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审题中思考 在思考中动手

2018-05-29张林丽

学周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审题能力低年级教学质量

张林丽

摘 要:在小学教育阶段,低段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知识储备量不足,他们对于未知的知识好奇心不足,对于课堂上将要学习的新内容的兴趣也不强烈,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数学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对于低段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结合低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习惯,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低年级;审题能力;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2-008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2.051

一、小学低段学生学习的特点

低段學生指的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于小学的生活充满了想象与好奇,与以前的生活也不大一样,不管是生活方式还是学习方法对比以前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学习知识的方式以及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熟悉的程度也与以前大不相同,变得比以前更紧张也更有纪律性。对于学生的期待和要求,不论是从家长的角度还是从学校的角度来说,都会变得更加的严格。对于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接受知识的程度有限,自身具备的知识点的容量也有限,对于拼音识字的内容也比较少,所以阅读和审题的速度相对比较慢,导致学习难度增加。

二、低段习题所具有的特点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数学以及数学习题的内容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现在的试题更侧重于生活,也更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自身的经历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于低段学生数学习题的设置方面,多数是使用漫画的形式或者图片的形式,相比以前纯文字的表述,可能会更加形象生动,更容易让学生理解。随着学生不断往高年级迈进,他们对于文字表述方面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教师也应该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和性格的特点设置课堂教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提高数学的审题能力,还可以将部分练习题让学生以填空的方式进行解答,或者通过涂涂抹抹画画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完成题目,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进步。

三、如何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仔细寻找关键词,“火眼金睛”不难有

小学低段学生刚接触数学,也是刚刚系统地学习。不管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学生都必须要具备简单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低段学生刚进入系统地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阶段,对于生字不能很好地掌握,而且知识储备量有限,给学生的审题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在做题的过程当中,学生往往遇到不会的题目,都会寻求教师的帮助。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学生读题量,让学生明白基本的含义之后,结合个人的理解继续做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审题,教师要培养学生反复阅读反复读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当中学会思考,搞清楚题目当中的数量关系,明白题目的含义,提取题目中的关键的信息。

在为低段学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利用布置教学题目的方式,让学生对比题目中信息的不同,然后从这些当中提取关键的信息。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教学题目,帮助学生分析。“一个蜘蛛侠玩具50元,后来涨到了100元,那么,该蜘蛛侠玩具涨了多少钱”和“一个蜘蛛侠玩具原价要100元,后来增加了50元,问该蜘蛛侠玩具现在需要多少钱。”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涨到”和“增加了”的含义,也知道了二者的区别。前一个题目,蜘蛛侠玩具价格增加了50元,现价是100元;后一个题目增加了50元,现价就是150元,不同的字眼代表的含义也不相同。通过对比,学生认识到,改变题目的一两个词语,会使整个题目的意思发生变化。教师应从低年级就开始培训学生的“火眼金睛”,让学生读完一遍题目之后就可以排除干扰,成功解答题目。

(二)多读多看题目意,巧用智慧不上当

低段学生的数学题目,会有一些数字和文字的简单表述,还会有一些图标文字穿插其中。低段学生认识的汉字比较少,所以往往图画的题目是相对比较多的。通过看图,学生能从图画当中获取关键的信息,然后进行解答,提高解题的效率。如某题目中靠右的地方有5个小正方形,中间有4个小正方形,左边有11个小正方形,问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如题目左中右各种5个圆形,如何利用乘法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圆形。对这些题的解答,首先学生要学会观察,观察这些图形,看清楚每个小组当中有几个正方形和几个圆形,然后再根据题目设置的问题进行解答。第一个题目的解答过程为5+4+11=20,而第二题目则为5×3=15。通过审题,有些学生会觉得第二个题目当中的答案是5+5+5=15,最后的题目的结果虽然是正确的,但是解题的过程却出现了错误。在教学当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题能力,增强学生的读题和审题能力,使学生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和失误。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联系生活当中的一些相关实物,让学生形成具体的认识。

(三)边说边想来审题,出声思考想一想

小学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当大声朗读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也许更有助于他们对于题目的记忆,在教学当中,这样其实也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审题时慢一点,静下来,想一想,读一读,让学生读到哪里就用手指到哪里。这样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的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表内除法”时,教材中有一道这样的习题:“距离艺术节开幕还有35天,问再过几个星期艺术节开幕?”对于这个题目,其实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被除数,什么是除数。学生在解题时可能会有难度,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读出题目,而且务必多读几遍,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切记不能一读完题目马上就开始做题。教师要根据日常的生活常识,引导学生,一周有7天,那么对于这道题目的解答,就是问35里面有几个7。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可以轻松地达到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效率。这样的教学方式抓住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出声读出题目,一边读,一边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解题当中,并提取有用的信息,审题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四)抓住重点来审题,关键词上画一画

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现题目当中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可以用铅笔画出来,然后,让学生多读几遍题目,发现画出来的部分重点,明确题目的内容之后,学生能够更轻松地解答题目设置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完“100以内的加减法”以后,教师出了这样一道习题:“先计算下面习题,再把算式按照得数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48+39 94-25 67+7-9 99-9-15 24+3”这样的题目的设置。在审题的时候,教师就应该从关键点入手,让学生多读几遍题目,然后画出题目当中的关键的内容,再进行解答。对于这道题,关键点有两个,首先在于计算,要计算出加减法的结果。其次就是比大小,把这些计算结果从大到小的排列。教师要对学生有正确的引导,在计算、算式和从大到小这三个词语下面画横线。学生在解题的时候,看到这样明显的标记,也会特别地引起注意,那样也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对于此教学方法,教师采取了提取题目关键词的方式,让学生引起注意,从而更好地去解题,减少数学题出错的概率,提高学生成绩。

三、 结语

低段学生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也存在短时记忆。我就数学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做出了以上几种方法,运用手、口、眼、脑等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去学习,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学习,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左敬珊.提高低段学生审题能力的有效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5(29).

[2] 徐云桦.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培养[J].好家长,2016(17).

[3] 董会娟.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2013(6).

[4] 潘念.浅谈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2(10).

猜你喜欢

审题能力低年级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