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可视化研究*

2018-05-30代二庆赵红艳

中医药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图谱中医药

杨 楠,代二庆,赵红艳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62)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对于维护中华民族及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作出重大的贡献。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扩大,中医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问题也突显出来,从而成为制约中医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但对于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问题,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认识[1]。因此,有必要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对中国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面取得的成果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Citespace是一款免费的可视化软件[2],可以对特定领域中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及文本挖掘,探索出该科学领域中的关键路径、知识转折点及发展前沿。本研究利用Citespace分析中国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更好地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期刊,排除博硕士论文,检索方式为:主题=“中医”or“中药”or“中医药”and“临床疗效评价”,检索年限为建库—2015年,进行精确检索得到972条记录,以refworks格式导出。

1.2 方法 根据检索结果,采用GraphPad Prism 5制作绘制文献发表趋势图、Citespace 4.0软件绘制机构、作者和关键词知识图谱。

2 结果

2.1 论文数量 以年份为横坐标,论文数量为纵坐标,绘制发文量趋势图,现有文献表明,中国对于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最早可能起始于1990年,从2002年突然猛增,在2009—2015年,发文量波动较大。见图1。

图1 年度发文量趋势

2.2 作者 以作者为网络节点,时间设置为1990—2015年,时间分割为3 a,阈值设置TOP=15,绘制作者合作的网络图谱,可以反映出中国学者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面的发文数量及合作情况:1)发文量≥8篇的作者分别为:刘凤斌(17篇)、李建生(17篇)、刘保延(16篇)、余学庆(15篇)、谢雁鸣(13篇)、王永炎(11篇)、高颖(11篇)、刘建平(10篇)、王忆勤(9篇)、李素云(8篇)、卞立群(8篇)、商洪才(8篇)、唐旭东(8篇)。2)各作者间的连线较多并且较粗,由此说明各个作者之间合作相对密切。见图2。

2.3 机构 选择机构为网络节点,设置时间为1990—2015年,时间分割为4 a,阈值设置TOP=20,绘制机构合作的网络图谱。可以反映出1990—2015年中国各研究机构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面发表论文数量及合作情况:1)发文量≥10篇的机构分别为: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2篇)、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21篇)、北京中医药大学(21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8篇)、中国中医科学院(17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6篇)、天津中医药大学(15篇)、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篇)、广州中医药大学(14篇)、河南中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13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3篇)、山东中医药大学(12篇)、南京中医药大学(11篇)、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11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0篇)、上海中医药大学(10篇)。2)各个单位之间的线条较少,并且线条较细,说明各单位之间没有进行更好的沟通及交流,研究相对独立。见图3

2.4 关键词聚类分析 选择关键词为网络节点,设置时间为1990—2015年,时间分割为3 a,阈值设置TOP=15,绘制关键词的网络图谱,见图4。

对以上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如图5所示,该图中国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热点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1)中风的临床疗效评价(包括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中成药等内容)。2)冠心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包括冠心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症结合等内容)。3)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循证医学研究(包括疗效评价和中医药、循证医学等内容)。4)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临床观察、中医证候和随机对照试验、循证医学等内容)。

图2 作者合作网络可视化图谱

图3 机构合作的知识图谱

3 讨论

临床疗效评价是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设计,选择反映疾病特点的合理指标,将疾病的客观变化作为评价的目标[3],侧重于评价疾病各项指标(有效率、病死率、复发率等)、实验室指标(生化检查、免疫检查等)、影像学指标心电图、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其他指标数值的变化[4]。中医药疗法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色,采用灵活多样的治疗思路和手法对疾病进行干预,力争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人与自然相应的最佳状态[5]。但目前为止,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大多都仿照现代医学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系统的评价标准[6-7],从而制约了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评价依然是中医学发展的热点和倍受关注的焦点[8]。

本研究较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领域中的年度发文量、作者及机构合作情况、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结果显示中国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面的年度发文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作者之间合作相对较密切,关键词可以反映出中国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中风的临床疗效评价、冠心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循证医学研究、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具体实施方法4个方面。但同时,本研究也体现了中国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不足之处:跨机构间的合作和交流较少,对于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比较分散,也没有更好地体现出中医药的特色。

图4 关键词的网络图谱

图5 关键词聚类图谱

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及人民健康观念的增强,中医药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而处于核心地位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是中医药临床研究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7、9-12]。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建议中国政府将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相关研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国科研工作者及科研单位应加强合作,在充分挖掘中医药特色的基础上[13-14],应用现代医学一些科学、合理的理论及方法,制定适合中医药在国内及国际上推广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促进中国中医药全面、更好的发展。

[1]吴喜庆,陆小左.中医客观化疗效评价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3):1475-1477.

[2]李 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3]邵明义,魏 明,闫博华.软指标的等级处理对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7):1315-1317.

[4]张 帆,刘光辉,张 哲,等.有关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思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6):1285-1287.

[5]郭家娟,崔英子,魏 岩,等.构建冠心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路与方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4(5):1037-1040.

[6]高小明,马跃海,曾 悦,等.浅谈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存在的若干问题[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7):1217-1219.

[7]朱向东,梁永林,王 燕.从中医思维角度探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问题[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7(1):152-156.

[8]刘保延.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学基金,2010,23(5):14-20.

[9]林雪娟,朱 龙,杨 敏,等.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参数及其分类[J].中医杂志,2016,57(2):91-95.

[10]王红玲.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实践中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4(12):54-55.

[11]商洪才,张伯礼,李幼平.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实践中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3):266-268.

[12]张军平,吕仕超,朱亚萍,等.病证结合模式下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着力点[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6):956-959.

[13]王莹莹,杨金生.中医药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2):6-7.

[14]孙幕和.从中医思维角度探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问题[J].大家健康旬刊,2015,9(6):28-29.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图谱中医药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中医药知识图谱应用现状分析及痴呆痰瘀互结证知识图谱构建探索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绘一张成长图谱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