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8-05-23王秀兰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商鞅效率历史

王秀兰

初中历史学科涉及的历史故事较多,教师若能将这些历史故事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课本内容,仔细分析历史事件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在适当的时机结合有效的历史故事,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自主性,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一、利用历史故事进行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想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选择和学生心理相符并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的历史故事,借助历史故事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收视率较高的《芈月传》这部电视剧情节引人入胜,但在这部电视剧中有部分故事情节与史实相违背。历史教师就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们讲《芈月传》中的一些故事,并让学生找出故事中不符合史实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之前导入《芈月传》中的故事,不仅有新意,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教学“商鞅变法”的时候,在教学前向学生们讲述:“商鞅为法献身的原因是它触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变法遭到了极大的反对。所以,在秦惠王登基之后,商鞅被捕,最终遭受了车裂之刑。”这段故事从《芈月传》中而来,我让学生找出这段故事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其实,根据史料记载,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依靠,仇恨变法的保守派贵族给商鞅加上“谋反”的罪名,要对他下毒手。商鞅想逃出秦国,没有成功。他回到封地商(今陕西商县东南),设法进行抵抗,但因力量太小,很快失败。商鞅被杀,并被车裂示众。我用《芈月传》中和史实相违背的故事进行课堂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培养史学思维。

二、通过引入历史故事,将历史内容由抽象转为具体

教师通过对历史故事的讲述可以将知识点简化,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具体,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例如,在教学“经济危机”时,笔者先向学生讲述美国经济危机,借助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历史事实——“这场危机极大地影响到了美国人民”进行说明。在讲述完故事后,向学生提问:“造成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经济危机带给人们的影响是什么?”等等。学生由于刚听了历史故事,因此会非常积极地回答这些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对经济危机这一概念进行理解的过程。借助故事可以将抽象的經济危机的概念变成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历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选择历史素材,并将讲故事的时间掌握好,有感情地进行讲述,从而使学生完全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

三、利用历史故事,提高课后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一般课后安排都是让学生背诵某些历史事件的意义或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所以,借助学生对历史故事有极大兴趣的特点,可以提高学生课后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三国鼎立”时,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应当改变传统的整理课堂笔记等课后作业安排,让学生在课后搜集与三国题材有关的历史小故事,或观看有关的电视剧或电影,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从而使教学活动得到更好的开展。应该注意,教师要以教学计划的安排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在课后学习历史故事,为历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将历史故事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自身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或教学技巧。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历史故事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之中,这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商鞅效率历史
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新历史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商鞅取信秦孝公(下)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