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健康危险行为对青年脑卒中预防的影响

2018-05-25程晓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人群危险杂志

程晓趁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焦作 454001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疾病患者因各种诱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难治性疾病[1]。 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更为严重的是青年脑卒中高危人群数量惊人[2]。诸多报道表明[3-5],脑卒中发病年龄年轻化,青年脑卒中发病率目前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调查显示:脑血管病发病率中青年人所占比例为(48~240)/10万,美国青年所占比例为113.8/10万,国内报道其发病率为13.44%[6]。脑卒中年轻化导致青年人群生活质量下降和社会劳动力丧失[7]。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近年开展了对脑卒中的筛查工作,通过对青年高危人群危险行为进行干预,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6-03-10焦作第二人民医院筛查的青年脑卒中高危人群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男85例,女65例;年龄32.0~45.0(41.0±1)岁;观察组男90例,女60例;年龄33.0~45.0(42.0±1)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遵医嘱给予降血压、降血糖和降血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康宣教、定期电话指导等方式给予危害因素干预:(1)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要求低盐、低脂清淡饮食。(2)加强运动,控制体质量,避免肥胖。坚持每周3~4次有氧运动,每次40~60 min,有氧运动是最有效的减肥方法。(3)戒烟限酒。大量吸烟和过度饮酒是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4)保持良好心态。心理疾病会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和糖尿病。(5)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8 h。

1.3观察指标[8-10]通过对青年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进行干预1 a,2017-11对300例高危人群通过电话回访,按照脑卒中高危人群八项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大于等于三项危险因素,或既往有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者,评定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小于三项危险因素,但患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之一者,评定为脑卒中中危人群,小于三项危险因素,且无慢性病者为脑卒中低危人群。对2组情况进行对比。

2 结果

观察组脑卒中高危人群数量明显减少,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危险因素干预后对比 [n(%)]

3 讨论

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11],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国目前每年新发生的脑卒中患者以9%的速率增长[12]。特别是青年脑卒中更为明显,目前脑卒中的预防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健康问题[13]。青年是家庭和社会的顶梁柱,青年脑卒中的发生不但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14]。干预性措施对青年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对青年脑卒中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5],健康饮食,避免高盐、高脂饮食[16]。因为高盐可使血压升高并促进动脉硬化形成,大量红肉的摄入,能增加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17]。高盐和高脂都是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要多吃蔬菜、水果及谷类,适量进食牛奶、鱼、禽类和瘦肉,养成低盐、低脂、清淡饮食的好习惯。避免肥胖,加强运动。因为肥胖者(BMI>24)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比一般人高出40%[18],实际死亡的几率是一般人的1.8倍[19];超重和肥胖是所有慢性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20-21],体力活动是脑卒中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坚持长期运动可以预防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因为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加心脏功能、保护心脏;改善血管弹性,增加脑的血流量。通过增加运动量,控制体质量,避免身体肥胖。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使动脉血管腔变窄,动脉血流受阻,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吸烟是国外研究中最重要的血管危险因素[22],吸烟还可以诱发癌症的发生。饮酒过量或酗酒,损害最重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它使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抑制,严重地破坏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过量饮酒后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有收缩血管作用,导致血压升高[25],还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损害肝功能[26],因此一定要戒烟、适当饮酒。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家庭和事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年轻人生活压力的增大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恐惧、偏执等情绪[27],从而扰乱内分泌的良好均衡状态,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脑卒中。喜怒无常、大喜大悲都是诱发脑卒中的因素[28-30]。因此,青年人一定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青年人经常熬夜会干扰大脑中视上核的工作,进而造成人体神经内分泌调节的紊乱。熬夜更容易肥胖,更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所以一定要改掉经常熬夜的坏习惯,每天保证充足睡眠。有意识地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就可以有效的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青年脑卒中高危人群在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同时,对其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脑卒中人数较对照组减少,高危人群数量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对青年不良生活习惯干预,可以降低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因此,早期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并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青年脑卒中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熊立东,贺卫文,成希文.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2):21-22.

[2] 张春丽,高红红,孟胜君.青年隐源性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8):121-122.

[3] 彭俊阳,韩英博,姚建华.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2):338-339.

[4] 段智慧,刘瑞华,马聪敏.停用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2):19-20.

[5] 陈国军,张燕柳,张惠莉.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尿酸水平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3):40-43.

[6] 张春丽,高红红,孟胜君.青年隐源性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8):121-122.

[7] 刘华玲,时艳霞,朱海萍.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8):981-984.

[8] 葛继晖,冯树涛.青年急性腔隙性梗死伴颅内血管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和分布特征[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2):12-15.

[9] 彭俊阳,韩英博,姚建华.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2):338-339.

[10] 袁媛,汤海英.上海市奉贤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17):119.

[11] 郭丽.安阳市2013与2015年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36-37.

[12] 李晴雨,宋娟,马迎华,等.北京某中学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与生活技能水平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2):268-271.

[13] 余小鸣,张译天,黄思哲,等.青少年意外伤害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联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2):163-166.

[14] MEYER S,PORYO M,FLOTATS-BASTARDAS M,et al.Strok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Radiologe,2017,57(7):569-576.

[15] 谭雪庆,余小鸣,宋玉珍,等.3省市高中生健康素养与吸烟、饮酒行为的关联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3):199-202.

[16] 陈巧玲,孙菲,李君,等.全国10~15岁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统,2016,33(6):994-996.

[17] 杨悦,黄建萍,李春建,等.404名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2):191-195.

[18] 杨亚娟,费才莲,荆瑶.应用保护动机理论干预首发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效果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13):1-5.

[19] EDWARDS J D,KAPOOR A,LINKEWICH E,et al.Return to work after young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J].Int J Stroke,2018,13(3):243-256.

[20] 徐淑华,孙静,钱金明,等.脑卒中高危人群知信行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8):857-859.

[21] 王倩,支晓,武鹏,等.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模式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6):3 205-3 209.

[22] 潘群,王丽琼.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健康管理效果评价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7,34(3):443-444.

[23] 欧阳涛,易绍亚,曾秀珍.社区健康干预脑卒中前期自创性危险因素人群的效果探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5):805-806.

[24] 谷岩梅,彭龙,杜慧姣,等.阶段性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居家环境改变的社会认知与行为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19):68-71.

[25] 丘先,赵鹏.宝安区居民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认知程度现状及来源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3):195-197.

[26] KALASHNIKOVA L A,DOBRYNINA L A.Ischemic stroke in young adults[J].Zh Nevrol Psikhiatr Im S S Korsakova,2017,117(8.Vyp.2):3-12.

[27] CHIU Y C,BAI Y M,SU T P,et al.Ischemic Stroke in Young Adults and Preexisting Psychiatric Disorders:A Nationwide Case-Control Study[J].Medicine (Baltimore),2015,94(38):e1520.

[28] STACK C A,COLE J W.A Diagnostic Approach to Stroke in Young Adults[J].Curr Treat Options Cardiovasc Med,2017,19(11):84.

[29] SUSSMAN E S,HO A L,Pendharkar A V,et al.Pituitary apoplexy associated with carotid compression and a large ischemic penumbra[J].World Neurosurg,2016,92:581.e7-581.

[30] CABRAL N L,FREIRE A T,CONFORTO A B,et al.Increase of Stroke Incidence in Young Adults in a Middle-Income Country:A 10-Year Population-Based Study[J].Stroke,2017,48(11):2 925-2 930.

猜你喜欢

人群危险杂志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杂志介绍
喝水也会有危险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拥挤的危险(三)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
杂志收纳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