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初探

2018-05-23鲁敦荣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课前准备探究性学习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际,现从“做好课前准备,创造探究条件”;“落实探究过程,培养探究能力”;“开展课外探究,深化探究主题”等三个方面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课前准备;探究过程;课外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8005102

“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主动学习;是让他们在教师指导下,从社会生活中选定探究课题,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农村初中如何有效实施探究性学习?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做好课前准备,创造探究条件

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对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是否成功尤为重要。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上好一节探究性学习课,课前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学习品质等非智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探究性学习方案。

第二,进行探究学习之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好组。每个小组设小组长,记录员,观察员等,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第三,教师课前应让学生提前预习探究性课题,明确探究目标,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收集身边一些生活、生产用品,作为实验补充器材。如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课前我准备了音叉、小鼓、大锣、水槽等。

第四,教师还应精心备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创设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情境,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产生质疑、困惑、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

根据平时教学经验,我总结了“小组合作探究”要遵循的几个原则:一是“问题性”原则,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是“民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小组达成认知共识,形成能力;三是“制约性”原则,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发挥最佳课堂效益;四是“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经过多次尝试,学生协调发展的“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已经基本形成。

二、落实探究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认真落实好探究性学习过程,既能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思维能力。为落实好探究性学习过程,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努力创造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有效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很多同学怕做实验,怕用坏东西),应多些鼓励,少些埋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四处走动,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学生的探究进程并给予肯定。

第二,要改变传统的“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做法。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师生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学生之间要建立“小组合作”探究模式,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分享合作成果。

第三,探究学习要变重“结果”为重“过程”。“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我们是有目共睹的,而“探究式学习”则重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探究式學习”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创造。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正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过程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知识得到增长,能力得到发展。

下面是“海波、松香的熔化和凝固特点”的探究过程。

1.确定问题——教师以“冰化水”“水结冰”的现象引出物质熔化、凝固特点是怎样的?(也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2.制定方案——根据教学需要制定探究方案(主要研究应选择哪些器材,利用什么方法,采用什么步骤,观察什么现象,记录什么数据等)。

3.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记住观察到的物态变化的现象,根据记录的温度、时间数据,制成的图像,进行分析。

4.归纳结论——通过分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教师适时点拨海波(晶体)熔化(凝固)特点:不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进而得出松香(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是:不断吸(放)热,但温度不断上升(下降)。

通过以上探究性学习,本节知识,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自然掌握了。学习目标达到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第四,敢于质疑,强化探究性学习的探索性。在物

理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设疑,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手脑结合,培养创新能力。如组装串联电路后,我们可以设疑,如何只动其中的某些导线,组装成并联电路。另外,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在学习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之后,要及时引导学生用伏阻法、伏滑法、安滑法、等效法等测电阻,做到举一反三。

三、开展课外探究,深化探究主题

教师除利用课本上的资料进行探究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物理科技讲座、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办物理小报等活动。

1.科技讲座:举办各种物理科技讲座,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与最新动态。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机械能后,可以开设“我国的航空技术的发展与愿望”“北斗导航系统的开发及应用”讲座。通过这些讲座必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科学的信心与决心。

2.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例如,我们在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安全设施比较好的建筑工地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杠杆、斜面、滑轮、滑轮组等简单机械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好处,同时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和生产是紧密联系的,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学完《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后,学生初步了解了当今社会的四大污染,再根据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私营企业的增多,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人

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健康。设计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从污染的种类、污染的来源、污染的程度和目前的污染是否得到了控制以及对环境污染的感受和建议等方面进行。通过调查、搜集、整理、交流、讨论等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环保意识、合作意识得到提高。

3.组织学生坚持每月办一期物理小报,通过物理小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和物理常识。坚持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活动,一学期后将作品集中展览评比。这样既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探究式学习,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主动精神,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我们在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确定探究目标、探究内容、探究主题,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鲁敦荣.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弊端分析及对策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7(12).

[2]宋仕南,黄国辉.物理课堂教学研究:实验课初探[J].新课程,2016(3).

(责任编辑易志毅)

猜你喜欢

课前准备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