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东阳:有效激发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内生动力

2018-05-28程婧胡耀华

当代农村财经 2018年4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街道发展

程婧 胡耀华

2017年以来,浙江省东阳市针对山区行政村发展村集体经济难度大、长期处于“无路可走”的现状,明确“两年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立足当地实际,加强规划、项目、资源等要素统筹,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有效激发了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内生动力。截至2017年12月20日,全市7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已全面脱帽,提前一年完成目标。

一、拓宽发展渠道,做活项目,按需帮扶

(一)农房集聚区物业项目。在镇乡农房集聚区划出区块,专门用于新建薄弱村异地物业,长期保障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经营性收入来源。符合条件的经济薄弱村可按每间(约50㎡)15万元的成本价,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联购经营性用房(限一村一间),联购用房不得单独出租,收入统一结算分配。经营性用房的出租经营由各中心镇政府和城资办负责,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前3年保证每村年经营收入达5万元,第4年按实际出租收入结算。项目建成后,共惠及六石街道、东阳江镇、三单乡等11个镇乡街道的6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

(二)产业植入项目。选择5个村作为试点,利用本地生态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探索发展休闲农业、采摘游、观光田园、生态漫步道等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特色农业生产、加工和休闲旅游、文化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例如,东阳江镇新东村果桑产业发展项目,总投资366万元,采用股份公司运作模式,通过农旅结合,建立“公司+农户+旅游营销”的推广模式,依托农产品采摘、休闲生态旅游、美丽乡村旅游等形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30余万元的收益。

(三)产业集聚区联建物业项目。由市镇统筹,因地制宜,组团发展,成立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产业集聚区发展异地物业项目,在帮助经济薄弱村脱帽的同时,实现农业资源整合、低效用地改造。例如,北江农垦场异地物业项目,通过改造提升,搬迁17家低小散企业,拆除3.2万平方米旧厂房。同时,投资6500万元建设8幢标准厂房,吸引周边镇21家渔具类生产加工企业、20余家电商企业入驻。2016年起,每年從租金收入中拿出100余万元用于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

二、创新结对方法,整合资源,对口帮扶

(一)部门结对。安排农办、林业局、水务局、建设局等75个部门、单位,结对帮扶7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通过走访对接,全方位了解联系村现状,帮助指导各镇乡街道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制订“一村一策”脱贫计划。同时,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发展“一村一品”乡村游,壮大薄弱村集体经济实力。

(二)企业结对。引导非公企业参与帮扶,推动企业将产业优势、项目优势、资金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结对村的发展优势。积极发挥建筑产业优势,选取服装、科技、建筑等75家重点企业,采取“2+1”的方式,联合部门单位入村帮扶,通过给予资金支持、落实帮扶项目等方式,带动富村富民。

(三)村村结对。在因地制宜制定转化方案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单打独斗、单向“输血”的低层次村级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通过整合临近各村要素资源,共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抱团发展;另一方面,加强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强化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的帮扶机制,加快实质性并村,巩固全面消除家庭人均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户工作成果。

三、建立多种机制,拓宽思路,长效帮扶

(一)查漏补缺回头看,防止“被消除”。镇乡党委书记作为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第一责任人,坚持亲自抓、亲自管、带头联系“老大难”村;班子成员联系重点村,强化对发展集体经济的指导和服务。截至目前,各镇乡街道开展了3次对已消除村的“查漏补缺回头看”,收集225份薄弱村基本情况表,并高度关注临近薄弱村边缘的行政村,既确保集体经济薄弱村总数不增加,又准确掌握项目各期进展情况。

(二)培育培养带头人,实施“传帮带”。选派75名有想法、有胆识、勇于创新的优秀机关干部到各村任集体经济薄弱村第一书记,帮助薄弱村理路子、订规划、谋发展。开展村(居)干部培训班,组织村(居)党组书记、村委会主任到花园村、白泉村等先进村考察学习。开展2次村干部专题教育培训,突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业务知识、惠农政策、特色产业发展、农旅经济等内容,切实提高村干部经营管理能力。同时,在市里开设主体班次,分4批开展培训,提高农村党组书记履职尽责、带领村委及配套组织干事创业的能力。

(三)梳理政策强统筹,确保“可持续”。建立和完善村级各项资产和财务管理制度,将村报账员列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范围,市财政按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激发村干部创业创新热情。坚持每月例会制度,与镇乡街道签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责任书,明确规定若出现新增集体经济薄弱村,每增加一个该镇乡街道年终考核相应扣分,且下一年度内该镇乡街道主要领导不得调整。此外,项目建成后,引入有先进经营管理经验的个人和企业,发挥“经济能人”带动效应,入股合作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互利共赢。截至目前,共有52名在外创业能人受邀回村参加村务管理或入股村合作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街道发展
热闹的街道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街道生活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风居住的街道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