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丹寨:“三招”助力脱贫攻坚

2018-05-28陈贵旭黄立祥吴如军

当代农村财经 2018年4期
关键词:三招一方水土全县

陈贵旭 黄立祥 吴如军

2017年以来,贵州省丹寨县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深入开展“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行动,持续掀起脱贫攻坚热潮,以“扶智、移民、产业”三招攻略脱贫攻坚,较好地实现了“靶向疗法”,“大水温灌”变“精准滴灌”,脱贫攻坚效果日益凸显。

据丹寨县《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7年,全县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08万人, 1个贫困乡镇摘帽、23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59%。

一、扶贫先扶智 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脱贫致富的根本,在于提振困难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自我“造血”的内生动力。而自我发展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

为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丹寨县走“扶贫先扶智”的发展路径,在全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业适用技术培训。2017年年末,全县完成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56期32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956人,就业创业率达97.8%。

阻隔贫困代际传递,从源头上斩断“穷根”。丹寨县本着“穷县办大教育”的思路,将教育工作摆在脱贫攻坚的首位,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两免一补、两助三免、营养改善计划等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全面落实。2017年以来,共资助79418人次,资助金额4288.48万元;对扶贫、统战、团委、计生等部门资助项目及社会捐助进行统筹,资助大学新生479人,资助金额166.5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新生资助实现全覆盖。

二、移民搬迁 实现“三赢”

丹寨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财政增收困难,贫困程度深。“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丹寨农村的生产生活写照,也是致贫的一个“标签”。2011年,该县贫困发生率为49%。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山区里,几乎处在贫困状态。

移民扶贫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最有效途径。为此,丹寨县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以赴抓搬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量身定制”易地移民搬迁方案,在中心集镇、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黄金地段”修建安置区,“筑巢”移民,进行多元化安置。目前,已完成2017年1221套安置房主体工程建设,启动2018年1155套安置房工程建设;落实2017年搬迁对象5599人,到2018年6月底前完成搬迁入住。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搬迁21750人,为全县总人口数的12%。通过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实现了扶贫开发、生态修复和城镇化“三赢”效果。

移民要移心,安置要置业。丹寨县除了开发环卫工、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外,又在移民安置区修建学校、建设商铺、开通公交车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从而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产业支撑 脱贫有保障

没有产业支撑,脱贫就是无源之水,不会长久、不可持续。

为此,丹寨县鼓励贫困户通过发包、转包、入股、抵押等形式,用扶贫资金、土地、技术、劳务等要素入股企业或合作社发展生产,采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产业,使贫困户从中获取股金、租金、薪金,实现收入渠道多元化。目前,全县共获批产业扶贫子基金6.72亿元,实际投放2.52亿元。新增蓝莓种植13073亩、中药材种植17129亩、菜蔬种植51810亩;茶园提质增效12466亩,荣获“2017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出栏生猪6.14万头,“丹寨黑毛猪”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国家农业部评审;建成生态禽养殖点136个出栏106萬羽,基本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

(作者单位:贵州省丹寨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三招一方水土全县
骆驼草(新韵)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地下水保护:保住脚下“一方水土”
课堂练笔有“三招”
“三招”让党内民主落地生根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