Ⅲ度便秘症状发生率比较 见表4。观察组Ⅱ~Ⅲ度便秘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χ2=6.476,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治疗后Ⅱ~Ⅲ度便秘症状发生率比较 例

5 讨论

目前,癌痛的规范化治疗主要是在抗肿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三阶梯止痛法,以神经阻滞治疗和局部放疗或消融治疗为主[4]。治疗重度疼痛的主要药物以阿片类药物为主,包括吗啡、芬太尼、羟考酮等各种剂型,然而,止痛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如便秘、恶心呕吐、成瘾性等也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癌性疼痛属中医“痛症”的范畴,包括实证和虚证两个方面,而肿瘤引起的疼痛多有肿块压迫或神经侵犯,属实证多见,且多数疼痛比较剧烈,治疗效果不佳,其中瘀毒内结是癌痛发生的主要因素,癌毒侵袭机体,可直接侵犯脏腑,阻滞经络,导致癌痛的发生。中医的治疗主要以穴位注射、穴位贴敷、中药内服等,外敷治疗研究较少。汪洋[5]观察祛瘀消痛贴膏(三七、姜黄、白芷、水牛角、土鳖虫、西红花等)治疗癌性腹痛110例,有效率约89.09%。易晓文[6]观察中药外敷对比奇曼丁治疗肝癌疼痛发现中药外敷有增加强心功能的疗效。其他还有消瘤贴、消瘤止痛膏等报道中药外敷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基本所涉及的研究仅观察癌痛的缓解情况,有效率参差不齐,显效率多数很低,大约为10%~20%。

龙竭散是孟河医派丁家祥的家传方,具有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之效,其止痛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示龙竭散外敷治疗能减少止痛药的使用量,减轻患者便秘、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对肿瘤的生长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方中乳香、没药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的作用;全蝎、蜈蚣能疏风通络止痛;龙血竭活血止痛[7];冰片有增加药物渗透的作用。通过研究及药物组成分析,该方的机理与缓解局部的水肿,减少局部的神经刺激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有减缓局部肿瘤的生长也能缓解疼痛的刺激。龙竭散外敷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癌痛,研究前景较为广阔。

[1]胡夕春,王杰军,常建军,等.癌症疼痛上海专家共识[J].中国癌症杂志,2017,27(4):312-316.

[2]中华人民国和国卫生部.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5(1):31-38.

[3]吴喜庆,张敏.癌性疼痛的中医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339-342.

[4]金英虎,王锡山.癌性疼痛的治疗[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5,4(1):71-72.

[5]汪洋.祛瘀消痛贴膏治疗癌性腹痛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7(7):1215-1216.

[6]易晓文.中药外敷对原发性肝癌的止痛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30-31.

[7]张红,郑霞.中药外治治疗癌性疼痛用药规律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2):152-153.

猜你喜欢

癌性癌痛恶心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麝蟾镇痛膏治疗150例癌性疼痛的系统评价
老年癌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消癥止痛外用方治疗癌性疼痛38例
中医护理干预控制癌性疼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