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念钱璎老

2018-05-26易小珠

苏州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钱老滑稽戏昆曲

易小珠

年前,我多次与钱局儿媳王老师打电话,询问钱老在重症监护室的近况,得到的都是维持现状的信息。正月初十,再次通话,才得知钱局已于初七驾鹤仙去,而且根据老人遗嘱,不办任何仪式。钱老生前不知亲临过多少人的追悼告别仪式,如今轮到她自己,却“一切从简,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研究”。得此消息,眼泪夺眶而出……

我与钱老交往于2002年,我刚从剧目工作室调戏曲博物馆从事中国昆曲博物馆的筹建工作,筹建小组一上任,金年满馆长就带我们拜访德高望重的老局长,听取她对筹建昆博的建议。钱老听说要建昆曲博物馆非常高兴,她说,筹建昆曲博物馆最重要的是文物的抢救与征集。我们记着老局长的话,把昆曲文物的抢救和征集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特反聘桑毓喜老师和我一起负责昆曲文物资料的抢救征集工作。我们不辞辛苦奔波于江浙沪地区,登门拜访各个昆曲名家及后人,半年多时间,征集珍贵昆曲文物及资料两千多件(份)。新馆开幕,文物展示厅内有三分之二的文物资料是最新征集的为昆曲博物馆的建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此后,昆曲博物馆筹备小组常登门拜访钱老,交谈中钱老认为,尽管资金困难,但昆曲博物馆一定要动静结合,展示昆曲表演,以突出非物质文化的特点。不久,昆曲博物馆克服重重困难,举办了昆曲星期专场,受到观众的好评。昆曲星期专场至今已坚持了15年,而且越办越好。所有这些都与钱老对昆曲博物馆的关爱和指导是分不开的!

我进了昆曲博物馆才知道,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钱老,还有周老、顾老等老一辈领导就非常重视苏州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抢救,不仅把传字辈老艺人、宁波昆曲老艺人、江浙沪著名曲家请到苏州举办盛大的昆曲会演,抢救继承了许多优秀的昆曲表演折子戏。没有他们当时高瞻远瞩的艺术远见,也就没有昆曲的今天。而且许多珍贵的戏曲资料,包括苏剧、滑稽戏、评弹、桃花坞木刻都是那时抢救、整理、保存并出版的。值得一提的还有戏曲博物馆的堂名担。大概是六十年代初,浙江、江西有人觅得苏州崔家有祖传紫檀木堂名担,都愿出巨资要购买,钱老知道后,两次上门做工作,苏州人的宝贝是苏州的骄傲,不应流失到外地,崔家人看到钱老这么重视堂名担,非常感动,就把塞在楼梯下的堂名担翻了出来,主动捐赠给了国家。如今,这副珍贵的堂名担成了中国昆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睹物思人,钱老的身影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里!

我认识钱老时,钱老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本该孙儿绕膝,颐养天年,可致力于弘扬苏州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她就像一个精力充沛的年轻人,许多重要的戏曲资料在她的关心指导下源源不断地被整理抢救出来,如经她主编的资料有《苏剧研究资料》三辑、《苏州滑稽戏传统剧目选》《苏州滑稽戏资料汇编》、《张幻尔——滑稽戏表演艺术家》、《我的苏剧生涯》《尹斯民从艺回忆录》、继字辈承字辈资料汇编、《盛世流芳——继字辈从艺60年演出纪念文集》等不胜枚举,抢救整理地方传统文化的资料之多,是全国其它六个昆剧院团望尘莫及的。为苏州的传统文化留下了大批宝贵的精神财富。她还忘不了那些为苏州戏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剧作家如李卓华、褚铭,特意为他们主编出版了戏剧专集。

钱老是特别关怀体贴同志的老领导、好领导,苏州老一辈艺术人都时时装在她的心里,只要听说哪一位身体不好,她都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亲自探望。我父亲在世时,钱老就数次探望,给了病中的父亲许多宽慰和温暖。记得2016年下半年,我陪钱老探望喜煌老人,其实当时钱老已经行动不便,由我们搀扶着上楼,喜煌老人看到钱老亲自来探望,非常高兴,拿出许多小发明给我们欣赏,为了让钱老放心,还当众表演金鸡独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钱老脸上更是露出宽慰的微笑。

苏州每一位有贡献的文化人去世,钱老都不辞辛苦一一为他们写纪念文章,对他们所做出的成绩如数家珍般给予赞扬,除了有名望的大家谢孝思、陆文夫等外,还有如金砂、金煦、那正鑫、桑毓喜等等,关怀爱惜之情溢于言表。要知道钱老自己都已经90多岁,还一心想着如何为苏州的传统文化事业,为苏州的文化人多做点实事,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高度的爱国精神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苏州这座美丽城市之所以那么富有魅力,正是这些德高望重、高瞻远瞩的老领导倾注毕生精力不懈努力的结果啊!

去年年底,钱老病危进重症监护室,我去探望过两次。第一次我随着家属走到她病床前,钱老戴着氧气罩,已神志不清。我顺着她的头发轻轻为她按摩,她的脸显得柔和而安详。第二次因去得太早,家属还没到。重症监护室外空荡荡的,我独自一人坐在一排空椅上等候探视,想着钱老正躺在里面生命垂危,心里就像压着一块大石头。我问自己:钱老真的要永远离开我们了吗?可另一个声音果断地回答:不,钱老永远不会离开我们!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老先生在《晚学盲言》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人生之不朽,即不朽在大生命中。”而这个大生命,我的理解,就是数千年来绵延不断的中国传统文化。钱老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她的身影已融入苏州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展之中,且随处可见。从这个意义上说,钱老永垂不朽!

猜你喜欢

钱老滑稽戏昆曲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东乡记忆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滑稽戏、戏单、漫画——以滑稽戏《活菩萨》及大公滑稽剧团为例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送别爱笑的钱老
笑的艺术
——谈与时俱进的滑稽戏
常州“抒情滑稽戏”的江南诗性文化特色及其发展
浅析滑稽戏表演
爱在昆曲里,化成一片旧时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