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枣阳:“四小四大”展现农发综合新作为

2018-05-28唐汉东齐春华

当代农村财经 2018年4期
关键词:枣阳市产业链全市

唐汉东 齐春华

2017年,湖北省枣阳市农发办坚持小中见大,通过“四小四大”争当财政支农“排头兵”,在服务“三农”发展中实现新作为。继2014年成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县后,2017年又成为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县。其申报的优质大麦和优质桃全产业链项目,已进入国家农发办项目库“笼子”。

一、小部门实现大站位。枣阳市农发办现有7名人员,在外人看来是一个处于“边缘化”的小部门。近年来,他们自觉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去落实、谋划和推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贡献“农发力量”;在服务农业农村发展上,展现“农发作为”;在提升财政履职能力上,塑造“农发形象”。通过弘扬“不干则已、干就干好”的作风,紧贴中心,融入大局,找准结合点、发力点和突破点,尽职尽责、勇于担当,以干事创业的蓬勃激情和热火朝天的工作氛围,主动投入到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促进全市“三农”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二、小作为激发大活力。农发部门作为虽小,但通过“三做”激发了大活力。一是把工作做实。枣阳市农发办围绕“在农发系统中争位、在财政工作中谋位、在作风建设中提位”的理念,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全年共向上争取项目13个,向上争取资金6446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在襄阳市和全省47个粮食主产县中名列前列。二是把业务做强。目前,市农发办有2人自学考入高级会计师职称,有4人进入省办绩效考评专家库,为提升全市农发工作管理水平、促进升档提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把形象做好。枣阳市农发办充分运用《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的影响力,积极宣传枣阳市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园区、精准扶贫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新舉措,为全市农发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小舞台拓宽大视野。枣阳市农发办坚持“姓农”为农,在小舞台上拓宽大视野,做大文章、唱大戏,充分发挥“综合”和“集成”优势,围绕农业产业链,把土地治理与产业化开发有机连接起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在获悉国家农发办和农业部准备部署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工作时,迅速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引起了高度重视,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科学筛选确定了比较优势突出的优质小麦和优质桃产业链条,与农业局一起拟定了《枣阳市优质小麦和优质桃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工作实施方案》,上报国家农发办和农业部备案。同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交流意见,研究措施,解决相关问题,达到“一个产业集群、一个龙头企业、一批产业基地、网络一批农户”的全产业链生产“旅程”,实现优质小麦和优质桃产业成为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农村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经济体。

四、小职能发挥大作用。枣阳市农发办申报成功的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项目,在资金方面得到了省和国家农发办的倾斜支持。同时,枣阳市委、市政府将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纳入全市“三农”工作主要内容。通过农发搭台、部门唱戏,整合部门资源,采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组建优质小麦产业联盟、打造生态农业基地、提升农产品初加工能力、实施品牌营销战略等措施,全力支持优质小麦、优质桃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在巩固提升枣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着力建成优质小麦、优质桃两条区域优势显著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形成两个区域农业知名品牌,农产品加工业比重提高5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加10%以上。

(作者单位:湖北省枣阳市农发办)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枣阳市产业链全市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枣阳市松材线虫病的除治及防控
我家的老风扇
“明天我还要来”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明天我还要来”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