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国环形铜法码

2018-05-29夏胜红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古都外圆战国

夏胜红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文物局,安徽 马鞍山238200)

和县博物馆收藏着一套历阳镇城北窖厂墓葬出土的珍贵砝码共六枚,为战国青铜器,大小不一,均为环形,宛如算珠,虽因年深日久锈迹斑斑,但可看出,制造工艺是精良的。(附图)

1984 年10 月17 日历阳镇城北窖厂在取土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立即向县文物管理所报告,我所接到报告后,组织专人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组法码就是在该墓出土的。经省文物鉴定站鉴定为战国时期。省专家组鉴定定为叁级文物并命名为:战国环形铜法码。这六枚砝码质量分别为116 克、57.2 克、26.51 克、13.2 克、3.2 克和1.9 克,虽有缺失,但令人惊奇的是,这组砝码准确组成了一个二进制系列。即相邻两枚,大砝码质量是小砝码的两倍,如116 克约是57.2 克的两倍,57.2 约是22.5 克的两倍,余类推。可以推断在13.2 克和3.2 克之间缺失一枚质量构6.5 克左右的砝码。

第一枚:重116 克,外圆直径为3.5 厘米

第二枚:重57.2 克,外圆直径为2.8 厘米

第三枚:重26.15 克,外圆直径为2.1 厘米

第四枚:重13.2 克,外圆直径为1.7 厘米

第五枚:重3.2 克,外圆直径为1.1 厘米

第六枚:重1.9 克,外圆直径为0.9 厘米

这套砝码从形状看,做成环形适合用杆状物或绳索等串起来,便于使用保存,携带;推测衡器,应该是用于天平类,用在杆秤上是不合适的。从材质和做工看,很精良,二千多年来,其质量损失和误差是很微小的。从砝码质量看,可以推断历阳古都在战国时1 斤大约230 克,秦统一度量衡后,一斤为257.925 克才为全国一致的标准,那么这套砝码中最大的那枚(116 克)就是半斤。那枚13.5 克的是一两,最小的1.9 克那枚是1/8 两。

这套砝码用来称量什么物品呢?用于天平上的这种小砝码不应是称量粮食、牲畜、木石、瓜菜等质量很大的物品,而应该是称量质量较小的贵重物品,如贵金属(金、银)等、钱币、药材等。

这组砝码,将繁荣的历阳古镇历史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 年),闪烁着历阳古代工商业的辉煌,也展现了历阳古镇工商文化的丰富内涵。

不少学者认为历阳古镇自范增建筑亚父城,这是不对的。“秦置历阳县”,这是和州的各种志书所标明的。项羽封范增为历阳候,太史公的《史记》有记载。但项羽所封的王、候的领地并非食邑,而是集军政于一统的实体,这些王和候的名称也非新造,大多是沿用封地的原名。如汉王封汉中、代王封代国、殷王都朝歌、河南王者都洛阳等。项羽把范增封历阳候,不仅说明历阳地势重要,也说明了历阳在先秦时代就很繁荣。(项羽不会把亚你封到贫瘠之地)所以出现历阳这个名称在先,历阳候乃按历阳得名。秦设郡县,大体上也是按山川和原有候国取名,故历阳古城远在春秋战国时就存在了。

关于历阳古城的位置,一说在今天的县城,也叫亚父城。一说在今天的麻湖圩一带,因为淮南子载“历阳之都,一夕成湖……”。我们避根据不足的种种说法。仅就现在的这套砝码来看,今天的历阳镇是不是古历阳之都没关系,但可以断定,比亚父城早得多,远在战国时就是一个叫做历阳的繁华古都大邑。

从长江的演变历史来看,晋以前,长江的入海口在江阴附近,学者们断定历阳的横江渡(古称千釜津、渔邱渡)是长江下游最重要的渡口,除乌江之外,没有其他正式的渡口。从南北交通来看,不仅历阳至全椒、东城、历阳至龙亢、拓皋、寿春有古驿道,历阳向北还有许多水上通道,所以地处吴楚交界之处的历阳,在战国时期,不仅发生过许多战争(如吴楚长岸之战)也是长江南北的交通要道,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这套砝码正是商贸尤其是边贸的需要。

这套砝码二进制关系不仅使我们容易了解古代的16 两为一斤的进位制,而且这套砝码可以方便地称量一斤以内任何质量的物品。误差一定,在量程范围内,称量任何质量的物品,这种二进制系列所用砝码数量是最少的。(也就是说历阳砝码称量一斤以内任何质量的物品,误差只有1/8 两,只用7 枚砝码就够了,如果用其它进位制,如10 进制,7 枚砝码就不够了)。最近,和县博物馆又收藏了一套出土于县城内的战国砝码,与这套砝码相似,这充分说明了本文所述砝码并非偶然存在,也不是外地泊来,而是战国时历阳普遍使用的重要器具,也佐证了历阳古都手工业、商贸业的繁荣和城市规模的浩大。我们由衷惊叹古代历阳人的智慧,我们也为至少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历阳古都喝彩。

猜你喜欢

古都外圆战国
奇特的沙漠古都——统万城
战国讨债传奇——围魏救赵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高精度专用数控外圆磨床研制
重现水清岸绿的古都风景线
薄壁环预应力外圆车削加工参数优化
高精度外圆磨床磨削测力仪的研制
薄壁套类零件外圆车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