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2018-05-25谱尼测试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导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中氟动物性喹诺酮

□ 曾 丽 谱尼测试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近年来,氟喹诺酮类兽药的普及应用使得动物性食品中这类药物的残留问题愈发突出。例如:未能精准检测动物性食品中的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量,动物性食品的食用安全、人们的饮食安全及身体健康状况均会面临一定的威胁。因此,分析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的检测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的危害

作为一种常见的细菌DNA合成抑制剂,氟喹诺酮类兽药(FGs)已被广泛应用于牛、羊等的养殖管理中。随着这类药物应用范围的扩大,其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直接危害方面。当人们使用残留一定量FQs的动物性食品后,其中的残留剂量可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并对相关器官造成损伤。第二,间接危害方面。FQs残留的间接危害在于:当人们长期摄入含有FQs的动物性食品后,其中的残留药物成分可诱导人体各类致病菌产生耐药性,进而为FQs在人类抗菌治疗中的应用产生阻碍作用[1]。

2 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可用于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检测的技术类型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2.1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检测动物性食品中是否残留FQs的原理为: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识别动物性食品中是否含有FQs这一有害成分。自免疫分析法出现以来,这种方法已在动物性食品成分检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从具体的方法类型来看,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法的应用频率更高。例如:某研究中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动物性食品——牛肉样本中是否含有FQs残留,其将牛血清白蛋白及达氟沙星作为免疫原,设计主要参数为:酶标二抗工作浓度:1∶4000;抗原浓度1.25μg/L;多抗工作浓度1∶10000。按照上述参数进行检测,结果证实:酶联免疫法对达氟沙星这种氟喹诺酮类兽药的检出限及检测范围结果分别为:0.02ng/L、0.1~10.0ng/L。

将免疫分析法与其他检测技术相比,分析其优势为:这种检测技术的检测成本较低,操作便捷,且灵敏度水平与亲和性水平均较好,可满足人们同时检测大量动物性食品的要求。但除上述优势外,这类检测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其检测结果中可能存在交叉反应,无法准确确定动物性食品中FGs的定量。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近年来,随着液相色谱法的不断更新及发展,这种检测技术逐渐在各类检测工作中得到了良好的普及。

动物性食品中FQs残留的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主要需要借助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器等设备完成。这种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充分证实。例如,可将氧氟沙星作为内标物,按照乙腈沉淀处理、离心处理、甲醇-硫酸盐溶液处理等流程,确定动物性食品中是否含有司帕沙星这种氟喹诺酮类药物。

与其他检测技术相比,该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为:分离残留FQs成分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等。但结合既往检测经验可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虽然能够保障动物性食品中残留FQs的检测准确性,但也存在检测流程繁琐、耗时较长、成本较高等问题[2]。上述特征决定着:在动物性食品FQs残留测定中,应参照待检样品量、预期检测成本及耗时等因素,综合考虑,最终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

2.3 微生物检测法

在动物性食品中FQs残留的检测方法发展过程中,微生物检测法的引入时间较早。这种检测方法的原理为:以指示菌株为核心,通过指示菌株的反应,判断动物性食品样本中是否残留FQs成分及所残留FQs的含量。例如,可将恩诺沙星作为检测重点,以微生物检测法为基础,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判断动物性食品中是否含有这种氟喹诺酮类兽药。

到目前为止,这种检测技术的低成本、检测效率高等优势已经得到了良好的证实。但该技术在灵敏度方面的缺陷限制了其在药物残留检测中的全面普及。

2.4 毛细管电泳法

作为一种新型FQs残留检测技术,毛细管电泳法的检测原理为:利用电泳反应为人们提供动物性食品样本中是否残留FQs的判断依据。这种检测技术适用于沙拉杀星、诺氟沙星及恩诺沙星等多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检测工作。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动物性食品中FQs残留的效果良好。例如,利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来源于某大型肉食销售商场的2份羊肉样品及猪肉样品,结果显示:羊肉样品中诺氟沙星的回收率处于91.9%~97.2%水平,而牛肉样本中诺氟沙星的回收率则处于93.2%~97.8%水平。提示这种检测方法保障提供良好的检测效果,进而保障动物性食品的食用安全。

随着毛细管电泳法应用经验的不断丰富,其在动物性食品残留FQs检测中的应用优势变得越来越明确。相对于其他检测技术而言,这种检测方法的色谱柱基本不会受样品污染,且检测环节的需氧量较少,检测效率较高,可满足大量动物性食品的快速检验要求。但这种检测技术在检测偏限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2.5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顾名思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建立在液相色谱法与质谱法的基础上。这种检测方法保留了这两种检测方法的优势,并通过二者的联合,提高了诊断灵敏度及组分确定效果。

例如:某鸡养殖场主要提供鸡肉、鸡肝等相关动物性食品,为保障养殖安全,定期使用各类氟喹诺酮类兽药对不同月龄鸡雏进行用药干预,如图1所示。在检测这类动物性食品中是否含有FQs时,可利用乙腈提取样品后,经吹干、溶解(磷酸三乙胺缓冲液-乙腈)、UPLC-MS法检测流程,确定其中是否残留FQs。在实际的动物性食品安全检测中,可结合实际状况,确定是否引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

图1 某鸡养殖场的动物性食品

3 结论

加强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兽药的检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动物性食品的食用安全水平,可结合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检测要求,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进而确保动物性食品中的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量符合相关要求。此外,在后续管理中,还应进一步完善氟喹诺酮类兽药的使用规定,确保药物的规范化应用。

猜你喜欢

中氟动物性喹诺酮
盐酸法生产磷酸氢钙过程中脱氟试验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硫酸法制备低氟饲料级磷酸氢钙试验研究
一种改良氟化锂转型的方法
闹得海水库水体中氟离子检测及其质量控制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的危害与控制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