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心理疗法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探究

2018-05-23许君胜赫伟李钊郝国建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失眠症疗法评估

许君胜 赫伟 李钊 郝国建

(1.沧州安定医院,沧州,061000; 2.东光安定医院,沧州,061600)

失眠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不能熟睡、易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等,情况严重者可能彻夜不眠,进而诱发其他疾病。而患者失眠除了以上症状外,还将对自己的生活、工作等产生不良影响。就失眠症的治疗,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如药物治疗、电针治疗、催眠治疗、食疗、心理治疗等等[1-3]。我院此次针对失眠症主要观察综合心理疗法的治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沧州安定医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经检查以及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确诊为失眠症。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女10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8.6±4.1)岁,病程2~13个月,平均病程(6.2±2.7)个月;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9.1±4.2)岁,病程3~14个月,平均病程(6.8±3.0)个月。本次所选患者当中,无其他疾病,分组后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观察经院方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

表1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直接采用药物方法治疗,具体服用的药物为右佐匹克(P>0.05),服用的剂量为3 mg,每晚1次,共服用8周。观察组患者则进行综合心理疗法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实施认知行为治疗,具体包括实施认知疗法和放松训练,在认知疗法当中,可让患者做好睡不着的准备,当睡不着时则可选择看书、听音乐等,以“矛盾意向”诱导患者进入睡眠状态,或者倾听患者失眠的心理因素,而后采取针对性的认知治疗,例如患者对生活中某件事担忧而导致失眠,则就这件事情展开分析尝试纠正患者的认知,从而缓解患者的忧虑帮助睡眠;在放松训练当中,则主要针对患者全身肌肉实施放松训练,如让患者选择一个较为舒适的位置,而后采取深呼吸或者腹式呼吸,逐渐将全身肌肉放松,逐步进入睡眠状态[4-6];2)指导患者在白天展开相应的运动,运动时间需超过2 h,此外要求患者无论前一晚睡眠如何,均需在设定好的时间起床、就寝;3)实施保持良好睡眠注意事项的相关宣教,如睡觉之前不喝茶、喝咖啡等,睡觉前不进行剧烈的运动或者活动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和判断患者的睡眠质量,主要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进行评估,评估时间为治疗前、治疗第4周和第8周、治疗结束后的第1个月。同时采用SAS焦虑及SDS抑郁量表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估,评估时间为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以上量表的评分分数越低,代表情况改善越明显。

2 结果

2.1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 依据量表评估,2组患者经治疗后,睡眠质量均有相应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经SAS、SDS评估,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有下降,情况得到缓解,观察组患者评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结论

临床中,失眠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等,它虽然不是危重疾病,但是若患者长时间处于失眠的状态,必定会造成其他身体疾病,对日常生活等也会产生影响。而失眠症的主要原因大多与患者情志不畅、饮食内伤等有关,因此治疗失眠症也多从患者情志、饮食等各方面入手[7],除此之外临床还可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8]。但值得注意的是,采用药物治疗,实际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患者也可能对药物产生依赖。

依据对所选56例患者的观察,经过为期8周的治疗后,患者的PSQI、SAS、SD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这意味着患者睡眠治疗均有提升,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均有改善。在综合心理疗法治疗的患者当中,治疗后的睡眠质量评分为(1.22±0.25),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5.76±5.01)、(26.37±3.87),与单纯使用右佐匹克治疗的患者比较,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就这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来看,不难看出药物治疗可取得效果,但是由于失眠症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当患者情志不畅时虽然服用药物可起到镇静、催眠的效果,但导致患者情志不畅的原因还在,未从根本上解决,而综合心理疗法则是从患者的心理需求出发,故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治疗失眠症过程中,采用综合心理疗法,患者睡眠质量提升更为显著,心理焦虑、抑郁等改善更为明显,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

参考文献

[1]唐常荣.中医心理疗法干预失眠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

[2]唐秋枫,徐恩美,田春艳,吴文文.失眠症患者应用个性化睡眠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4):691-694.

[3]穆蓉,任钦.中西医结合护理失眠症患者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12):246-248.

[4]沙中玮,徐建.失眠症的认知行为治疗[J].广西医学,2015,37(8):1145-1147.

[5]张丽玲,赵敬霞,米惠如,等.失眠症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5):1693-1695.

[6]张孟玲,王禹.多种物理疗法结合心理疗法治疗更年期妇女失眠症95例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3(2):201-202.

[7]刘红侠,刘世军,王小年,等.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9):1390-1391.

[8]宋雪详,宗惠花,陈成芳,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6,11(12):2725-2728.

[9]杨磊,王轩久,刘伟,等.正念减压疗法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睡眠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1):70-74.

[10]苏全贵,陈东海,黄海松,等.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的失眠防治模式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7,4(5):303-306.

猜你喜欢

失眠症疗法评估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