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

2018-05-26施惠珍

卷宗 2018年12期
关键词:战略思想改革创新精准扶贫

施惠珍

摘 要:精准扶贫是中央党委以多年扶贫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为奋斗目标,对传统扶贫思想进行的一次伟大创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对今后的扶贫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即以“真”为前提、以“准”为核心、以“精”为关键。精准扶贫在实施路径上选择联合发力,即坚持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政府与社会相结合以及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改革创新;共同富裕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服务宗旨和历史使命。精准扶贫思想转变了过去的扶贫模式,将社会主义本质作为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依据,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内核动力来实施靶向脱贫,致力于有效解决当前我国的贫困现状。

1 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然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再带动他人致富的政策却造成了我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尽管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国对如何消除贫困方面始终保持高度重视并已成功完成半数人口脱贫,但在我国中西部还有很多贫困人员,他们的年人均纯收入仍在2800元以下。为了尽快帮助这些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脱离贫困,党中央在过去几年曾多次走访一些典型贫困地区,如正定、宁德、福建等进行实地调查,总结出十分宝贵、丰富的扶贫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在湘西首次提出了一种创新性扶贫理念:“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1]。“精准扶贫”这一科学思想的提出不仅充分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还恰恰印证了我党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化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根据2014年底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目前贫困现状依然不容乐观:贫困人口数量与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是1:20,也就是说平均每20个人里就会存在一个贫困人口。除了贫困人数较多以外,各地贫困情况不尽相同,造成贫困的原因也是因地而异,这些都为我国开展扶贫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面对这种复杂的贫困现状,传统的粗放型扶贫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扶贫要求,必须向更细致、更深入的方向发展。为了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要赶在2020年之前实现全民脱贫。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深入了解所辖地区的贫困原因,才能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形下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加大扶贫力度进而提高脱贫效率。

中國共产党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一点在实现目标上是和精准扶贫思想保持高度一致的。一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党必须脚踏实地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开展精准扶贫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利益;另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首先就要解决人民的贫困问题,而精准扶贫这种政策就是实现全民脱贫的最佳选择。

2 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

与过去扶贫方式不同,精准扶贫采用的是一对一式的精准帮扶模式。在深入了解扶持对象的贫困原因之后,再为其“量身定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脱贫之策。因此,精准扶贫思想主要可以从“真”、“准”、“精”这三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1.“真”是精准扶贫工作展开的基础。在开展精准扶贫之前,首先要做到“看真贫”,也就是说各级党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走出办公室,到贫困地区实地排查,认真核实扶贫对象的全部信息;其次要做到“扶真贫”,也就是说各级党政干部既不能辜负党和国家的信任,更要心怀为公之心去对待每一个贫困对象,仔细筛查确定最终的帮扶对象;最后就是扶贫人员要端正扶贫态度,坚持“真扶贫”的工作作风,认真分析贫困原因,积极寻找脱贫对策。2.“准”是精准扶贫工作展开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不仅要准确分析治贫原因,更要帮助贫困群众真正找到正确、恰当的脱贫之路。致贫原因有很多种,无论是因为外部环境还是因为贫困人员的自身原因,都需要扶贫人员秉持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对待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同情况需要区别对待。只有因地因人施策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精”是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真正做到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以及脱贫成效精准”[2],才能彻底消除我国贫困难题。

3 精准扶贫的具体路径

3.1坚持中央与地方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扶贫格局

由于我国目前贫困人口数量大,并且零散分布在国家各个地区。单纯依靠党中央的领导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地方政府的有效配合,大家齐心协力,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在以往脱贫成功的案例中,到处都是党和政府为了扶贫工作而忙碌的身影。这不仅充分证明了党和政府非常关切民众疾苦,还应注意到党和政府为了维护广大人民利益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一直以来,扶贫工作始终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撑。因此,党和政府在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不久之后就开始着手打造省、市、县、乡、村五级共同努力的一体化扶贫大格局。他主张以中央领导地方,地方配合中央的形式,加强上下联动,凝心聚力,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地方各级党政机关要紧紧围绕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中央的精准扶贫内容作为行动指南,增强各级干部的精准扶贫责任意识,并建立统一的问责机制。为了更好的回答“谁来扶”这一问题,还需要对中央和地方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划分,让每级部门都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身上到底应该肩负哪些责任。只有按层级将中央部门、省级部门、市县部门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的分工才能实现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也有助于中央和地方之间一体化扶贫格局的形成。

3.2坚持政府与社会相结合,构建系统化的扶贫体系

精准扶贫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利民工程,需要数代人为之而努力奋斗。但是结合我国当今现状,扶贫资金缺口十分巨大,所以除了政府的经济补给以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因此,坚持政府与社会相结合,建立系统化的扶贫体系是目前解决资金困难的唯一出路。扶贫济困、共建和谐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国家也曾多次倡导要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结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汇聚更多财力、人力资源。构建系统化的扶贫体系,首先要确立政府在整个体系当中的主导地位。这样做是为了将社会各方面的扶贫力量统一纳入到党和政府的领导范畴内,避免扶贫力量过于分散,难以实现扶贫目标。其次,利用舆论宣传,大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单丝难成线,独木不成林”,有了社会各方面力量的鼎力支持,精准扶贫真可谓是如虎添翼,有望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社会扶贫体系” [3],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只有加强政府与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联系,才能尽快构建起这种多元化、系统化的扶贫体系,完成资源的整合利用,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3.3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培养理性化的脱贫主体

刚刚前面提到了致贫原因有很多种,既会受到外部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但贫困人员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扶贫不能只单纯依靠政府、社会的不断支援,更主要的还是扶贫人员自身要不断变得强大,才会彻底解决扶贫工作中怎样扶持的问题。只有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才能不断激发被扶持对象的积极性。“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4]。这句话其实就是希望那些从事精准扶贫的工作人员可以在日常与被扶持对象接触的过程中,坚持帮助其建立脱离贫困的信心。另外,要多和贫困户沟通,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一旦出现偏差就要及时进行疏导。比物质上的匮乏更令人恐惧的是精神上的贫瘠。如果总是一味的依赖政府救济,就会丧失主动应对贫困的机会。只要自己肯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奋发图强,那么不论多么穷困的处境也终有被我们攻破的时刻。古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说明扶贫工作的关键是要帮助贫困户掌握一项适合他们的谋生技能,提高他们自我脱贫致富的能力。正是这份处处为贫困人员着想的心意让我党更加坚定了“扶智”的信念——坚持将其作为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并在全国加以宣传推广,致力帮扶全国贫困对象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生存本领。

4.精准扶贫的现实意义

2012年,我党在第十八大会议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精准扶贫”指导思想的提出就是為了彻底扫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阻力,确保党对人民的承诺可以如期兑现。“精准扶贫”不仅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解决农村发展滞后问题,还能带领七千余万贫困人民真正脱贫致富。现距离2020年还有不到2年的时间,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必须坚持走精准扶贫路线,才能缩短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时间,加快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水平提高的速度,从而不断减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因此,开展精准扶贫的第一个现实意义就是保障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落后、不走偏,为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打下基础。

随着精准扶贫的有效开展和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也就指日可待了。精准扶贫因地因人施策,可以让贫困地区原有的经济态势不断好转,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开展精准扶贫的第二个现实意义就是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精准扶贫可以有效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并为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达到共同富裕的建设目标创立了先决条件。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要以实际行动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穷困境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精准扶贫就是让每一个困难群众都能获得帮扶,让他们能和其他非贫困群众一样,共同享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舒适、便捷的幸福生活。

5 结语

扶贫工作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政机关扶贫干部各自以往的扶贫工作经验,还要对我国现存的贫困现状和贫困原因进行层层剖析,最终提出了一种新型反贫困的战略思想——精准扶贫。不仅是对原有扶贫方式方法的补充和完善,更是在以实际行动表明社会主义消除贫困的决心。在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反贫困工作必将取得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EB/OL].[2015-06-23].http://www.zgdsw.org.cn/n/2015/0623/c218988-27193017.html.

[3]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11-30.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20.

猜你喜欢

战略思想改革创新精准扶贫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论蒋百里的国防战略思想
清康熙帝的大战略思想
论毛泽东“创造战场”的战略思想
秋山真之及其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