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中国小说欣赏的教学策略

2018-05-29钱文娟尚十蕊

学周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现状小说教学策略

钱文娟 尚十蕊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小说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但是,就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中的小说作品进行细致的研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小说作品的分析更加具体、灵活。

关键词:小说;现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2-01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2.086

小说,是指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写作方法。高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储备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引入文学作品的教学能进一步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类型,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小说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下面,笔者对此浅谈几点见解。

一、高中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说的篇幅较长,导致学生没有细品文本的时间

高中的语文课时有限,学生的作业量也比较大,因此,在面对相对较长的小说篇目时,许多学生只求读懂,不求读精。教师面对有限的课时和学业水平测试、高考的压力也不敢拿出大量的课堂时间来供学生细品作品,以至于许多作品学过之后,学生只记住了主要人物和基本情节,而没有经过深入探究,更没有达到提高阅读鉴赏水平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死板没有新意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虽然课堂形式多起来了,但是大多数教师依然沿用老的教学思路,遵循着一成不变的“人物、情节、环境”“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对小说的认识形成了思维定式,限制了学生对小说的个性化解读。

(三)华而不实的教学环节影响了教学效果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许多教师喜欢用图片展示人物形象,甚至用视频来代替读文,这样的确直观,但是却抹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读图是直观的视觉体验,而读文却是将没有生命的文字转化为鲜活的形象的过程。没有了这个过程,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就不会有提高了。

二、中国小说教学策略

下面,我结合高中语文必修五(人教版)选自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教学实践中谈谈高中小说教学的方法。我认为,小说教学宜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理清故事情节,弄清文章结构特点

情节就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也可以说是人物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的行动过程。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主要的情节结构如下:(1)沧州遇故知(开端);(2)密谋害林冲(发展);(3)看管草料场(发展);(4)夜雪杀仇敌(高潮、结局)。从这些情节结构可以看出,文章以“林冲的性格变化”为线索,按事件的自然进程来叙写的。借林冲与以高俅为代表的奸臣恶势力的尖锐矛盾的产生、发展、解决来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直至最后情节发展到高潮。整个故事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引人入胜。全篇以“山神庙偶听真情”为转折,前后人物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前面表现林冲对封建恶势力的幻想、忍让;后面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幻想破灭,他终于挣断了逆来顺受、忍辱负重的思想枷锁,反抗性高度升华,坚决走上梁山的农民造反、起义的革命道路。

(二)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典型意义

小说艺术的特征就是塑造生动感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鉴赏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即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来揭示人物的典型性。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细节描写极为出色,作者善于捕捉一些富有人物独特性情的细节来展现人物。如在遇故知和密谋这两部分,作者极力描写了人物密谋时的鬼鬼祟祟。从人物进场时的动作(两点“闪”字),密谋时的语言、表情等多方面着眼,把陆虞侯等人怕暴露身份,躲躲闪闪的特点生动地刻画出来,既写出了小心至极,也写出了小人鬼祟之态。当店小二提醒林冲“在恩人身上有些妨碍”时,林冲大惊,要让那“破贱贼”“骨肉为泥”,并买了把“解腕尖刀”,寻了三五日。这些动作、神态的生动描写,反映了林冲知晓自己被流放沧州牢城营,仇家再次寻仇后内心的真实情感,他压抑在内心的反抗精神如火山一般就要爆发,矛盾冲突一触即发,但林冲“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自心下慢”了。由此可见,林冲这次的反抗并不彻底,得过且过,委曲求全的忍让心态再一次占据了自己的内心。

看守草料场这部分,是他这种心态淋漓尽致的展示。管营叫他看管草料场,他明知其中必有阴谋,但他并没提出任何异议,只是应到“小人便去”。到了草料场,看到草屋崩坏,不能住人时,他立马想到“待天晴,去城中换个泥水匠来修理”,当他饥寒难耐,准备到二里路外的市井去沽酒买肉时,“取些碎银子”“将火炭盖了”“拿了钥匙”,锁了两处门,然后才“信步投东”,路径山神庙时,他又虔诚地顶礼求山神庇佑等等大量的细节描写,将一个随遇而安、安分守己的林冲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

(三)根据小说“三要素”,把握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在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时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因此,在分析小说的主题时,必须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的探索。

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主题,我们首先把握林冲这一形象的性格变化过程,从安分守己、隨遇而安到彻底走上反抗道路的性格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高俅、高衙内的不依不饶,陆虞侯、富安的紧逼不舍,管营、差拨的笑里藏刀……一步步将林冲逼上了梁山。所以,“官逼民反”在林冲身上体现的最为真切,这就是整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主题。一部《水浒传》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但是说到底,在封建社会的礼教控制下,作者无法跳出自己的思想限制,所以“替天行道”只是替“天子”行道,和广大平民关系不大,他们终究是封建礼教的“奴才”。

总之,在高中阶段的小说教学中,高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进而分析归纳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典型意义,把握作品的主旨思想,以逐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徐莉.浅谈《中国小说欣赏》的学习方法[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9).

[2] 钮亚.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教学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现状小说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