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充县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调查与研究

2018-05-26郭文熙

卷宗 2018年10期
关键词:社区治理社会组织调研

郭文熙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成为众多社会职能的重要载体。社会组织走进了社区治理领域,成为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各社会组织在推动国家民主建设、城乡经济建设,活跃社区文化,服务民众等方面发挥着起来越重要的作用。课题重在调研西充县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基本情况,找出可借鉴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建设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社会组织;社区治理;调研;

各社会组织在推动国家民主建设、城乡经济建设,活跃社区文化,服务民众等方面发挥着起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西充县的社会组织有了较大发展,他们在社区治理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西充县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

西充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幅员1108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人。西充距南充市仅30公里,距成都230公里,距重庆150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县有3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85个居民小组。县城常住人口13万人。截止到2016年底,全县已有各类社会组织190余个。这些社会组织涵盖了公益慈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医疗保健、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目前西充县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以兴趣为结合点的互益性组织、服务于弱势群体的公益性组织和志愿性团体构成了社区社会组织的主体。舞蹈队、书画社、太极拳协会等社区文体队伍是目前社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占被调查组织总数的70%。此外,在街道、居委会的引导和帮助下,各类服务于弱势群体的组织,如:老年协会、残疾人协会、妇女协会等,以及服务于社区全体居民的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各社区发展迅速,成为社区弱势群体救助和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o

(二)各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不平衡。平均而言,每个街道拥有社区社会组织约6个。拥有社区社会组织最多的街道组织数量达10个,而最少的街道只有2 个,前者是后者的5倍多。社区社会组织之间规模差异比较大。14.6%的组织会员规模小于1O人,但也有3个组织规模超过100人。总体而言,组织规模集中在10-50人之间。规模较大的组织以志愿者组织和弱势群體救助组织为主。规模较小的组织以文体活动队伍为主。社区社会组织之间活动时间差异也比较大。有的组织几乎没有活动,而有些组织每天都有活动。各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差异较大,不同类型的组织之间在规模和活动频率上差别也非常大。但总体而言,组织平均每周的活动时间集中在1—5个小时之间。虽然各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差异很大,但组织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三)发展模式从政府主导型向居民自治型过渡。

现有的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主要是基于政府推动。从成立方式来看,55%以上的组织是由街道、居委会牵头成立或帮助成立的,只有不到50%的组织是自发成立的。从活动经费来看,近30%的组织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街道和居委会。从活动场地来看,50%以上的组织都是利用社区活动中心和居委会提供的场地。

然而,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居民主动成立、自主运作社区社会组织的情况开始出现。在居民问卷中,已经有30%以上的居民认为社区社会组织应该由居民牵头成立。从经费来看,居民自己交会费的情况也已经出现,占被调查组织的60%,此外,还出现了一些通过服务收费等方式维持组织发展的情况。

二、社区居民对于社区社会组织的需求。

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对于社区社会组织的类型有不同的需求。年青的居民最希望建立的是:社区便民服务组织,如:小件急修、各类咨询、社区学校等;追求共同兴趣的组织,如:舞蹈队、书画社等;无偿服务于社区建设的组织,如:志愿者、绿化队、巡逻队等;帮助社区内的弱势群体的组织。但其它年龄段的居民而言,普遍希望建立的是维护共同利益的组织(业主委员会等)和互帮互助的邻里组织。作为维护社区业主利益的新生居民组织——业主委员会,在其组织活动过程中遇到了行政力量的牵制,因而在现存的组织中数量还较少。据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管理委员会”是在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由住宅小区内房地产产权人和使用人选举的代表组成,代表和维护住宅小区内房地产产权人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但是,这种“指导”在实践中很容易变成“指挥”。由于社区中很多物业管理公司是由政府房产管理部门直接主管组建的,它们对业主委员会的行政干预比较严重。

三、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障碍

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社会组织方式的需要。这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又是政府从权力、责任中心脱离出来,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形成政府与社区组织共同服务和管理社区的过程。

目前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活动资金少;场地面积小,人员活动不开或场地租借困难,活动的频率受到限制;专业化程度偏低,组织缺乏专门人才,包括专门的组织管理人员和开展活动所需的师资力量;居民的参与度低。这些使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面临重要阻碍。

四、阻碍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原因分析。

1.社会观念因素。主要表现为公众对社会组织的认知度不高,社会共治理念培育缺失。从政府层面看,重政府作用而轻社会组织参与的现象较为普遍。有些人对社会组织发展前景和能力不太看好,不敢放手让渡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空间,导致社会组织难有作为;有些人认为社会组织做的是社会边缘或者补充性的工作,导致支持动力不足。从民众层面看,对政府的依赖心理根深蒂固,遇到问题时主要寻求政府的帮助,很少去考虑各类社会组织。而对于现有的社会组织是否提供帮助或者提供怎样的帮助,社会公众也都没有清晰的认识。调查中有的社会组织反映,他们在推广公益服务项目时,常常得不到政府部门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开展的公益活动群众参与度也不高。

2.内部阻碍因素。主要表现在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其参与社区治理的整体能力不足。一是管理松散。很多组织没有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方法,而是一些经验性的作法或政府行政行为的延伸;不注重组织文化的培养,没有体现组织特色的文化内涵。二是资金短缺。这是现阶段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障碍之一。调查显示,一些起步较早且有固定会费收入的行业协会,资金状况相对较好,其工作人员的工资、运行经费、活动场所基本都能得到保障;一些专业性、学术性社团,主要靠单位资助或少量会费收入,经费也很有限;而公益性社会组织大多数是为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无偿或低偿提供服务,主要依靠社会捐赠或政府资助,来源渠道少且无法保障。同时,从业人员的身份、职业还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普遍待遇偏低,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政策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社会组织扶持政策不到位,缺少法律上的具体指引与支撑。在法律体系上,还不太健全。当今社会是法治社会,社会组织的设立及其运行若无法律规范,很容易偏离其组织目标。而我国现行的社会组织相关法律规章尚未形成体系,有些条款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迫切需要修订完善。在管理体制上,还不够顺畅。特别是在专项发展资金安排方面比较有限,导致许多政策无法很好地落实。

五、促进我县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认可度。政府部门要在思想观念上逐步适应社会结构转型,更新社会治理理念,充分尊重和重视社会组织的参与;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辟专版专栏,刊登、播放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和作用,注重选树公益性民间组织中的先进典型,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营造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氛围。建议把公益性社会组织作为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结对帮扶的联系点,要整合资源,着力把公益性社会组织打造成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的研究基地、干部深入基层的锻炼基地、学校师生的社会实践基地、有志社会服务人员的就业基地。

2、转变政府职能,合理让权,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制度。

政府要进一步梳理职责,简政放权,转变理念,深刻认识社会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应该把由社会、公众管的事情交给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自己去管。社會组织在贴近大众和发动社会力量方面存在优势,是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有力补充。政府应该从场地、资金、人才等方面对社会组织发展给予支持和扶持,对社会组织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绩效评估,并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和力度,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由“政府直接提供、直接管理”转变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施监管”,既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更大空间,又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3、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对内一方面要加强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挖掘社区资源,动员社区成员参与到组织建设中来;对外要树立品牌意识,增强活动的凝聚力。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的渐进过程。社会组织应该制定长期规划,定期(利用组织资源或政府资源)对组织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使组织成员掌握基本的组织技能,不断积累、不断提升、不断发展,通过组织人员的专业化提升组织服务和活动的专业化水平,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居民需求的提高。社区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活动的场域,在这一场域中,驻区单位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社区社会组织可以探索从驻区单位获取资源的新途径,深入挖掘辖区内各企业、公司、机构等社区资源,通过与驻区单位建立联系、主动提供服务的方式,提高驻区单位的支持意识和参与程度。例如:利用驻区学校的场地作为组织的活动场所:为驻区单位提供服务,获得服务性收入等形式。

4、政府加大经济支持力度。在社会组织发展的早期,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经济支持力度和投入,实现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和增强社区凝聚力,例如,在社区居民收入低或有较多下岗人员的情况下,帮助他们提高职业能力(如建立职业培训、介绍就业机会等组织),是减少社区问题、提高社区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5、加大培育发展。建议按照“规范活动类、做实维权类、发展公益类、壮大服务类”的分类指导和培育原则,拓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一是社区服务领域。可以贴近社区群众生活需要,重点培育社区群众参与面广、具有群众基础的文化体育类社区社会组织;还可以重点培育与社区公共管理相关的社会事务类、社区维权类社区社会组织以及有利于促进社区公益事业发展的慈善救助类社区社会组织。二是公益慈善领域。要重点培育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加快志愿者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这样,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形成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格局。三是社会事务领域。要鼓励社会组织围绕城乡社区居民基本生活服务需求,积极为社区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如社区养老、助残、救助、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法律咨询、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方面的服务,使社会组织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了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必须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领域积极兴办各种民办非企业单位,为社会提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以有效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服务职能。

猜你喜欢

社区治理社会组织调研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