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探讨

2018-05-23戚海波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0期

戚海波

【摘要】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

6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8例重症CAP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根据病情给予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β-内酰胺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可有效治愈重症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从而促进患儿康复。

【关键词】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血清学检测; β-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0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0-0034-02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指无明显免疫抑制的患儿在医院外罹患的肺部感染性肺实质炎症,主要由病原感染引起,如结核杆菌和军团杆菌可通过飞沫直接将病原菌渗透到肺实质,假单胞菌可直接定居于气管外,其余病原菌均可通过来自体咽喉的感染因子获得。近年来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率逐渐增高,为了儿童的健康安全采取必要的综合预防措施,盡量增加儿童的免疫功能,减少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1]。笔者所在医院为提高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使患儿早日康复,采用了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68例,符合婴幼儿(<3岁)和年长儿(≥3岁)的重症CAP诊断标准,排除严重的心肌病、尿毒症患儿。所有患儿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中,男15例,女19例,平均年龄(3.71±1.08)岁。对照组中,男14例,女20例,平均年龄(3.73±1.21)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头孢西丁(国药准字H20083490,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剂量13.3~26.7 mg/kg,每6小时1次,或者20~40 mg/kg,每8小时1次,治疗持续5 d以上。

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液(国药准字H10960112,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按10 mg/kg顿服,持续治疗5 d,若患者病情好转则服用至痊愈为止。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对两组患儿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疗效判定标准依据《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3级评定,分为痊愈、显效、无效3种情况。痊愈为患儿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啰音消失,临床症状均已消失;显效为患儿体温恢复正常,肺部有轻微啰音,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效为患儿临床症状未消失,甚至有病情加重的趋势。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

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对比

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主要由病原感染引起,目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大多是由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引起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且近年来随着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越来越多,应重视其治疗方式的优化。由于获得呼吸道的标本较为困难,且近些年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得病原体的抗药性明显增加。据临床研究显示,临床43%CAP患儿出现多重耐药的危险因素,主要是细菌突变改变了膜孔蛋白,或主动外排使细胞内药物含量降低,以及对药物设计的作用靶点失去效果等原因,细菌耐药给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导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早期无法进行有效的医治,单独使用抗菌药物不能有效对患儿病情进行改善,利用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对患儿治疗,可弥补细菌原检查的不足,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2-3]。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对患儿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头孢西丁与阿奇霉素干混悬液可有效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于β-内酰胺类药物在机体组织内浓度显著低于血药浓度,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浓度明显高于肺部组织的血药浓度,两者药效进行联合互补,起到极为有效的杀菌作用,两者不仅药效可以互补,分别作用不同的部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容易集结在细胞内部,对细胞内部的细菌进行杀菌作用,而β-内酰胺类药物恰恰相反,药物组织穿透力较强,可广泛分布患儿体内。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可凝结在巨噬细胞内,并随之到达局部感染的患处,改善局部炎症,抑制病原体的反应[4-5]。而β-内酰胺类药物是一种繁殖期杀菌剂,通过与细胞菌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紧密结合,干扰病原体细菌细胞壁合成,使病原体细胞壁出现缺损并被破坏,病原体因此会产生变形、膨胀并最终导致破裂溶解,对于细菌生长比较旺盛的组织,β-内酰胺类药物发挥的作用越加明显,大环内酯药物可很有效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不只在各类细胞内聚集,更多在巨噬细胞内聚集,通过巨噬细胞的活动作用于病原细胞,使药物菌体保持较高浓度的特性,并影响敏感细胞,利用主动排外系统实现对病菌的快速抑制作用,大环内酯药物对大多数革兰阳性病菌有抗菌作用,β-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活性同样较优,如对衣原体、螺旋体、非典型分枝杆菌及支原体等,对细胞壁的破坏的抑制作用不同,联合β-内酰胺类药物可增加对抗菌范围,更好地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医治,两者的协同作用得到很好的利用,大环内酯药物可有效抑制病原体的蛋白质合成,使细菌生长得到抑制,不同于快速抑菌剂降低快速杀菌剂疗效的认知,在实际运用中两者药效可有效结合,产生聚加和协同作用[6-7]。大环内酯类药物可改善患儿临床咳嗽痰浓的症状,对慢性期呼吸道疾病患儿的黏液分泌量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并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移位,β-内酰胺类药物渗入细胞内部较少,主要在细胞外部发挥抗菌作用,随着大环内酯药物对敏感细胞的刺激,使两者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利用大环内酯药物和β-内酰胺类药物对不同细胞壁产生破坏作用[8-12]。大环内酯药物和β-内酰胺类药物无明显副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对患儿治疗的效果显著,较单一运用β-内酰胺类药物更为快速地控制临床病症。传统药理学观念和实际临床诊治的联合应用,可有效缩短疗程,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促进疾病痊愈,对患儿有良好的帮助作用。在具体应用中应针对本地区耐药菌流行病学的特征,在临床诊治中尽量减少耐药率发生,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參考文献

[1]张芳,赖红.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价值观察[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7):7471.

[2]孙寅田,王博龙,张军雷,等.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5,37(9):23-25.

[3]李博,许彩玲.氟喹诺酮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162-163.

[4]李东明,岑贞娇,黄维真,等.1871株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10):1763-1764.

[5]翟玉翠,郭凯,林霖,等.持续血液透析患儿肺部感染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11):30-32.

[6]王亚坤,高文杰,王伟,等.儿童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性与临床药物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8):109-112.

[7]李佳凤,王世彪,刘光华,等.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联合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回顾[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5):453-455.

[8]强丽霞,藏伟佳,李香顺,等.抗生素单剂与联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4):4672-4676.

[9]李佳丽,文锐,邓洪,等.A case of Legionella pneumonia with multiple organ failure[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1(6):657-660.

[10]孙宏莉,陈玲,陈绪林,等.2013-2014年中国二级医院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监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1):30-37.

[11]邓超.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阿奇霉素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7):127-128.

[12]熊学艳,沈红霞,王艳.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40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0):1316-1317.

(收稿日期: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