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理解论述类文本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018-05-23狄聪玲

中学语文 2018年15期
关键词:本质属性外延考点

狄聪玲

依据《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科目《考试大纲》考试范围与要求,“现代文阅读”之“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第一个考点依然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级。自2010年以来,该考点的表述极其稳定,一直没有变化。

教育部2017年12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之“学习任务群12”为“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本任务群研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著作,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和把握科学与文化论著表达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科学与文化论著的能力……”其教学提示明确指出:“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借助工具书、资料,了解文本中的基本概念和观点。”考点中“重要概念”与课标中“基本概念”的表述虽有差异,但能力要求却是一致的。因而,本考点的要求与新课标保持了高度一致。

由此看来,在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理解文本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尤为重要。然而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学生对该考点的掌握总是感到很困惑,得分率也比较低。为了更有效地落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有必要分层解读考点,抓住要害,提高得分率。

那么,什么是“重要概念”呢?

对“概念”一词,《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撇开非本质属性,抽出本质属性概括而成。在概念形成阶段,人的认识已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科学认识的成果,都是通过形成各种概念来加以总结和概括的。表达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指反映于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则是适合于某一概念的一切对象,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全部事物。

例如“人”这一概念的内涵: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生产工具等等,这些都反映的是概念的本质属性;其外延为:古今中外所有人,比如孔子、希特勒、非洲人、美国人等等。

文中“重要概念”仅指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一个“概念性”词语,是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阅读时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含义”以什么形式出现在考题中呢?

近年来,全国卷中该考点的设题情况如下:

近五年涉及“概念”考查的高考真题一览表

分析以上考题,不难看出,近年来该考点设题几乎都在试卷的第一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赋3分。而且,有些在题干中直接指明重要概念,如“凤的形象”“悲剧”等;有些虽是要求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但实质还是建立在对重要概念含义理解的基础上的。如2017课标卷Ⅲ就需要建立在对“乡村记忆”这一重要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做判断。

这样看来,审清论述类文本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就极为关键。

从以上所引试题看,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设题的切入点主要包括概念内涵、概念外延及概念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等等。具体内容涉及概念的种类、范围、数量、功能等等。

概念内涵指概念所包含或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或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标志。这种标志一般都有多个,而且是散见于文中,并非集中表述的。阅读时需要筛选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如2013卷Ⅱ对“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进行判断。这种题型实际上也属于筛选文中信息题型。

概念外延指从概念性质出发向外引申所关联的现象或事物。通常是对某事物所包含的对象有哪些做判定。如2014卷Ⅰ对“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进行判断。

概念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则涉及概念的性质、功能、种类、范围、数量、发展等诸多方面,如2016卷Ⅲ对“历史学家”的考查,2017卷Ⅰ对“气候正义”的考查;有时往往还会涉及多个概念,它们既相互关联,又有区别,必须区分清楚它们各自的本质属性以对其各自的功能、范围、发展等进行比较,从而做出正确判断,如2016卷Ⅱ对“小说”和“传统故事”概念的考查。这类题要求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更全面,而且也成为命题的趋势。

依常理,“文中”二字的理解并没有难度,可是学生在答题时常常会因为受到头脑中已有知识的干扰而影响判断,忽略了“文中”二字。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中”二字呢?

首先要清楚,命题者的命题原则是“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其次,“重要概念”不是来自于生活或我们的经验积累,而是来自于文本,因而不需要也无办法强加理解;第三,对“概念”的属性、内涵的理解必然来自于文本,而对于外延的理解则可能会需要我们的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但不会对理解概念起决定性作用,换言之,就是如果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不足,凭借文中的内容仍然可以做出正确判断的。值得注意的是对“文中”二字的理解和把握还关乎到“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考点的准确解读。有不少学生会执拗于自己的观点而置作者的观点于一旁。比如讲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时,作者认为世上最伟大的英雄有三个人: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就有学生反对说,毛泽东也是最伟大的英雄,罗曼·罗兰的观点不正确。这就是很典型的抛弃“文中”限制的错误,因而必须在这个考点中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中”二字。

解决好了以上问题,最后再说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一般的答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考查的概念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第二步: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找准概念所涉及内容的位置和范围;第三步:根据语境,理解概念的含义,包括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与其他事物的关系,需要特别关注对概念进行修饰、限定、判断的词语。如果能够这样层层剥茧,厘清考点要求,规范训练考生,提高该考点得分率才能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本质属性外延考点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平面低压降肖特基二极管外延氧化工艺
浅论人才的本质属性
入坑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质属性及实地考量——基于浙江省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