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构建有思考力的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

2018-05-29杨学萍

学周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思考力小学数学策略

杨学萍

摘 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位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构建有思考力的数学课堂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任务,思考力不仅是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备品质。为合理构建有思考力的数学课堂,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想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教师还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在课堂上为学生主动创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此外,生活是数学思考力培养的土壤,更应紧密联系,让学生的思考力能够落地。

关键词:思考力;小学数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2-00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2.01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思考是行动的先驱,是创造的动力源,思考力不仅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备品质。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合理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设情境,会使课堂更鲜活,更有趣,更亲切。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快速吸引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科学预设问题,合理利用新生成的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学习数学的本质是一种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提炼出数学模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走进学生,把握学生心理特点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教育和因材施教。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教学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探究。

(二)科学预设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能有效调节教学进程,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教学的提问,只要教师问在导入点上,问在重难点处,问得有趣味,问得明白,就能调动学生的學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就是一位身负重任的导演,预设问题,精心编排。巧妙的问题设计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挖掘学生内心需求。有效的问题预设能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在知识结构的合理层面上有序接受,并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问题的科学预设是学生思考的牵引,能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力的发展。

(三)合理利用新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要善于整理课堂新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并与预设的问题进行有机整合,把学生的思考完美地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找到学习契合点,进而引导学生再思考,并找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思考,勇于回答的能力。教师要恰当调控问题,灵活整合课堂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的思考。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我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纸片,让学生说出涂色部分是不是纸片的三分之一,其中有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认为是三分之一,还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认为不是三分之一。针对出现的这种问题,我让学生分成两组,开始辩论。其中一组学生拿出了一个长方形,随手撕下了一条,接着又撕下了一条。然后他说:“大家请看我手中的纸条,每张纸条都能用三分之一表示吗?”大家说不能。这位学生又说:“老师前面已经讲了,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产生的,老师出示的那张图片没有平均分,所以不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大家恍然大悟,弄清了“平均分”的意义。在这次教学中,我利用学生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讨交流,轻松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留足空间,让学生尽情展示

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处理好教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教学活动变成学生主动出击的舞台。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的自主探究学习。在教学“集合”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到展台前展示自己的成果。没想到学生讲得头头是道。在评课时,县教研室马主任说:“你让学生展示的环节非常好。让学生展示,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因为他要讲清楚自己的成果,不就是一边思考一边讲解吗?这不就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消化过程吗?”听了马主任的评价,我很受鼓舞,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展示,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展示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时期。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帮助学生培养思考的能力以及习惯。这一习惯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长久地探索发现,巩固提高数学成绩。教师还要注重创新课堂,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吴正宪与小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2009.

[2] 黄超文,常小青.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思考力小学数学策略
Logic Dots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Logic Dots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做有思考力的历史教育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思考力探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