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多元化教学让高中生物课堂“活”起来

2018-05-23张莉媛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趣味活动活跃信息技术

张莉媛

[摘要]高中生物内容较多,也较抽象。很多高中生物教师授课时把重心放在了高考的考点上,这使高中生物课堂变得沉闷让很多新升入高中的学生感到不适应,严重影响了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高考指挥棒不变的情况下,教师要做的是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高中生物课堂变得有趣、活跃。

[关键词]信息技术;模型;趣味活动;活跃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8008902

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一大困境是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之间的矛盾。初中生物学习主要是以了解为主,更多的是兴趣方面的培养,而高中生物学习在高考考试大纲中有明确的要求,其内容较多,也较抽象。很多高中生物教师授课时把重心放在了高考的考点上,这使高中生物课堂变得沉闷,让很多新升入高中的学生感到不适应,严重影响了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基于上述问题,从高中教师的角度出发,在高考指挥棒不变的情况下,教师要做的是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高中生物课堂变得有趣、活跃。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对生物教学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利用信息技术让课堂“活”起来

1.巧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的应用、Internet网络的出现,让世界变小了,也使人的知识面变大了,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它们获得大量的新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把它们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小课堂”变大。生物与我们息息相关,如人口、环境、粮食、资源等世界性问题,无不与生物学有关。利用多媒体,教师不仅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授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温室效应”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对大自然的危害,我精选了一段“地球的南极”的纪录片。当看到可爱的企鹅将要无家可归时,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之后的讨论中提出了很多节能减排的方法,学习主动性变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利用课件和Flash动画,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人的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课件和Flash动画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有些时候受到实验条件和课时的限制,课本中的一些实验无法在实验室中完成,因此,模拟实验变得很有必要。对此,我们可以利用相关课件和Flash动画进行模拟实验,从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例如,《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演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变化规律,使课本上的平面图变成连续动态进行的生理变化过程,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一过程概括总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这样处理,不仅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还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有效理解知识。

二、利用模型让生物课堂“活”起来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强调:学生应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同时新考试大纲重新对高考所要考查的能力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建立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在“能力要求”中的地位,模型方法也成为高中学习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对模型的定义为“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主要包括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除了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的硬性要求外,模型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真的很实用。举例说明:(1)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公式和曲线,这两种表现方式各有优势。例如,在讲解生长素的两重性时就是利用数学模型中的曲线,将生长素浓度和植物器官两者促进和抑制的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还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以及氧气含量的相对变化,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三者之间的关系等知识都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曲线)来进行更为直接的表达。在讲解种群的数量变化时,也同样可以利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式降低知识点的难度,并且既可以用公式也可以用曲线,表达效果既精准又直观,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还加强了生物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一点在高考中也有所体现。(2)物理模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用得最多的物理模型是实体模型,它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形象地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最重要的是制作模型可以让的学生参与,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细胞中的能量通货——ATP》一节时,我发现这节内容看似简单,但是想要得到学生的充分关注却不容易。为此,我采用了制作物理模型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制作ATP的结构简式,再利用自己制作的模型表达出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关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另外,在讲解《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时,我也运用了制作物理模型的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很好。

(3)概念模型。概念模型中最主要、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就是概念图。在新课和复习课中都非常实用。①概念图在新课中的使用。新课后,作為一节课或一个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让学生构建概念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所学内容,使知识网络化和系统化,利用概念图对知识进行归纳,能有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例如,在讲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时,让学生通过完善概念图的方式对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以及胞吞和胞吐的特点及运输的对象做一个小结,可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②概念图在复习课中使用。在高三生物复习中,无论是一轮还是二轮复习,课前预习制作概念图或者课后总结制作概念图都可以帮助学生把知识点由点连成线,再由线连成面,最终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系统。如以“蛋白质”为核心概念构建概念图,图中以辐射发散的方式将“蛋白质的化学组成”“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合成”“基因的表达”“蛋白质工程”等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全面复习蛋白质的相关知识。

三、利用趣味活动让课堂“活”起来

设置丰富的课堂活动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活动内容与本节课的内容紧密联系,能有效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1.课上增加游戏环节

例如,在讲解《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以及肽链中肽键、游离的氨基和羧基的数量关系时,我让学生来扮演氨基酸,并通过拉手来演示形成肽链的过程,使抽象的数量关系变得简单。

又如,在讲解《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DNA的特异性和多样性取决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我让每组的多个学生扮演不同的碱基,通过换座位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碱基排列顺序的变化会引起DNA分子的改变,利用游戏使抽象、难懂的问题变得简单。

2.课下布置有趣的课外作业

例如,在学习《细胞内的分工和合作》一节时,因为涉及的细胞器种类多,内容重复,学生容易将各种细胞器弄混淆。在讲授完各种细胞器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利用橡皮泥制作各种细胞器模型,然后进行小组评比。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对细胞器的认识更加深刻。

综上可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个教师应根据自己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尝试、去改变,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让教变得有趣,让学变得主动,让高中生物课堂“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成长的不只是学生,还有敢于不断尝试的教师。

(责任编辑黄春香)

猜你喜欢

趣味活动活跃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活跃在抗洪救灾一线的巾帼身影
这些活跃在INS的时髦萌娃,你Follow了吗?
对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Fun time板块教学的思考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