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气药膳粥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伴失眠的临床观察

2018-05-23王宏李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药膳胃脘疏肝

王宏 李昳

(1.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秦皇岛,066000; 2.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秦皇岛,066000)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现代医学中可归属于此范畴的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痉挛等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该病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常伴发夜间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睡后易醒,多梦,乏力,头晕和记忆力减退等诸多症状。中医学认为,肝五行属木,禀刚烈之气,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行疏泄之功,与人身气血之调和、胆汁之泌泄等有密切关系。肝与胃之间,其气相通,过往甚密。生理上为相互依赖,木以土养,土以木疏;病理上则为郁塞互碍,木郁则土壅,土壅则木郁,故一脏不和,两脏皆病。失眠,中医称之谓“不寐”“不得卧”“目不暝”等,是指持续相当长时间对睡眠质量不满意,并伴有其他相关临床症状,影响工作、学习或社会活动功能,持续2周以上者。《黄帝内经》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藏魂,主情志,喜条达,恶抑郁。若数谋不决,或情志不畅则肝气郁结,气枢不转,欲伸则内扰神魂而致不寐”。胃部疾病本身可引起失眠,又加之情绪也可引起失眠,故本研究选取与情绪密切相关的肝郁气滞型胃脘痛伴睡眠障碍进行深入研究。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胃病大多为慢性病,病程较长,病情多与心理及情绪等因素密切相关,故迁延反复,患者难以坚持长期服用中药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在治疗过程中引入药膳,可以改善口感,并大大降低患者对于长期服药的抵触心理,增加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信心。故本研究采中药药膳粥配合中药汤剂,改善口感,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门诊收治的由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胃脘痛伴失眠患者9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39.1±6.92)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37.7±5.53)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严格遵守赫尔辛基宣言,该试验获得秦皇岛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程审查。符合胃脘痛及失眠的中医诊疗中肝胃气滞型;进入试验治疗前2周内未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该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诊断标准[1]。2007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肝气犯胃型胃痛诊断[2]: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多薄白,脉弦。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规定的失眠症诊断标准。几乎以失眠为惟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劳,或白天困倦,每日睡眠不足5 h等;对睡眠数量、质量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持续1个月[3]。

1.3 排除标准 1)合并消化性溃疡,胃黏膜有严重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已有恶变者;2)妊娠或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3)过敏体质及多种药物过敏者;4)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通过望闻问切辨证论证,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药膳粥,组成:陈皮10 g、刀豆子10 g、玫瑰花6 g、绿萼梅6 g,上药先煮30 min后,去渣留汁加入粳米共同熬制成粥,每天早晚服用,并对治疗期间的合理饮食进行指导,进行1年电话随访。

1.5 疗效判定标准 胃脘痛治疗效果的评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痊愈:胃脘部疼痛及其他伴随症状全部消失,6个月至1年内不复发,经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及其他理化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2)显效:胃脘部疼痛等主要证候减轻或消失,半年至1年内偶有发作,疼痛程度减轻,疼痛时间缩短,经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及其他理化检查,结果好转;3)无效:主要证候无变化,相应的主要理化检查无改变。失眠治疗效果的评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达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好。并完全停止治疗,睡眠深沉,各种伴随症状消失,次日工作精力充沛;2)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了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3)有效:症状减轻,但睡眠时间增加不足3 h;4)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胃脘痛病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8.9%;观察组疗程约(19.1±4.44)d,对照组治疗疗程约(27.6±6.92)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1 胃脘痛治疗效果比较

改善睡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2 失眠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胃痛病在临床中属于多发病,其发病的原因不外有3条:1)生活作息无规律,三餐不能按时吃,饮食无节制,饥饱无常,时冷时热恣食辛辣油腻,或嗜酒食甘,损伤脾胃致运化失常;2)精神压力大,情志不畅,久怒则气机不得疏泄而伤肝,思虑过度损伤脾胃,最终影响脾胃运化;3)失于调养,小病延误治疗,治疗不当或病后失于调养均伤及脾胃。三者之中随着人们工作生活的节奏加快,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情绪心里因素对胃病产生的影响尤为重要。清代叶天士治疗胃病,特别重视肝对脾胃的影响,他认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因此“从肝论治”,这一原则广泛应用于胃脘痛病的治疗[4]。

中医理论中所述“胃不和则卧不安”,主要是指胃主降浊,以降为顺,而阳明经气上逆,致使胃气下行不畅,导致胃失和降,脾为心之子,脾胃互相为表里,脾胃功能失调,胃失和降,子病及母,阳不转阴,影响心神,出现心神不宁而失眠,导致“卧不安”。现代医学也证实,从胃肠道发出的冲动可以兴奋脑干网状结构,进而兴奋大脑皮层,则可出现失眠。由于胃病大多为慢性病,病程较长,病情多与心理及情绪等因素密切相关,故迁延反复,患者难以坚持长期服用中药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在治疗过程中引入药膳,可以改善口感,并大大降低患者对于长期服药的抵触心理,增加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信心。“药膳”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列女传》中“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的记载。其发展源流为始于秦汉,发展于晋唐,兴盛于宋元,成熟于明清[5-6]。药膳作为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既可防病于未然,又可健体强身、延年益寿,受到人们的喜爱。药膳粥被养生家和医家称为“资生化育神丹,温养胃气妙品,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品”。药膳中常用中药多为性平或性温之品,其药性较为温和,能长期食用,寒凉之品相对较少。本课题中入药膳粥的中药材均性味平和,选取药食同源或者药典中明确无毒者。橘皮入药以陈久者为良,故名陈皮、贵老。王好古云:“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其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理气和中,燥湿化痰。陈皮被称为广东三宝,其广泛的应用于煲汤、入粥、泡茶,是药食同源的代表。杨惠民教授治疗脾胃病中应用陈皮,调节脾胃气机,以和胃理气。刀豆性温,性平,味甘,无毒。功能主治: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呕吐,益肾补元气。性味归经:甘,温。归胃、肾经。《本草纲目拾遗》中述:刀豆,《本草》失载,惟近时小书载其暖而补元阳也。又有人病后呃逆不止,声闻邻家,或令取刀豆子烧存性,白汤调服二钱,即止。此亦取其下气归元而逆自止也。……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叶柏教授治疗消化疾病,常用刀豆以理气降逆[7]。绿萼梅又称白梅花、绿梅花,味苦,微干,性平,功能主治为平肝和胃。王光铭[8]认为,绿萼梅有极好的疏肝行气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绿萼梅提取物能改善抑郁行为[9]。玫瑰花,始载于《食物本草》,性温,味甘、苦,归脾、肝经,具有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的作用,民间多用于代茶饮,应用范围广,接受度高,气味芳香,易于服用。柴胡疏肝散一方出自明代张介宾的《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散阵》一书,原方用于治疗胁肋疼痛,往来寒热,方由醋炒陈皮、柴胡各二钱,川芎、麸炒枳壳、芍药各一钱半,炙甘草五分,香附一钱半组成,煎服法为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主治肝气郁结证,具有疏肝行气、健脾和胃、活血止痛的功用[10]。

目前临床上,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脘痛的报到较多,疗效确切。周永志[11]从肝论治情志不遂或精神刺激病史的胃脘痛病,选用柴胡疏肝散。王体凌[12]治疗胃脘痛亦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取得良好疗效。因此,本研究选择柴胡疏肝散作为基础方,为治疗效果奠定了有力基础。胃病和失眠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最为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患者人群广泛,不分年龄和性别均可发病的特点。这与当前的生活工作压力大,人们的生活节奏紧张忙碌密切相关,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8-140.

[3]张丽霞,杨彦春.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特点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38(1):23-26.

[4]储美清,李春婷.疏肝和胃法在慢性胃炎中的应用[J].吉林中医药,2014,34(8):805-807.

[5]周文泉,沙凤桐,高晋,等.中国药膳辨证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

[6]周希瑜,凌伯勋.中国药膳的渊源、现状与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6(6):65-68.

[7]诸凡凡,叶柏.叶柏教授治疗消化病常用药对举隅[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4):833-835.

[8]王光铭等,花类药在调节脾胃气机升降中的作用[J].中医杂志,2015,56(2):176-180.

[9]陈明珠,陈静,黄幼霞,等.绿萼梅总黄酮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房,2017,28(13):1758-1762.

[10]张春林,张秀琴.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74例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7):198-198,199.

[11]周永志,加减柴胡疏肝散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5,17(27):21-22.

[12]王体凌,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脘痛6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2(2):52-53.

猜你喜欢

药膳胃脘疏肝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荔枝养生药膳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两份药膳,帮你远离“暖气病”
养生之道早知道——乐氏同仁药膳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疏肝化斑汤联合八白散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